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李大龙

季刊

1002-6800

bjb-bjzx@cass.org.cn zgbjsdyj@yahoo.cn

010-65274307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先晓胡同10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ournal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边疆研究领域的唯一一个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争鸣,为促进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中国边疆研究学科的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盐入滇:国家、地方的互动与边疆治理的反思——以清末民国时期德钦县为例

    李何春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国时期,由于边地食盐的重要性,以及地方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在国家力量渗透不足以及治理举措有限的情况下,"沙盐入滇"导致德钦境内土司、寺庙、驻军、官员等纷纷卷入以盐利争夺为中心的权力博弈之中.德钦地方社会的治理,围绕着盐税纷争及地方秩序维持而展开.盐税制度的不合理性,导致国家治理始终处在被动状态,并不利于该地社会的稳定.

    清末民国沙盐德钦边疆治理

    陈碧笙的云南行与滇边论

    舒满君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后,陈碧笙赴云南,在滇边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陈碧笙希望打通滇边向东南亚的通道,并投身大后方滇缅交通建设事业.在认识到抗战的持久性后,陈碧笙又提出大云南建设的理念,主张立足云南,从国防重要性角度建设滇边.陈碧笙的滇边调查和研究,关联着一段与顾颉刚、于右任、方国瑜等人的学术交往及参与当时有关民族问题的"论战",在民国时期中国边疆史、民族史研究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是其东南亚研究及南洋华侨史研究的发端.

    陈碧笙边地考察顾颉刚滇边论

    英国驻云南腾越领事娄斯与"麦克马洪线"的关系探析

    姚勇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娄斯是清末在中国西南边疆活跃的英国外交官、情报官.他作为英国驻腾越领事,推动英军入侵滇缅北段未定界地区;作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最早公开发表文章、编制地图将达旺地区画入印度;作为"中国事务顾问",全程参与"西姆拉会议"的谈判.娄斯的个案展现了中缅边界问题与中印边界问题的共生关系,以及英国驻华外交官与印度殖民官员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殖民知识与殖民扩张融为一体的现象.

    娄斯中缅边界"麦克马洪线"

    民国时期中俄东北边境高梅阔夫引渡案研究

    陈甘霖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0年,活跃在西伯利亚的高梅阔夫白卫军在与苏俄红军作战失败后流窜至东北境内,苏俄政府提出引渡败兵要求.受协约国态度影响,同时也本着局外中立的原则,北洋政府拒绝引渡败兵,依照公法对入境白卫军解除武装,将以高梅阔夫为首的败军将领与其他士兵集中看管.不过后期高梅阔夫在旧俄驻吉林领事巴策福的帮助下试图潜逃,又因反抗拘捕被击毙.这一事件促使北洋政府宣布取消旧俄驻华使领待遇,其前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平衡外交的特点.

    高梅阔夫协约国旧俄使领苏俄政府

    文武之争抑或党争——宋初西北弭兵论再检讨

    叶凯
    16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弭兵论一向被认为从属于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即文官政治的产物.然而宋初的西北弭兵论,论战的两方仍然是士大夫群体.通过探讨当时两派意见的分歧,特别是西北弭兵论与援救灵州的措施,以及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群体的关系,可以发现西北弭兵论的背后是朝廷朋党之间的博弈,以李沆为首的政治派系打压张齐贤一派士人,严重耽误了援救灵州工作的展开.另外这也说明研究宋代士人政治不能忽视党争的一面.

    宋朝西北弭兵论党争灵州

    王赡家族与北宋中后期西北沿边的寒族蕃将

    于志霖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唐代蕃将相仿,北宋蕃将亦可依据其与部落的关系分为部酋蕃将和寒族蕃将.通过对王赡家族的个案考察,可以了解北宋寒族蕃将的特征.其家族原为秦州宁远寨控制下的弓箭手,在熙河开边中崛起.因其与部酋蕃将不同的社会基础,寒族蕃将表现出更高的汉化水平,甚至刻意隐讳蕃族出身,族属较难识别,因此宋军内部的蕃族因素可能遭到低估.此外,寒族蕃将高度依附国家体制,在面对政治风波时较为脆弱.

    北宋寒族蕃将王赡家族《王博施墓志》

    北宋熙河、秦凤地区茶马贸易及马匹比价方式演变研究

    伍磊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对熙河、秦凤地区茶马贸易和马匹比价方式进行了多次调整.宋神宗时期主要实行"卖茶博马"法,设置了茶场司和买马司共同负责茶马贸易.茶场司以茶榷的茶息划拨给买马司充作买马本钱.买马司采用的马匹比价方式则经历了多次变革,大致以钱马—茶马—钱马—茶马的序列演进.宋哲宗时期,合并茶场司、买马司为茶马司,监牧、券马制度先后恢复,马匹比价制度先后执行了茶马和钱马的方式.宋徽宗时期施行了"用茶博马"法,茶马司以茶叶充作马本,买马时采取茶马比价方式,茶马贸易和马匹比价方式稳定成形.北宋茶马贸易和比价方式的探索在中国古代贸易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北宋熙河秦凤茶马贸易马匹比价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透视当代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成果——读《守正与创新:中国边疆研究进展初论》

    卢纳熙卢山冰
    196-199页

    一部具有拓荒性的力作——评《南北朝民族关系思想研究》

    王希恩
    200-202页

    边疆视角下的王朝国家——读《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

    梁曼容
    203-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