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文化视角下目的论在外宣文本翻译中的运用探析——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为例

    黄彪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跨文化视角,并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选取"一带一路"类外宣文件作为研究对象,以省译、分译、换译、语态转换等方法为切入点,将跨文化因素与译文的翻译策略相联系,探析其中文化特色词、句式以及各类段落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各类外宣文本的英译提供借鉴.

    跨文化视角目的论外宣文本汉英翻译

    大语言模型与翻译专业学习研究——基于文心一言翻译应用

    郑昊冉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以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简单介绍,理解其发展渊源与运作原理,再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文本作为典型案例,将文心一言与人工翻译进行对比,深入探究其翻译策略,并对大语言模型在翻译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对翻译专业学生有所帮助.

    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非遗外宣英译的困境和对策——以浙江省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例

    杨晨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英文外宣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行的对策.本文通过选取浙江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在英文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方言表达和专业术语的准确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旨在提高非遗外宣英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目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英译策略

    地方特色饮食的英文翻译研究

    姚远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地方特色饮食的对外传播,译者必须要做好英文翻译工作,除了要明确展现特色饮食涉及的食材、烹饪方法,还应当恰到好处地传达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地方特色饮食翻译的准确性和易懂性,同时帮助外国友人对中国地方特色饮食形成有效认识.本文针对地方特色饮食的英文翻译进行研究,力求通过更加准确的英文翻译,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地方特色饮食.

    特色饮食饮食文化英文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经济专栏长难句翻译——以The Economic Naturalist's Field Guide第三章为例

    陈曼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选取罗伯特·弗兰克的经济学著作The Economic Nat-uralist's Field Guide的第三章原文和译文进行研究分析总结.首先从词汇、句法和风格三方面对源文文本特点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运用,着重探讨经济专栏中长难句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创造出与源文本最自然对等接近的目的语文本.

    经济专栏长难句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方法

    关于数字化英语翻译中网络流行语处理方法的探究

    马转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网络流行语成了一种特别的语言现象.这些流行语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流行性和文化性,它们不仅给数字化英语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还给语言的应用与处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概述数字化英语翻译与网络流行语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数字化英语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处理方法,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为进一步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提供支持.

    数字化英语翻译网络流行语

    目的论视角下地名英译与文化软实力构建——《徐霞客游记》三个译本对比研究

    周芷卉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名翻译是搭建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桥梁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徐霞客游记》作为一部蕴含大量地域文化信息的经典之作,其地名翻译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关键途径.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分别对《徐霞客游记》三个英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其优劣,以期有利于今后典籍的外译,加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自信展示,提升国际软实力.

    《徐霞客游记》地名翻译策略文化软实力

    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的中华老字号商标翻译研究

    王艺蓉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商品正进一步走向世界.商标翻译在品牌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老字号作为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属性的品牌之一,其商标翻译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文化翻译理论视域对中华老字号的商标翻译进行分析,概括其特点并指出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华老字号商标翻译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华老字号的商标翻译具有文化功能互等性、文化适应性及文化交流性这三个特点,具体可采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音译和意译这三种.

    中华老字号商标翻译文化翻译理论

    目的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贵州彝族"撮泰吉"为例

    王琦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撮泰吉"是流传在贵州威宁的一种彝族傩戏,属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对"撮泰吉"的外宣翻译仅仅停留在名称术语上,对其中涵盖的文化内涵和表演内容几乎没有官方的翻译.同时,探究"撮泰吉"的外宣翻译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而且也益于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因此,笔者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音译、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方法对"撮泰吉"的外宣翻译进行分析.

    撮泰吉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翻译目的论

    《让中国更美丽》歌词的及物性分析

    陈钰柳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让中国更美丽》是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曲,歌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主题曲中的歌词为语料,对小句中涉及的及物性过程进行探讨,总结了歌词中及物性的分布特点,一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歌曲赏析角度,另一方面探索歌词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以期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让中国更美丽》歌词及物性分析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