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菌群微生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帅诗张伟娥招少萍曹迈勋...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与口腔内菌群变化,为临床ROU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 收集 2020 年 6 月~2021 年5 月在某院就诊的 130 例ROU患者,按病情发展阶段分为溃疡组(65 例)、愈合组(65 例),并纳入同期 65 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革兰阳性球菌(G+c)、革兰阴性球菌(G-c)、革兰阳性杆菌(G+b)、革兰阴性杆菌(G-b)及球菌、直杆菌、梭状菌、丝状菌、弯曲菌、螺旋体百分比在三组的差异。结果 三组G-c、球菌、直杆菌和梭状菌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溃疡组和愈合组G-c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G-c百分比显著低于愈合组(P<0。05);溃疡组球菌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愈合组(P<0。05),溃疡组直杆菌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梭状菌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愈合组(P<0。05)。结论 微生物菌群变化可能与ROU发病及预后有一定关联,临床上应重视口腔微生态平衡在ROU治疗中的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微生态平衡口腔菌群革兰染色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徐成伟徐丽娜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PCR)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使用LAMP检出细菌感染85例(阳性率为70。83%)。荧光定量PCR检出细菌感染72例(阳性率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荧光定量PCR与LAMP法对呼吸道感染10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一致性极好,荧光定量PCR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一致性极好(Kappa≥0。75),其余病原体采用荧光定量PCR与LAMP法检测一致性均中等(0。4≤Kappa<0。75)。结论 荧光定量PCR与LAMP两种检测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均较高,其中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法。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黄崇兵王思宏倪孝兵刘贤彬...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睾酮(TT)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男性T2DM患者123 例,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检测血清TT、糖脂代谢等指标。依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18。0≤BMI<24。0 kg/m2)、超重组(24。0≤BMI<28。0 kg/m2)和肥胖组(BMI≥28。0 kg/m2)。比较、分析各组临床指标。结果 随着BMI上升,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TT依次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T与BMI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TT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TT水平与BMI呈负相关,超重、肥胖是血清TT下降的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睾酮体重指数

    艾司氯胺酮与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的临床研究

    黄意湘湛文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艾司氯胺酮与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 2023 年 9 月~2023 年 12 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给予舒芬太尼+地佐辛注射液+甲氧氯普胺镇痛的 125 例患者设为地佐辛组,给予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注射液+甲氧氯普胺镇痛的 89 例患者设为艾司氯胺酮组。比较两组有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次数、总PCIA数,24 h静息疼痛评分、24 h活动疼痛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 24 h静息疼痛评分、24 h活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镇痛有效PCIA数为(4。08±3。497)次,低于地佐辛组的(5。18±4。57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司氯胺酮组镇痛总PCIA数为(4。93±4。374)次,低于地佐辛组的(6。06±5。59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与地佐辛注射液均具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且不良反应相近,但艾司氯胺酮PCIA数相对较少。

    术后镇痛艾司氯胺酮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

    194例感染性眼内炎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

    贾佩佩曹晓禄李朝霞段羽...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手术与药物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12 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感染性眼内炎 19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眼外伤是感染性眼内炎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眼部手术。革兰阳性菌为引起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致病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良好。玻璃体内注药术与玻璃体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眼内炎为严重致盲性眼病,明确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及耐药性有助于及时经验性用药,同时积极有效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也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眼内炎致病原因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抗菌药物

    miR-21、NT-proBNP、CTGF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张丽莉马蕊朱玫玉蔡静波...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iR-21、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 100 例治疗的AF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房颤组,另选取 5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 2 组研究对象miR-21、NT-proBNP、CTGF水平,比较miR-21、NT-proBNP、CTGF在房颤未复发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价 3 者联合检测对AF患者复发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2 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对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hs-CRP、D-二聚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miR-21、NT-proBNP、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miR-21、NT-proBNP、CTG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年内复发患者miR-21、NT-proBNP、CTG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3 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 1 年复发的灵敏度(94。2%)、特异度(91。8%)、AUC(93。4%)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miR-21、NT-proBNP、CTGF在AF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加,与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miR-21、NT-proBNP、CTGF在AF复发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三者联合对AF患者术后复发有预测价值。

    miR-21NT-proBNPCTGF心房颤动预后

    血清IL-6、PCT、hs-CRP在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许蕴怡李雪雅刘振宁胡丽环...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PCT、hs-CRP在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23 年 3月~2023 年 12 月确诊的肺部疾病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组 40 例,肺结核组 40 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IL-6、PCT、hs-CRP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hs-CRP在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血清IL-6、PCT较肺结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肺结核组比较,IL-6、PCT、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分别为:0。716(95%CI:0。566~0。780),0。678(95%CI:0。564~0。778),0。589(95%CI:0。501~0。723),即IL-6>PCT>hs-CRP>0。5;IL-6、PCT、hs-CRP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5%、92。5%、70%,特异度分别为:67。5%、55%、60%。IL-6、PCT、hs-CRP任意联合检测ROC曲线下AUC分别为IL-6-PCT(0。712)、IL-6-hs-CRP(0。701)、PCT-hs-CRP(0。584)、IL-6-PCT-hs-CRP(0。701)。结论 血清IL-6 在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PCT、hs-CRP;IL-6、hs-CRP、PCT任意两项及三项的组合中:IL-6 参与的联合检测组合都比PCT、hs-CRP单独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IL-6 与PCT联合检测组合可能更有效鉴别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

    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白介素-6鉴别诊断

    胃肠超声充盈造影与胃肠镜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许万罗伊真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肠超声充盈造影与胃肠镜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选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超声科 2022 年 4月~2022 年 9 月收治的 82 例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均进行胃肠超声充盈造影检查、胃肠镜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当做金标准,对充盈造影结果与胃肠镜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对比三者诊断效果。结果 与胃肠镜检查结果相比,胃肠超声充盈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 93。33%(70 例/75 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胃肠超声充盈造影检查诊断的胃间质瘤符合率为 100%,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85。71%,总符合率为 88。61%(70 例/79 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胃肠超声充盈造影诊断和胃肠镜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85。71%、91。67%,特异度为 16。67%、10。00%,准确性为 75。61%、81。71%,阳性预测值为 85。71%、88。00%,阴性预测值为16。67%、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胃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相比,胃肠超声充盈联合超声造影在胃肠疾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胃肠疾病检查的补充,适用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超声胃肠镜胃肠疾病

    信息动态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