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诊断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丁华野,周晓军

月刊

1007-8096

zdbl@263.net

010-66721843

100700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诊断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道播散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丁会珍杨峰燕金贻铎王宏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气道播散(STAS)在肺腺癌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10-2022-10在涿州市医院和河北一洲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术的228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STAS情况;分析STAS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STAS与性别、吸烟、组织学类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和肺膜侵犯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生存分析发现,伴STAS的总生存时间低于无STAS的患者(P<0.05).结论STAS在肺腺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STAS和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相结合可以提高肺腺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在常规病理报告中纳入此项指标,为肺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

    气道播散肺癌临床病理危险因素STAS预后

    Rosai-Dorfman病7例并文献复习

    肖华静徐嘉忆沈国菊
    5-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研究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4-2023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3位高年资病理审核医师复阅.结果7例患者,年龄7~54岁,男性3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3∶4.发生部位:鼻腔、臀部、右上肢上臂外侧、左侧顶部颅内、颈6椎管内、右乳各1例,左大腿、下腹部均发生1例.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镜下形态大致相同,可见显著增生的组织细胞,周边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成片的组织细胞与成片的淋巴浆细胞呈交替排列的暗区和亮区分布,高倍镜下可见"伸入现象",即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完整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100、CD68、Cyclin-D1阳性,Langerin、AE1/AE3阴性.结论 Rosai-Dorfman病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广,女性患者较多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显微镜下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Rosai-Dorfman病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中冷冻诊断分析

    王杨杨汪锋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临床病理特征及术中冷冻诊断.方法 对2例乳腺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中冷冻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乳腺ACC均为乳腺肿块,无涎腺疾病史.术中冷冻诊断至少原位癌,术后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支持ACC.2例肿瘤细胞ER、PR、HER2均为阴性.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2例随访17~7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乳腺ACC多为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虽然术中冷冻诊断不易识别出腺样囊性癌的特征结构如假性腺腔及同时存在的腺上皮,但能够识别出腺样囊性癌的恶性特征如异型性、浸润性生长等,从而为术中决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乳腺肿瘤腺样囊性癌术中冷冻诊断

    HNF-1β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魏雪章如松曹阳程凯...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肝细胞核因子1β(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β,HNF-1β)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01-2023-01 49例PDAC,采用免疫组化 EnVision 两步法检测 HNF-1β、CK7、CK20、PAX-8、GATA-3、NapsinA、TTF1、ER、PR、NKX3.1 和 RCC 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种肿瘤标记物表达的阳性率.结果HNF-1β阳性率为85.7%(42/49),其中45.2%(19/42)的病例为强阳性,14.3%(6/42)的病例为中等阳性,40.5%(17/42)的病例为弱阳性.CK7阳性率为83.7%(41/49).CK20阳性率为 4.1%(2/49).PAX-8、GATA-3、Napsin A、TTF1、ER、PR、NKX3.1 和 RCC 均为阴性表达,阳性率为 0(0/49).结论HNF-1β与其他谱系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有助于PDAC的诊断和与其他来源的腺癌的鉴别诊断.

    胰腺导管腺癌HNF-1β组织芯片免疫组化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伴胎盘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

    程学斌田侠王昀刘爱军...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孕妇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合并胎盘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例原发部位不明的妊娠中晚期胸腹部、肝脏及胎盘转移的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岁女性患者入院时停经26+5周,孕2产1,腹胀超过半个月,胸闷3天.超声显示双侧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大网膜增厚,厚约3.4 cm.MRI显示肝门周围转移,脾大.超声引导下经右侧胸腔穿刺引流,病理检查肝右前叶活检.因胎儿宫内死亡,至引产,胎盘病理.显微镜下胸腔积液、肝穿刺及胎盘组织显示小细胞恶性肿瘤,未成熟分化.免疫组化肌源性标记Desmin、Myo D1和Myogenin主要呈阳性表达.引产后,由于产妇的一般情况不佳,只给予对症治疗,无法给予相应的化疗.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在出院几天后死亡.结论 孕妇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合并胎盘转移的情况很少见,预后不佳.在病理诊断中,应注意小细胞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考虑到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应慎重选择手术和化疗的时机.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妊娠胎盘转移

