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载脂蛋白A1与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张红陶军周明林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与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 2019年 2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160 例,按照心脏超声检查的射血分数(EF)进行分组,EF<50%(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 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EF≥50%(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 1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冠心病家族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及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Hcy、BNP均高于对照组、ApoA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Hcy、ApoA1、BNP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oA1水平异常降低可作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预测指标,临床应定期监测,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载脂蛋白A1心功能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

    孙西振蒋培培王高峰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 2022年 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120 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 40 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15 mg/次,1 次/d)、达比加群酯组(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次,2次/d)及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起始剂量 2.5 mg/次,1 次/d,依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目标值 2.0~3.0,华法林每次用量可增减 0.625 mg],三组均治疗 3个月.治疗 3个月后比较三组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 6 个月比较三组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INR、PT、APTT低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后三组hs-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hs-CRP、Hcy水平低于华法林组(P<0.05);三组血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三种药物均可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脑卒中的发生,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更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改善凝血功能,调节hs-CRP、Hcy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文丽朱平辉何院娟张雷...
    99-10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24h内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 7月至 2023 年 3 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就诊的AIS静脉溶栓患者 183 例,使用改良Rai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 90d功能恢复情况,0~2分纳入功能良好组,3~6分纳入功能不良组.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血压变异性(BPV)指标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PV对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史、红细胞、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连续血压变异、收缩压平均真实血压变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1.002~1.077)、收缩压平均值(OR=1.039,95%CI:1.008~1.071)、收缩压连续血压变异(OR=1.111,95%CI:1.019~1.212)、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9,95%CI:1.133~1.421)为影响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出收缩压均值[AUC(95%CI)=0.724(0.642~0.806),P<0.001]、收缩压连续血压变异[AUC(95%CI)= 0.643(0.549~0.738),P<0.005]对AIS患者预后具有预测效能.结论 AIS患者溶栓后 24h内BPV大,易发生预后不良;BPV能提高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血压变异性预后

    脑卒中患者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君康菊红王梦茹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现状及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UGH发生情况分为UGH组和非UGH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卒中患者继发UGH的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患者中30例(23.81%)继发UGH.UGH组年龄≥65岁、高血压3级、有既往卒中史、出血性卒中、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使用抗凝药的占比高于非UGH组(P<0.05).年龄≥65岁(OR=1.472,95%CI:1.093~1.982)、高血压 3 级(OR=2.209,95%CI:1.387~3.518)、入院时GCS评分 3~8 分(OR=2.692,95%CI:1.315~5.511)、使用抗凝药(OR=1.608,95%CI:1.125~2.298)是脑卒中患者继发UG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5岁、高血压 3级、入院GCS评分 3~8分、使用抗凝药是脑卒中患者继发UGH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胃黏膜屏障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顾纯吉孙燕瑜翟静晶岳永飞...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RAF6)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进行诊治分娩的PE患者 125例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 130 名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VEGF和TRAF6水平.记录PE患者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影响PE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VEGF联合TRAF6 水平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TRAF6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 32.80%(41/125).不良妊娠结局组VEGF水平低于良好妊娠结局组,TRAF6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初产妇占比、收缩压、舒张压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0.05).VEGF(OR=0.146)、TRAF6(OR=4.772)是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VEGF、TRAF6及二者联合预测PE患者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60、0.906.结论 VEGF是PE患者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TRAF6是危险因素;VEGF与TRAF6联合对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较高.

    子痫前期妊娠结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动脉血乳酸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预测价值

    李红梅陈正徐高婉卿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动脉血乳酸(Lac)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92 例脓毒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休克分为休克组和转归组.筛查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评估动脉血Lac、SAA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效能.结果 92例脓毒症患儿中进展至脓毒症休克 38例(41.30%).休克组动脉血Lac、SAA、儿科序贯器官衰竭评估(pSOFA)评分高于转归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转归组(P<0.05).动脉血Lac(OR=3.601)、SAA(OR=3.688)、pSOFA评分(OR=3.579)、GCS评分(OR=0.254)是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P<0.05).动脉血Lac、SAA单一及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09、0.884.结论 动脉血Lac、SAA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有关,且在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中的效能良好.

    脓毒症休克患儿血乳酸血清淀粉样蛋白A

    成人肿瘤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症状管理的循证实践

    殷颖钟梦诗陈梅魏伟...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肿瘤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症状管理的循证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 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150 例成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JBI循证实践模式中 3 个阶段检索成人肿瘤患者FCR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制订并实施症状管理.比较肿瘤患者症状管理前后FCR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以 150 名患者家属、8 名医师及 32 名护师为质量审查对象,比较症状管理前后对FCR症状管理的依从性.结果 症状管理后,肿瘤患者FCR评分低于症状管理前,NSNS评分高于症状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管理后,审查对象质量审查的依从性高于症状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循证实践可明确成人肿瘤患者FCR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实践后可完善症状管理方案,对改善其FCR症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成人肿瘤癌症复发恐惧症状管理循证实践

    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曹慧黄来全汪琼汪勇...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来那度胺治疗,至少治疗 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遗传学高危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遗传学高危发生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疗效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都新萍宫淑文杨青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2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 1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输注无效组 52 例,输注有效组 68 例.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脾脏、活动性出血、血小板抗体、合并感染、输注次数及输注前后发热情况的AML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60岁组(OR=6.324,95%CI:1.1953~20.473,≥60 岁组(OR=0.121,95%CI:0.019~0.757)]、脾脏(OR=2.850,95%CI:1.063~7.638)、合并感染(OR=9.994,95%CI:3.109~32.130)及输血次数(OR= 5.053,95%CI:1.502~17.000)是影响AML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年龄、脾脏、合并感染及输血次数是影响AML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可针对具有相关临床特征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小板输注效果.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输注因素分析疗效

    不同程度尼古丁依赖者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改变的脑形态学研究

    郭帅熠汪帅田霖周振和...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尼古丁依赖者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改变的影像形态学变化.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尼古丁依赖者41例,其中轻度尼古丁依赖组21例,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 20例,同时招募无尼古丁依赖的健康者 41 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法氏尼古丁依赖测试(FTN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用 3T磁共振成像获取脑结构像数据,并运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分析三组、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轻、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脑沟深度及脑回指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FTND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高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轻、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HAMD-17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低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轻度尼古丁依赖组HAMA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左后扣带回脑沟深度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左顶下缘角回脑回指数低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左舌回脑回指数与FTND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 中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局部脑区脑沟深度减少、脑回指数减少,尼古丁依赖程度与左舌回形态学变化相关.

    尼古丁依赖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脑沟深度脑回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