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肉瘤的MRI表现及研究进展

    李颖梁宇霆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较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在评估子宫肿块发挥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形态学以及信号特征识别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初步判断良恶性.目前多种MRI参数技术的联合应用,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等在子宫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子宫肉瘤磁共振诊断

    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魏佳张佳敏
    4-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性疾病,其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血管成像(CTA)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双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TA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示血管结构,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本文旨在为双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全面、深入的CTA技术应用参考,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CT血管成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扫描参数

    脉冲式心电门控与Force CT 70kV前瞻性大螺距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王云玲罗琳穆紫薇罗成茂...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式心电门控与Force CT 70 kV前瞻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9例行256层iCT 100 kV脉冲式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患者和37例行Force CT 70 kV前瞻性大螺距CCTA的患者资料,分别记为A组和B组,共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各段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各段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ce CT 70 kV前瞻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比脉冲式心电门控100 kV管电压下冠脉成像对心率的要求减低,70 kV管电压条件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仍可满足诊断要求.

    双源CT冠状血管造影术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

    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在乳腺不定性钙化随访中的价值研究

    邓玉云陈对梅刘亚芝姚瑶...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对乳腺不定性钙化的随访,分析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4 月—2023 年 1 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行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发现不定性钙化并至少进行 1 次乳腺X射线摄影随访的 56 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其中恶性组 19 例,良性组 37 例.通过以下 4 项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1)两次随访不定性钙化数量是否增加;(2)两次随访钙化增加的数目;(3)两次随访不定性钙化形态是否变化;(4)是否新增腺体密度增高.结果:恶性组钙化数量增加的发生率为 78.95%,高于良性组的 43.24%;恶性组钙化增加数量大于良性组;恶性组钙化形态变化的发生率为 78.95%,大于良性组的 13.51%;恶性组局部腺体密度增高的发生率为 68.42%,大于良性组的 1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对乳腺不定性钙化进行随访,发现乳腺不定性钙化的数量、形态及局部腺体密度变化特点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时具有一定的价值.

    乳腺X射线摄影不定性钙化随访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

    龚爱玲
    14-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 61(CYR6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选择 2023 年 1 月—12 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超急性脑梗死的 94 例患者,其中 23 例临床最终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进行DWI检查,血清CYR61、UCH-L1 检测,比较超急性脑梗死、无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参数及血清CYR61、UCH-L1 水平,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清CYR61、UCH-L1 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DWI对超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 82.61%(19/23)、100.00%(71/71)、95.74%(90/94).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R61、UCH-L1高于无脑梗死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清CYR61、UCH-L1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超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磁共振参数

    超声检查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丁金孙兆莲薛静莉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特点进行评估,并对甲状腺癌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8 月—2018 年 11 月在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 80 例患者(86 个结节),所有结节经细针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分组,分析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按不同甲状腺功能分组,比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减组、甲亢组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结果: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性结节 44 例(良性组),甲状腺癌42 例(恶性组),良恶性组结节在回声、形态、边界、纵横比、钙化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与正常组、甲亢组比较,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合并局灶性钙化征象恶性占比大.结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纵横比≥1、局灶性钙化是超声诊断桥本伴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特征,甲状腺功能减低合并局灶性钙化时应高度怀疑恶性.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甲状腺功能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卵巢出血性囊肿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可视化研究

    马多谷宝峰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对卵巢出血性囊肿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87名卵巢囊肿患者,经手术病理及超声随访证实后分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n=50)和卵巢出血性囊肿组(n=37),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深度、病灶直径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弹性值标准差(SD)、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D、Emean、Emax、Emin对卵巢出血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鉴别价值.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患者SD、Emean、Emax、Emin均高于卵巢出血性囊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SD、Emean、Emax、Emin的AUC值均>0.6,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UE在鉴别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卵巢出血性囊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超声弹性成像卵巢出血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刘强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MRI扫描对胰腺癌和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和5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行MSCT、MRI扫描,以临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SCT、MRI对胰腺癌和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低于MSCT与 MRI的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T与MRI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在不同扫描时期的 CT值低于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胰腺癌和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显示胰腺癌在胰腺体积增大、周围淋巴结肿大、病变侵犯周围组织以及大血管上占比高于胰腺炎,其在胰胆管不规则扩张、动脉期强化、病灶内钙化、周围囊肿侵犯上低于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MRI联合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相较单一检查准确率更高,并可通过胰腺体积、周围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以及不同扫描分期的CT值进行鉴别诊断.

    胰腺癌胰腺炎CTMRI

    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分离和前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分析

    潘丽枚成平吴佳妮张贤颖...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腹直肌分离与前盆腔器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按照前盆腔结构异常情况划分为实验组(合并前盆腔结构异常,n=40),对照组(未合并前盆腔结构异常,n=40),均实施腹部及盆底超声检查,检查肛提肌功能、前盆腔器官脱垂以及脐上3cm、脐部以及脐下3cm的腹直肌间距,分析两组产妇的不同位置的腹直肌间距及前盆腔器官脱垂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情况.结果:两组产妇脐上3cm、脐下3cm的腹直肌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脐部位置的腹直肌间距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静息时膀胱颈最低点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最大瓦氏动作下膀胱颈最低点位置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间距与最大瓦氏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正相关性中等(P<0.05).结论:腹直肌分离、前盆腔器官脱垂具有相关性,应注重对腹直肌间距的检查,并及时干预,降低产后前盆腔器官脱垂问题发生率.

    超声腹直肌分离前盆腔器官相关性

    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价值分析

    莫晓飞朱明杰
    30-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时相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扫描,比较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以及不同预后AIS患者CT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AIS患者,0~2分,即侧支循环不良31例;3~5分,即侧支循环良好52例.侧支循环不良AIS患者CT灌注参数CBF、CBV小于侧支循环良好者,MTT、TTP长于侧支循环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83例AIS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即预后良好63例;3~6分,即预后不良20例.预后不良AIS患者CT灌注参数CBF、CBV小于预后良好者,MTT、TTP长于预后良好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CBF、CBV、MTT、T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56(0.756~0.956)、0.859(0.768~0.950)、0.901(0.831~0.971)、0.898(0.824~0.973),灵敏度分别为75.8%、75.8%、85.0%、85.0%,特异度分别为85.7%、84.1%、79.4%、85.7%.结论: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能准确诊断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且可通过灌注参数定量评估患者预后.

    急性脑梗死双时相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侧支循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