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涂汉军

双月刊

1006-9674

hbumxb@163.com

0719-8891063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公开发行的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我院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药学、临床病理(例)讨论、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洛芬-香豆素杂合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罗懿文汤晓雨陈伟罗超...
    587-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的布洛芬-香豆素杂合衍生物,以期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方法:根据药物拼合原理,以双酰肼(-CONHNHOC-)、噁二唑、酰腙键(-CONHN=C-)作为链接基团,以香豆素和布洛芬为药效基团合成布洛芬-香豆素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HRMS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运用CCK-8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宫颈癌细胞(Hela)的抗增殖活性。结果:共合成11个目标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HRMS都与预期目标化合物结构相一致,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的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纯度均大于95%。体外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0c的活性最为优异,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5。044μmol/L和3。593μmol/L,优于合成基团之一布洛芬,优于常用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结论:布洛芬与天然亚活性香豆素拼合具有潜在协同抗肿瘤活性,酰腙基团的引入可能对该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具有重要影响,也为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

    布洛芬香豆素拼合抗肿瘤

    娑罗子中七叶皂苷A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优化

    王佳颖王佰灵罗婷刘雨蒙...
    596-6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娑罗子中七叶皂苷A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七叶皂苷A的含量,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功率、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七叶皂苷A提取率的影响,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结果: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40%乙醇(V/V),料液比1︰34(g/mL),超声功率230 W,微波功率200 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对三批次药材进行验证,提取率为0。7625%,与模型预测值0。7587%接近,表明所建模型可靠有效。结论: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稳定可靠且绿色环保,可为工业上娑罗子中七叶皂苷A的提取提供参考。

    娑罗子七叶皂苷A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洛哌丁胺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袁媛李秀梅李铭扬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洛哌丁胺的药物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至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所上报的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进行信号挖掘。结果:本研究共挖掘出1563例上报信息,除外原发疾病相关及与药物无关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后,共发现127个新的阳性信号,累及17个器官系统分类(system organ classes,SOC)。上报数前5位的SOC分别为心脏器官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其中信号强度最高的ADRs为心律失常发作。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无脉性电活动、传导障碍、膀胱扩张、急性胰腺炎等说明书中未明确记载的ADRs。结论:临床用药中除了需关注已明确的ADRs外,还应注意心脏器官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等新发现的阳性信号。

    洛哌丁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苎麻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杨后娟余绪明王佳刘垒...
    607-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苎麻根治疗胃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资料,检索苎麻根的活性成分和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绘制苎麻根活性成分-胃癌主要靶点的关系图和胃癌靶点的互作关系图,利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分子对接验证预测结果并进行渲染。结果:通过筛选及查找文献获得11个苎麻根有效活性成分,包括β-谷甾醇、大黄素、棕榈酸、常春藤皂苷元、熊果酸等;77个潜在靶点,涉及ALB、SRC、MDM2、MAPK8、PIK3R1、MAPK14等;苎麻根活性成分通过1203个生物学过程和142条KEGG通路治疗胃癌。分子对接结合能位于-4。6 kcal/mol与-12。4 kcal/mol之间,对接结果良好。结论:苎麻根治疗胃癌可能是通过协调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效果。

    苎麻根胃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姜黄素驱动的氧化应激损伤DNA体外抗黑色素瘤的研究

    赵相宜晏敏卢靖宇冷帆...
    613-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姜黄素(CUR)能否通过驱动氧化应激诱导黑色素瘤细胞DNA损伤而促进其凋亡并抑制其增殖。方法:利用CCK-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UR被黑色素瘤细胞摄取的情况及其对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彗星实验等检测CUR对黑色素瘤细胞活性氧生成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CUR可以被黑色素瘤细胞摄取,且随着浓度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其细胞活力。CUR可显著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诱导黑色素瘤细胞DNA损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结论:CUR可通过驱动氧化应激损伤黑色素瘤细胞DNA进而发挥抗黑色素瘤作用,为CUR应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黑色素瘤姜黄素DNA损伤活性氧

