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常耀辉秦海泉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博爱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8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及观察组(PFNA内固定),各 41 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躯体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并发症

    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和骨髓脂质分数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胡勇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和骨髓脂质分数(LF)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原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 1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恢复良好患者 87 例纳入良好组,恢复不良患者 73 例纳入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营养状况、骨代谢及FSI和LF。结果 良好组年龄≥75 岁比例、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Ⅰ型胶原蛋白N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TPACP-5b)水平表达均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FSI、LF、骨钙蛋白(BGP)水平表达均高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NA评分、LF、FSI、NTX、TPACP-5b、BGP水平表达均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NA评分、FSI、LF、NTX、TPACP-5b水平表达均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6、0。874、0。866、0。884、0。825;BGP水平表达的AUC值为0。634,可作为次要参考。结论 观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和骨髓脂质分数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早期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从而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关节功能营养状况骨代谢股骨颈强度指数骨髓脂质分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

    赵胜江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 月苏州市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 142 例,均接受PK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术前、术后 7 d伤椎Cobb角变化、疼痛程度、椎体骨折压缩程度,统计术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索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 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骨折压缩程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 例PKP治疗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 38 例,发生率为 26。76%。再骨折组年龄≥70 岁、术前骨密度T值 1。0~2。5 S、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前骨折椎体数≥2 个的患者较未发骨折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 岁(OR=2。657)、术前骨密度T值 1。0~2。5 S(OR=4。024)、使用糖皮质激素(OR=5。137)、术前骨折椎体数≥2 个(OR=3。276)是影响PKP治疗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伤椎Cobb角、椎体骨折压缩,年龄、术前骨密度T值、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术前骨折椎体数均与再骨折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术后再骨折影响因素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苏二伟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膝前正中入路内外侧双切口入路疗效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何军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疝(IH)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2 例老年IH患者,均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统计围手术期指标、DVT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老年IH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92例老年IH患者手术时间为(45。82±5。94)min、术中出血量为(33。49±6。2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8。16±3。78)h,住院时间为(5。73±0。96)d,其中有 17 例(18。48%)患者发生DVT设为发生DVT组,剩余术后未发生DVT的 72 例患者为未发生DVT组。发生DVT组年龄≥70 岁、BMI≥25 kg/m2、合并高血压、合并静脉曲张、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6 h、住院时间≥4 d占比大于未发生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70岁(OR=2。793)、BMI≥25 kg/m2(OR=2。906)、合并高血压(OR=3。417)、合并静脉曲张(OR=3。829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6 h(OR=3。256)、住院时间≥4 d(OR=2。948)是影响老年IH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治疗老年IH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后易发生DVT,其与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静脉曲张、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密切相关。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李治岐万里新刘越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在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接受三线治疗的 82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 41 例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1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生存质量、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3。90%)高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CEA、VEGF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36。59%)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卡瑞利珠单抗、安罗替尼三线治疗临床疗效佳,能降低NSE、CEA、VEGF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会额外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晚期卡瑞利珠单抗安罗替尼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

    对比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

    李华萍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眼科医院 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89人(189眼)的数据实施。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法差异实施分组,分为A组(接受超声乳化手术,n=93)以及B组(接受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n=96)。均选择术前(T1)、术后 7 d(T2)、术后 1 个月(T3)、术后 3 个月(T4)共 4 个时间点的数据实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黄斑区厚度以及T4 时两组患者的黄斑水肿发生率,不同时间点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值,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T1、T3、T4 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 时间点,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优于于超声乳化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 时间点,B组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 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黄斑区厚度和T4 时两组患者的黄斑水肿发生率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 时间点,B组的黄斑区厚度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值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 3 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白内障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均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两种方法相比,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更利于患者术后短期的恢复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降低。

    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晶状体矫正视力

    剖宫产患者术后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马娜郭玉玲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术后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 2019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驻马店市平舆县中心医院收治的 130 例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65 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产后 1 h、产后 2 h、产后 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两组产前、产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率相较对照组低,产后 1 h、产后 2 h、产后 24 h出血量相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组血红蛋白相较产前低,观察组血红蛋白相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产前,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相较对照组短,FIB水平相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患者术后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出血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剖宫产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出血凝血功能

    那他霉素滴眼液与伏立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作用对比研究

    谢艳艳洪萌李权达胡婷婷...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 2020 年 10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 50 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常规组予伏立康唑治疗,试验组予那他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病情控制率、症状改善时间、溃疡面积、视力及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 试验组病情控制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均有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显著提高、OSDI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OSDI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伏立康唑滴眼液,能快速控制症状、减少溃疡面积、提高视力及减轻角膜受损程度。

    伏立康唑视力那他霉素治疗效果真菌性角膜炎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

    索静飞樊雪岳路张大雷...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凹陷性痤疮瘢痕采用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 96 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照组采用CO2 点阵激光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研究组采用CO2 点阵激光联合bFG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痤疮瘢痕权重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 点阵激光联合bFGF应用于凹陷性痤疮瘢痕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痤疮瘢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凹陷性痤疮瘢痕临床疗效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