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

易学明

月刊

1008-8199

JLYB@chinajournal.net.cn

025-80860347

210002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A7信箱

医学研究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南京总院主办的以刊登医学研究生论文为特色的学术期刊,月刊。重点报道各高等医学院校、各医学研究所、各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设有专家论坛(以约稿为主)、论著、文献综述、经验荟萃、医院管理、护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杨钱王海宝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2021 年 7 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225 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LIFEx软件提取卵巢癌患者手术前的核磁共振(MRI)影像组学特征,将所选MRI影像组学与其对应非零系数乘积的线性组合确定其MRI影像组学评分.建立MRI影像组学、临床特征模型.通过整合优化的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模型,采用R(R4.2.0)软件建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25 例卵巢癌中有 95 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 42.22%(95/225).Log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灶位置、分化程度及糖尿病等是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合多因素结果及MRI影像组学参数提取构建了 3 组预测模型,其中包括临床模型 1 组,MRI影像组学模型 1 组,组合模型(临床-MRI影像组学模型)1 组,其中临床-MRI影像组学模型的AUC(0.862)最高.构建的临床-MRI影像组学关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的结果显示,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862(95%CI:0.790~0.934),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 22%~80%时,列线图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用于术前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识别.

    核磁共振影像组学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列线图

    普乐沙福联合G-CSF在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董艳艾燕杨洪霞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普乐沙福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型淀粉样变性)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0 月在某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使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动员方案进行ASCT的 32 例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分析其基线临床资料、干细胞采集、造血重建、动员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2 例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使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动员3~5 d后,采集前CD34+细胞计数及采集物CD34+细胞数分别为 106.00(80.25,180.25)个/μL和(6.73±3.62)×106/kg;32 例患者中有 31 例第1 天采集合格,21 例患者第 1 天采集优良,32 例患者均采集成功,单次采集合格率 96.88%,单次采集优良率 65.63%,采集成功率 100%;粒系植入中位时间 9(9,10)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 10(9,11)d,粒缺中位时长 5(4,5)d,3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动员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为腹痛腹泻 17 例(53.13%)、骨骼肌肉酸痛 10 例(31.25%)、恶心呕吐 5 例(15.63%)、面部发麻 2 例(6.25%)、胸闷 1 例(3.13%),均为 1、2 级,对症处理后快速缓解,轻微可控.结论 普乐沙福联合G-CSF动员方案应用于AL型淀粉样变性行ASCT是安全有效的.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普乐沙福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与糖尿病溃疡足严重程度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

    吴翩郑晖陈功雷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与糖尿病溃疡足(DFU)严重程度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126 例DFU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 6 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溃疡愈合,n=69)和预后不良组(溃疡未愈合,n=57),分析OPNI与DFU溃疡严重程度关系,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DFU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OPNI对DFU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126 例DFU患者中下肢缺血轻、中、重度分别为 43 例、56 例、27 例,OPNI分别为(46.53±1.99)、(43.59±1.25)、(41.63±1.16);无或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分别为 48 例、51 例、27 例,OPNI分别为(46.11±2.19)、(43.61±1.32)、(41.81±1.51);Wagner1~4 级分别为 41 例、45 例、21 例、19 例,OPNI分别为(46.60±1.99)、(43.88±1.08)、(42.43±1.15)、(41.56±1.62);随着缺血程度加重、感染程度加重、Wagner 分级越高,OPNI 越低(P<0.05).单因素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肢重度缺血、重度感染、Wagner3~4 级、白蛋白(ALB)、OPNI与 DFU不良预后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OPNI(HR:6.462、95%CI 1.468~12.547)、下肢重度缺血(HR:12.988、95%CI 2.758~28.637)、重度感染(HR:11.752、95%CI 1.893~17.541)、Wagner3~4 级(HR:4.166、95%CI 2.663~7.849)是 DFU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OPNI预测DFU患者预后的最佳界值为 44.3,曲线下面积(AUC)为 0.803,95%CI为 0.716~0.870,灵敏度为 0.667,特异度为0.842.结论 OPNI与DF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以用于临床DFU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糖尿病溃疡足预后并发症

    战伤救治文献计量分析

    刘梦丹刘洋毛文健韦葵葵...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深入探讨战伤救治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自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9 月 1 日收录的战伤救治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对中文数据库和WOS数据库进行战伤救治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中文数据库共纳入 2957 篇文献,WOS共纳入 3606 篇文献,两个数据库发文量均呈整体增长趋势.中文数据库分析呈现的研究重点为战伤救治、卫勤保障、训练等组织管理方向.WOS数据库的研究重点在战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健康等战伤并发症救治上.两个数据库时间线图和聚类分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 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卫勤保障、模拟训练、战伤并发症救治等方面,并趋向于救治技术创新、创伤后心理健康、多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以及战伤救治系统的改进与应急响应等.

    战伤救治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军事医学卫勤保障

    转移性肾集合管癌的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

    唐朝朋李平周凯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亚型,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晚期.尽管个案报道或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提供了对其的初步认知,但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发病率低很难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指南尚缺少统一治疗规范.文章主要就肾集合管癌的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集合管癌罕见肾肿瘤远处转移治疗方案

    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氧合支持系统的研发思考

    袁涛杨晓江包倪荣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训练伤和战创伤的综合救治是各国卫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战区医院需要承担的主要战略任务.训练和作战过程中肢体毁损离断伤是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如何有效保存离断肢体的活性,减少伤残率是外科医师需要深入研究的疑难课题.文章对拟研发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氧合支持系统,避免肢体早期缺血坏死,为基地医院成功救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形成符合作战战场条件的肢体毁损伤控制技术理论体系等相关问题研究探讨.

    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系统供血不足战创伤救治

    多肽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春芳韩一芳汪春晖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二十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多次新发和再发的病毒性传染疫情列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尤为重要.多肽药物由于其特异性好、毒性低安全性好、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其在抗病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多肽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多肽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病毒药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在糖尿病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任永恒苗春雷白南陈远征...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由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所引起的难愈性创面长期困扰着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外基质/基质血管组分凝胶(SVF-gel)中因含有高度浓缩的细胞外基质和基质血管组分(SVF),在为细胞及细胞因子功能的发挥提供最适微环境的同时,具有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和刺激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功能,最终达到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目的.文章主要就SVF胶的制备、成分以及在糖尿病创面治疗中的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

    SVF胶细胞外基质脂肪干细胞糖尿病创面

    睡眠障碍与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蒲杰郭晨东易燕子胡益民...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调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慢性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主观体验,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提醒存在潜在的伤害或疾病.睡眠障碍与慢性疼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能涉及多种机制.文章主要就睡眠障碍与慢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机制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减轻患者慢性疼痛提供依据.

    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炎症反应神经通路

    支链氨基酸干预视域下军事作业性疲劳的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黄迎春陈予欣王金金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训练是我国培养军人强健体格与顽强意志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全面提升部队的备战与作战能力.战士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作业产生运动性疲劳,从而影响训练效果.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均证明了支链氨基酸有助于缓解运动性疲劳,在军事预防医学领域具有良好前景.为进一步了解应用支链氨基酸缓解军事运动性疲劳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文章就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补充支链氨基酸缓解该类疲劳的机理进行综述.

    支链氨基酸军事作业性疲劳防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