    α7nAChR介导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贺鑫王贤裕蒙臣
    618-622,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是否介导了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肝组织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⑴对照组(SHAM组),大鼠只暴露肝脏但不做肝缺血处理;⑵SHAM+DEX组,腹腔注射DEX(25μg/kg),之后处理同SHAM组;⑶HIRI组与⑷HIRI+DEX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DEX(25μg/kg),后建立HIRI模型;⑸SHAM+DMSO组与⑹HIRI+DMSO组,腹腔注射DMSO,之后处理同SHAM组或HIRI组;⑺HIRI+DEX+DMSO组与⑻HIRI+DEX+MLA组,腹腔注射DMSO或MLA(α7nAChR抑制剂;4 mg/kg),之后处理同DEX+HIRI组。先使大鼠肝脏缺血1 h,再灌注6 h,制作HIRI模型。行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行肝损伤评分,检测眼球血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肝组织中的α7nAChR、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SHAM+DEX组的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损伤评分降低(P<0。001),ALT(P<0。01)与AST(P<0。001)含量显著减少,α7nAChR、p-JAK2、p-STAT3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01)。而使用α7nAChR抑制剂使DEX处理后的肝损伤再次加重(P<0。01),ALT(P<0。01)与AST(P<0。05)含量升高,α7nAChR、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α7nAChR胆碱能抗炎通路部分介导了DEX对HIRI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STAT3JAK2

    不同培养时长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制备的优化

    彭海英罗清炳熊进张颖...
    623-626,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培养不同时长后制备可用于临床诊断的G显带染色体的可行方法。方法:外周血全血接种后常规培养68~72 h为对照组,根据培养时长分24、48、96、120 h组共4个实验组,对接种细胞培养时间、秋水仙素作用浓度、接种细胞浓度共三个因素进行三轮比较实验,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染色体显带效果,摸索不同培养时长组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 h组接种22滴外周血全血、秋水仙素工作浓度0。14μg/mL组和培养96 h组接种20滴外周血全血、秋水仙素工作浓度0。06μg/mL制片效果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培养时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可通过调整接种细胞量和秋水仙素的工作浓度达到常规培养68~72 h的制片和分析效果,应用临床可实现弹性化批量标本处理,极大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

    外周血淋巴细胞G带制片细胞培养时长核型分析

    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腹内脏器的影响

    罗兴均潘雪莲冉然孙鸿然...
    627-631,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腹内脏器的影响。方法: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静脉注射内毒素复制感染性休克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纯静脉复苏组(A组)、静脉复苏+腹腔注射乳酸盐腹膜透析液组(B组)、静脉复苏+腹腔注射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组(C组)三组。静脉复苏采用林格氏液25 mL/kg快速静脉输注30 min,随后B组腹腔注入乳酸盐腹膜透析液100 mL/kg,输注时间20 min,C组腹腔注入等量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复苏20 h后统计大鼠存活情况,解剖观察存活大鼠腹内脏器变化,取肝脏、回肠等内脏组织用于测定组织干湿重比、MDA含量、MPO活性及TNF-α表达水平并做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等。结果:B、C组大鼠复苏20 h后存活率高于A组,而C组则高于B组(P<0。05);B、C组大鼠肝脏、回肠组织MDA含量、MPO活性、TNF-α表达水平、组织水肿程度及形态学损伤程度均低于A组,C组则低于B组(P<0。05)。结论: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能够抑制感染性休克大鼠腹内脏器脂质过氧化和炎性反应,有效减轻感染性休克大鼠腹内脏器损伤,改善休克治疗效果。

    丙酮酸盐腹腔注射感染性休克腹内脏器

    CDKN3分子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曹伟良曹茜蓓丁艳婷逯小飞...
    63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DKN3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作用。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DKN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KN3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CDKN3在肺腺癌中诊断和预后价值。结果:CDKN3在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邻近的癌旁肺组织(P<0。001)。与CDKN3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细胞增殖途径中显著富集。在肺腺癌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0。05)。CDKN3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CDKN3是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率(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KN3是肺腺癌的潜在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也是对于肺腺癌患者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肺腺癌CDKN3生物标志物免疫细胞浸润TCGA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靶向二代基因测序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诊断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

    任涛王汉生
    640-643,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联合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性IPA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血清GM(serum GM)、BALF GM及BALF tNGS检测。通过比较各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BALF tNGS联合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94。7%)和特异度(95。5%)均显著高于单独serum GM、BALF GM和BALF tNGS检测。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5,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 tNGS联合BALF GM检测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性IPA患者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方法,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靶向高通量测序半乳甘露聚糖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