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言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言教学与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曹志耘

双月刊

0257-9448

010-82303575 823035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语言教学与研究/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研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规律,交流教学经验,发表研究成果,促进这一学科的成长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中文教育中语言学前沿知识吸收和转化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施春宏刘科拉陈振艳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前语言学研究及汉语二语教学现状,本文对国际中文教育中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吸收和转化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前沿观念和前沿成果两个方面对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吸收和转化的基本内容进行阐释:不仅说明了大语法观、用法观及多重互动观等前沿观念的吸收和转化,还分析了基于理论探求、汉语特征挖掘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前沿成果的吸收和转化.此外,文章还进一步系统阐释了吸收和转化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吸收和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国际中文教育前沿知识大语法基于用法多重互动汉语特征

    基于构式语法的中级汉语二语语法教学探索

    范媛媛刘承宇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初级到高级的桥梁,中级汉语语法项目呈现出碎片化、语义透明度低、语义限制复杂、能产性有限的特点.传统的"词汇+规则"教学方法无法对这些语法项目进行有效教学.本文尝试在构式语法观的指导下,用"构式"概念统领中级阶段的语法项目,根据构式使用中的三重互动关系划分出词语构式、凝固型短语构式、半凝固型短语构式和复句构式四个教学分类,提炼出变项的准入条件、语义压制、构式语境、语用条件和语体特征等五个教学要点,进而讨论各类语法项目的教学,包括创设构式语境的虚词构式教学、外部互动为主的凝固型短语构式教学、内外兼顾的半凝固型短语构式教学和细化变项形式的复句构式教学.

    中级汉语语法二语语法教学构式语法构式

    培训迁移理论视域下的线上培训成效研究——以国际中文教师为例

    程海婷丁安琪陈文景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596名参与过2020年线上培训的国际中文教师的调查文本为材料,使用NVivo12软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培训迁移理论分析国际中文教师的线上培训成效.研究发现:线上培训后国际中文教师在行为层面的培训迁移有六个子类属,分别为教育技术、教学态度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估调整;在结果层面有三个子类属,分别为教师变化、学生变化和课堂变化;迁移行为与迁移结果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了国际中文教师培训迁移成效内部的正循环.希望线上培训成效评估能进一步关注培训后的教师培训迁移情况,并为教师培训迁移提供后续支持,让国际中文教师不断突破教学茧房以实现自我发展.

    培训迁移线上培训国际中文教师培训成效

    动词能否做定语

    尹常乐袁毓林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动词能否直接做定语这一问题进行补充讨论.首先,文章从词和词组的区分标准、动词和名词的判定标准两个方面提出前人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从黏合式偏正结构对定语的要求及动词的指称性等角度论证了动词可以做定语.最后,文章指出,能做定语的动词都具有[+N,+V]的特征,不能做定语的动词大都具有[-N,+V]的特征.

    动词定语指称性动词的语法特征

    论双量式的配置类型和识解机制

    张耕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双量式的配置可分为顺接型(包括因果类和并列类)、逆接型和逐指型,其中,逆接型的分布环境更加自由.基于对两个主观量预期结构的分析,可知双量式的语义问题主要体现在因果和转折的对立,识解双量式语义的关键在于主观视角的确定:推断视角指向符合常理预期的高概率事件,因而识解为因果类双量式;回溯视角指向反预期的低概率事件,因而识解为逆接型双量式.前者是一种有标记的解读,在语篇中一般需要给出更多的标记词或特殊的表达形式.

    双量式主观量预期结构主观视角相对信息价值

    现代汉语中数量名回指语的指称性质与回指确认方式

    冉晨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中,形式上无定的数量名短语也可用于回指.根据具体语用功能,数量名回指语可分为普通回指、内涵凸显型回指和数量凸显型回指.在不同回指用法下,数量名回指语在构成成分、句法位置和适用语境上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差异.这些内部差异揭示出数量名回指语实际包含定指和不定指两种不同指称性质,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回指确认.定指数量名回指语可实现普通回指和内涵凸显型回指用法,通过数量信息和名词属性与工作记忆中的已知对象进行匹配建立同指关系.不定指数量名回指语可实现内涵凸显型回指和数量凸显型回指,它们在话语中"伪装"为新信息,其与已知对象的同指关系为"会话含义",需要听话人根据语境信息推理得出.

    回指数量名"一量名"指称性质会话含义

    光杆名词主语指称解释的情态动因

    张寒冰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光杆名词具有多种指称可能,主语位置上光杆名词的指称语义与其所在的情态环境之间具有显著的、系统的同现规律.具体表现为:典型的光杆名词主语表类指必须出现在非现实句中,典型的光杆名词主语表定指必须出现在现实句中,光杆名词主语指称属性从类指到定指的连续统伴随着句子环境从非现实到现实的连续统,在连续统的不同阶段,句子谓语呈现出相应的不同表现.指称是命题的核心成分,情态是命题的限定成分,它们之间具有同现互动关系;对于指称研究而言,如果仅把视线局限于事件句,很多现象都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把现实句与非现实句两相照应,则可能得到更有效、更系统的观察结果.

    光杆名词主语定指/类指情态现实/非现实

    传信副词与"吧"的共现及其认知调适功能

    汪敏锋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信副词与"吧"共现的语义基础是非实然性,范畴相通是共现前提,传信程度和传信方向存在共现差异,是制约多个传信手段共现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必然义证据性强于或然义,信息知晓度要高于或然义,与"吧"的共现能力相对较弱.传信副词与"吧"共现主要用于言谈双方认知状态不对称的话语序列中,双方在互动中会根据表达需要和交际意图在场调适(调低或调升)自我认识状态,或运用"传信副词X吧"特意违反信息界域,采取"游离策略",掩饰自我的真实认知状态,以达到语用礼貌的目的.

    传信副词"吧"认知状态认知调适

    从位移到招呼:"来"在互动语境中的叹词化及其形成动因

    张言军储泽祥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用作位移动词时,主要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但在互动语境中,由于交谈双方处在同一空间,空间上的距离被弱化,且在交谈中听话人并无必要通过空间移动来实施后续的动作行为.这样一来,当"来"单用时,"来"便由位移动词逐渐去范畴化,具备了招呼叹词的功能,可将其看作是"招请听话人注意"的话语标记."来"之所以会在互动中浮现出这种用法,与其脱离位移动词的典型语境,位移义逐渐弱化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次生叹词,"来"在使用中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受到了比较多的语用限制.

    "来"互动语境变异用法叹词化

    超常规"感谢"句的主观态度义浮现与正面立场建构

    宋文玉陈一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常规"感谢"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委婉表达、一种积极修辞策略,这一认识尚未揭示其本质.对大量真实语例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了解到,超常规"感谢"句表面上关乎委婉,其实是由多重因素触发的一种主观化表达.词汇参项往往只提供一个语义框架,其语用含义需要在语境中得到推定,该过程涉及语义错置、语义心理转向、情感态度转化,以正面表态为核心,并充分考虑负面情感的醒示、共情作用.与常规"感谢"句相比,超常规"感谢"句的语用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认知语境中.其语用功能发生了由概念编码功能向主观表达功能、立场表达功能的迁移.在知域语篇中,超常规"感谢"句实现为正面立场表达功能,具体为认同立场、情理立场和哲理立场.

    超常规"感谢"句语义错置语义心理转向语用规约化正面表态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