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SSA携带耐药基因erm与泰利霉素体外敏感性的关系

    刘欢欢陈炳潮黄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耐药基因erm对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泰利霉素体外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菌株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鉴定并保存的2011~2015年非重复的各科室各标本来源的MSSA 121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及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泰利霉素和10种抗菌药的MIC值,并进一步对所有红霉素耐药的菌株进一步行D-试验以区分红霉素耐药菌株的MLSB耐药表型,之后采用PCR法检测erm基因中三种最常见亚型ermA、ermB、ermC的分布情况.结果 MSSA对泰利霉素中介1株,耐药51株,耐药率达43.0%,对红霉素耐药率则高达61.2%.所有MSSA均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苯唑西林敏感;121株MSSA中有74株(61.2%)携带erm基因,其中25株(20.7%)携带ermB,且均为cMLSB表型;10 株(8.3%)携带ermA,且均为iMLSB表型;40 株(33.1%)携带ermC,其中cMLSB表型 9 株,iMLSB表型31株;仅有1株MSSA同时携带ermB及ermC且为cMLSB表型,该菌株对泰利霉素耐药.所有erm基因阳性的MSSA对泰利霉素MIC值较阴性组显著增高.结论 该院MSSA对泰利霉素耐药率较高,但泰利霉素较经典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抗菌效果已有显著提升,且其体外敏感性与MSSA中是否携带erm基因密切相关,erm基因阳性且为cMLSB表型的MSSA更容易引起泰利霉素耐药发生.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酮内酯耐药泰利霉素erm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丁度淳冯丽丽王锋垲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情况及其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00 年 1 月~2023 年 3 月 98 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irAE分为irAE组(n= 57)和非irAE组(n = 4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irAE发生情况以及免疫治疗的效果.并分析irAE发生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8 例患者中 56 例(57.14%)发生了irAE,其中 38 例(67.86%)发生了复合irAE,发生率最高的为皮肤反应 25 例(25.51%),其次为免疫性肝炎 16 例(16.33%)、疲乏 15 例(15.31%)、内分泌毒性 13 例(13.27%)、免疫性肺炎 11 例(11.22%)、胃肠道反应 9 例(9.18%)等irAE,irAE发生多为 1~2 级,3~4 级多为免疫性肺炎;irAE组的ORR、DCR、PFS均高于非irAE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肤毒性、免疫性肝炎、口腔黏膜炎、牙龈痛为影响PF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皮肤毒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存在皮肤反应相较于非皮肤反应患者的预后要好.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多发生 1~2 级irAE,3~4 级irAE多为免疫性肺炎,irAE发生情况与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关系.

    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疗效相关性

    初始采用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张文姜道利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初始采用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 月~2021 年 6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并根据初始使用的抗感染方案是否覆盖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组.组 1(Group 1)共计 125 例患者,接受未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组 2(Group 2)共计 197 例患者,接受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分析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呼吸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肺功能、炎症指标、出院后下一次出现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以及出院 1 年后因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住院和门诊就诊的次数等.结果 两组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肺功能及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组 1 相比,初始采用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显著延长出院后下一次发生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减少住院和门诊就诊频次.结论 初始采用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频次,延长下一次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治疗方案

    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比常规疗法单独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查鹏丛伶男王灿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作为辅助疗法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知网、维普、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两位作者分别独立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核对.使用RevMan 5.4 软件对结局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10 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 956 例患者.结局评价提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降低缺损程度评分(MD =-5.80,95%CI:-7.30~-4.30,P<0.000 1)及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率(RR=1.15,95%CI:1.08~1.23,P<0.000 1)]、提高生活能力(MD = 9.13,95%CI:7.02~11.24,P<0.000 01)、降低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NIHSS评分(MD=-3.25,95%CI:-5.21~-1.28,P= 0.001)及减轻昏迷程度(MD = 2.63,95%CI:1.12~4.14,P = 0.000 6)上均优于常规疗法单独应用;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73,95%CI:0.26~2.09,P = 0.56).结论 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降低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NIHSS评分及减轻昏迷程度方面可增强疗效,且较安全.

    醒脑静注射液卒中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常文婧李云张煦东宋月红...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2 年 6 月.纳入应用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ROB 2.0 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7 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 771 例患儿,年龄范围 0~14 岁,纳入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不高.结果 显示宣肺止嗽合剂联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宣肺止嗽合剂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呼吸功能等.宣肺止嗽合剂对比氨溴特罗口服液可缩短支气管炎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 宣肺止嗽合剂在改善支气管炎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方面较西医常规治疗具有潜在优势,且比较安全,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差、样本量较小、研究数目较少,所获结论可靠性较低,未来仍需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验证.

