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7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6周龄,体重18~24 g,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每组20只.一组设为对照组,五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分别灌胃异烟肼(INH)45mg/(kg·d)(INH组)、利福平(RIF)90 mg/(kg·d)(RIF组)、乙胺丁醇(EB)135 mg/(kg·d)(EB 组)、吡嗪酰胺(PZA)180mg/(kg·d)(PZA 组)、四联抗结核药(INH+RIF+EB+PZA)剂量同上(四联药组),建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药物灌胃后12h及1、2、3周小鼠模型血清中MMP-1、2、3、7、9、13、1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不同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 给药12h,与对照组比较,RIF组MMP-7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1、2、3、9、13、14,肝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胃1周,与对照组比较,INH组、RIF组和四联药组小鼠MMP-2和MMP-7表达上调,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1、3、9、13、14,肝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胃药物2、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RIF组、INH组、四联药组小鼠血清MMP-2、7、9表达上调,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其他MMPs表达水平和肝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组MMP-2、7、9与肝脏指数无相关性(P>0.05),四联药组MMP-2、7、9与肝脏指数无相关性(P>0.05).RIF组MMP-7与肝脏指数呈正相关(r=0.981,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血清MMP-2、MMP-7和MMP-9明显升高,提示MMP-2、MMP-7和MMP-9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其中MMP-7可用于预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