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鼻导管高流量加湿给氧方式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抽取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84 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随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含 42 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鼻导管高流量加湿给氧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另外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pH值、MAP、心率、呼吸频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H值均升高,PaCO2、MAP、心率、呼吸频率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MAP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GRQ评分、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均降低,GC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及无创正压通气均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但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在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及提升治疗舒适度和患者耐受度方面效果更佳,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