    宣肺止嗽合剂小儿支气管炎系统评价Meta分析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伴焦虑或抑郁的Meta分析

    邢博宇王垂杰李玉锋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CG)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有关CG伴焦虑、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 2022 年 12 月,由 2 名研究员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评价,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随机对照研究共 9 项目,共计 724 名CG伴焦虑、抑郁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在改善CG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有效率(RR = 1.24,95%CI:1.16~1.33)、显效率(RR= 1.47,95%CI:1.29~1.68)、临床症状总积分(SMD=-1.19,95%CI:-1.47~-0.91)、胃脘痛(SMD=-0.97,95%CI:-1.29~-0.66)、胁肋胀痛(SMD=-1.00,95%CI:-1.31~-0.68)优于单纯西药组;在治疗焦虑、抑郁方面,中医药治疗CG伴焦虑(SMD=-3.61,95%CI:-4.10~-3.11)、抑郁(SMD=-1.56,95%CI:-2.25~-0.88)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CG伴焦虑、抑郁疗效优且安全性高.但因纳入的文献质量等存在局限性,还需要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慢性胃炎焦虑抑郁中医药Meta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乌黄骨外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配伍合理性研究

    孙毅东张慧陈宝婷张素方...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乌黄骨外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合理性.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对乌黄骨外散中祛风湿组(生川乌、生草乌)、解表组(桂枝、细辛、白芷、薄荷)和清热组(大黄、黄柏)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功能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解析乌黄骨外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 乌黄骨外散各拆方组共得到 90 个活性成分和 360 个靶点,富集得到 237 个KEGG通路;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内分泌调控、痛觉控制、血脂调控等相关过程.结论 乌黄骨外散各拆方组在协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上,调控作用各有侧重.祛风湿组长于抗炎止痛和调节内分泌,解表组和清热组主要参与感染调控、炎症免疫反应和血脂调控.结果 表明祛风湿组做为君药,在解表组和清热组的辅佐下协同发挥治疗作用,乌黄骨外散配伍合理.

    乌黄骨外散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配伍合理性

    荷丹片治疗冠心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南瑞雪陈勇何德英王毅刚...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荷丹片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两名研究者系统检索荷丹片治疗冠心病的文献,包括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荷丹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独立地整理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检索时间为 2022 年 9 月前.结果 共纳入 9 项符合要求研究,纳入研究涉及 837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的有效性、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 1 项研究提及了不良反应.结论 荷丹片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荷丹片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TNF-a、IL-6、hs-CRP等炎性因子指标都有调节作用.

    荷丹片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基于复方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吴门通络解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张擎天张志刚沈晓峰陈华...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吴门通络解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通络解毒汤中相关有效成分与靶点;采用GeneCards、Drugbank和TTD数据库收集AS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0 软件获得通络解毒汤与AS的交集靶点;构建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模型,依据Degree值筛选前 5 作为核心活性成分;通过 STRING 数据库搭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8.0,并使用CytoHubba插件对PPI网络进行分析,以Degree值前10的靶点为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与KEGG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通络解毒汤化学成分 127 个,靶点 442 个,AS疾病靶点 2 475 个,交集靶点 128 个.GO分析结果显示通络解毒汤治疗AS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代谢、调节免疫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主要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进一步证实了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其中TNF-α、MAPK1、MAPK3 与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山柰酚等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 本研究预测吴门医派通络解毒汤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山柰酚等有效成分作用于TNF、CTNNB1、ESR1、MAPK3、MAPK1 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发挥其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通络解毒汤治疗AS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及思路.

    强直性脊柱炎网络药理学通络解毒汤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毓麟珠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

    梁晓梅杨林华钟伟兰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肾主生殖理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毓麟珠治疗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进行复方药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POF疾病靶基因,利用R语言构建药物疾病共同靶基因,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关键靶基因,String 数据库进行PPI蛋白互作网络.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Tools、AutoDock Vina进行化合物分子配体与靶基因蛋白受体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 172 种有效活性成分,3 444 个药物靶点,5 642 个疾病相关基因.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基因 223 个,得到 6 个关键靶基因,共同靶基因参与细胞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生物功能,涉及卵巢类固醇生成、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等 162 条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有效成分槲皮素、柚皮柑、甘草查尔酮A等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RELA、TP53、STAT3、FOS、MAPK1、MAPK3 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 毓麟珠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治疗POF,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POF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卵巢早衰毓麟珠肾主生殖网络药理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