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基因检测在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风险.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首次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穿刺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962例,所有患者均已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于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和Braf基因检测与乳头状癌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预测结果.结果 在962例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型(突变率为89.50%)与PTC存在显著相关(OR=22.564,95%CI:10.125~50.285,P=0.000).此外 TI-RADS 分类为 4B 类及以上(OR=1.633,95%CI:1.019~2.616,P=0.041),结节<1 cm(OR=0.420,95%CI:0.279~0.634,P=0.000)的患者术后病检为PTC的比例更高.在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中,Braf基因突变型(OR=2.126,95%CI:1.316~3.432,P=0.002)、男性患者(OR=2.102,95%CI:1.532~2.884,P=0.000)、结节>1 cm(OR=1.581,95%CI:1.218~2.054,P=0.001)、TI-RADS 分类为 4B 类及以上(OR=1.368,95%CI:1.186~1.578,P=0.000)其术后病检淋巴结转移比例和风险更高.而年龄>45岁(OR=0.741,95%CI:0.649~0.846,P=0.000)是PTC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术前穿刺诊断不明确的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可以作为PTC的辅助诊断工具,Braf基因检测联合FNAC诊断可增加术前诊断的精确性,减少漏诊率.Braf基因突变型、TI-RADS分类4B类及以上及结节大小<1 cm可以作为预测PT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Braf基因突变型、患者男性、年龄<45岁、TI-RADS分类为4B类及以上及结节大小>1 cm可作为预测PTC淋巴结转移(LNM)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