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分析

    尹翠宋哲张映雪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8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划分组别,39 例单数入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另外 39 例双数入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开展前提下进行纳洛酮+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脑脊液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加速症状体征消失,促进炎症消退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纳洛酮丙种球蛋白小儿病毒性脑炎炎性因子

    不同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诊中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李青青梁立新令狐锐辛小海...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来那度胺对初诊中晚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84 例初诊中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PRD(硼替佐米1.3 mg/m2/d,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 20 mg/d)方案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2 例,其中对照组来那度胺剂量为 25 mg/d,研究组来那度胺剂量为 10 mg/d,对比两组患者两疗程后治疗有效率、患者生存率、临床指标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1 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及 1 年总生存期(OS)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球蛋白下降比率高于对照组,β2 微球蛋白(β2-MG)下降比率、免疫固定电泳转阴率及尿本周氏蛋白阴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毒副作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来那度胺治疗MM与常规治疗剂量具有相等的临床疗效,均能调节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能够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整体安全性可观,应用价值较高.

    不同剂量来那度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生存期药物毒副作用

    超声引导下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畸形聚桂醇硬化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钟志强王智源刘洋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浅析超声引导下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畸形聚桂醇硬化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周口市中医院收入的 62 例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畸形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 例,对照组接受平阳霉素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聚桂醇硬化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次数、硬化剂使用量、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度、治疗效果、炎症因子、瘤腔最大径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瘤腔最大径、术后疼痛评分、硬化剂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外观满意度(90.32%)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平阳霉素,在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畸形患者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聚桂醇硬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可减少硬化剂使用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并提高患者对外观满意度.

    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畸形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聚桂醇硬化剂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任园园路青竹于春艳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鼻导管高流量加湿给氧方式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抽取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84 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随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含 42 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鼻导管高流量加湿给氧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另外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pH值、MAP、心率、呼吸频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H值均升高,PaCO2、MAP、心率、呼吸频率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MAP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GRQ评分、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均降低,GC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及无创正压通气均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但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在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及提升治疗舒适度和患者耐受度方面效果更佳,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症状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康复分析

    冯校迅何华楠范兴超赵军...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的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4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 224 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14 例)和微创旋切组(110 例),前者开展传统乳晕切口术,后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残留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 3 d及术后 6 个月的乳晕区神经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手术相关内容的满意度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灶残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旋切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瘢痕长度、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d两组患者的乳晕区神经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微创旋切组患者乳晕区神经功能情况优于常规组,且微创旋切组术后 6 个月较术后 3 d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旋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该组患者对手术各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并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乳腺纤维瘤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超声引导临床疗效术后康复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观察

    黄莎莎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闭症儿童予以感觉统合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疗法对其认知和情绪的影响研究.方法 临床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 68 例自闭症患儿,掣签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4)、实验组(n=34),全部研究对象均予以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实验组予以tDCS疗法,对照组为伪tDCS疗法,两组均治疗 6 周,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S)分析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状况;应用自闭症发育障碍心理教育量表(C-PEP)分析两组儿童的认知状况;应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分析两组儿童的自闭症情况;分析两组的代表性导联的幅值及潜伏期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I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PEP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PEP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BC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代表性导联的幅值、潜伏期脑电信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代表性导联的幅值、潜伏期脑电信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及tDCS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其感觉统合功能、认知能力,并调节情绪状态,进而提升行为能力.

    认知行为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经颅直流电刺激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朱新建刘明郭朝文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入的带状疱疹患者 7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程持续时间不同分为三组,急性组(≤30 d)、亚急性组(31~90 d)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90 d),各 24 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注射药物补救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均降低,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患者治疗后 1、3、6 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患者治疗后 1、3、6 个月睡眠质量均低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亚急性组注射药物补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注射药物补救状况均高于急性组、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经CT引导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效果显著,且早期采用脉冲射频和臭氧注射联合治疗,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CT引导臭氧注射带状疱疹相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骨科全麻患者的临床应用对比

    王辉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 74 例骨科患者,并根据麻醉方案分为研究组(38 例)和对照组(36 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和依托咪酯注射液维持麻醉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和丙泊酚注射液维持麻醉方案.对比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诱导过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过程的不良反应,并评估麻醉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过程中,两组患者麻醉基线(T0)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时(T1)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和心率(HR)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T2)以及插管后 5 min(T4),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插管后 1 min(T3),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MAP及HR监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97.3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作为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用药,相较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更有助于提升麻醉质量和苏醒质量,稳定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麻醉期间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全麻手术瑞芬太尼依托咪酯丙泊酚血流动力学

    不同抗凝药物在高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田媛媛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常用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在高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高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冠心病等药物治疗,对照组联合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研究组联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治疗 12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接受治疗 6 个月内的疗效终点事件差异.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对照组治疗后AL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其余指标及研究组患者肝肾功能所有指标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PT、TT和APTT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33.33%)明显高于研究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高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作用效果相似,同时两种药物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利伐沙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出血事件的临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值得临床应用.

    冠心病非瓣膜性房颤利伐沙班华法林临床疗效安全性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韩龙李守祯徐谭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信阳市中心医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92 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各 46 例,其中参照组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实施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心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指标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 6 min步行距离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芪苈强心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血清学指标.

    老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