    未成熟性畸胎瘤3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欧达王明娟
    20-2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未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3-03-2023-03未成熟性畸胎瘤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卵巢原发患者年龄7~73岁,8例非卵巢原发患者均为孕期体检发现.肿物直径5~30 cm,组织学分级G1 12例、G2 12例、G3 6例.年龄、性别、肿物最大径、部位、FIGO分期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混合生殖细胞肿瘤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物最大径、部位、手术方式、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物最大径是影响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 未成熟性畸胎瘤预后差,手术联合化疗在其治疗中起重要作用,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参数.

    未成熟性畸胎瘤生殖细胞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参数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多布啦赵大春罗含欢霍真...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PitNET/PA)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10-2021-03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藏族患者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PitNET/PA)病例38例,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垂体转录因子及垂体激素等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38例病例,年龄22~73岁,男女比例10∶9.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巨大肿瘤7例(18.42%),大肿瘤31例(81.58%),无微小肿瘤.根据最新分类方法:PIT-1谱系肿瘤13例,T-PIT谱系肿瘤2例,SF-1谱系肿瘤20例,未明确谱系肿瘤3例;其中高风险肿瘤8例(21.05%).10例(26.32%)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结论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PitNET/PA)患者,有较高的高风险类型及巨大肿瘤出现率和术后复发率,提示高原地区藏族患者的肿瘤预后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西藏地区藏族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转录因子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DGF-BB、LCN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潘洪涛吴婷婷庞国栋王新立...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脂质运载蛋白2(LCN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IDC)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乳腺癌浸润性导管患者90例(IDC组),导管原位癌患者30例(DCIS组)、良性病变者30例(BPBD组),检测及分析乳腺IDC患者血清和瘤组织中PDGF-BB、LCN2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PDGF-BB、LCD2表达在乳腺IDC组明显高于B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PDGF-BB、LCN2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PR表达明显相关;PDGF-BB表达量与LCN2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DGF-BB、LCN2均呈高表达,增加癌细胞浸润、转移风险;联合检测PDGF-BB、LCN2表达水平,有利于评估乳腺癌预后.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脂质运载蛋白2相关性临床病理特征

    ODF1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新军刘敏李柏成刘蒙蒙...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ODF1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01-2021-12;胃肠道NEN标本254例,包括168例神经内分泌瘤(NETs)和86例神经内分泌癌(NEC).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DF1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ODF1在168例NETs中全部弥漫阳性表达,在86例NE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4.4%,而且均为局灶阳性染色.ODF1在胃肠道NETs和NE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F1的表达随着NEN分级增高、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增加而降低(P<0.05).ODF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单因素COX分析显示ODF1阳性NEC患者的预后较好,多因素COX分析显示ODF1表达不是NEC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ODF1在胃肠道NETs中表达显著高于NEC.ODF1水平随着NEN分级增高、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增加而降低,对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精子尾部外周致密纤维1免疫组化预后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及文献回顾

    伍洁史海涛刘乐靳耀锋...
    38-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例少见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通过回顾临床信息、组织形态特点,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女性,30岁,间断性右下腹痛6个月余.以克罗恩病治疗无效,随后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术前活检见固有层纤维素沉积及黏膜下层"动脉化"毛细血管;手术标本发现肠系膜侧显著的中小静脉肌内膜增生,部分静脉腔显著狭窄或闭塞,弹力纤维染色提示内膜下弹力纤维增生紊乱,考虑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结论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结肠炎,确诊依赖手术标本肠系膜中小静脉肌内膜的增生,活检标本内皮下纤维蛋白沉积和毛细血管"动脉化"或可帮助诊断.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腹痛腹泻炎症性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