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

    季汉超史悦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方法 将某院 2021 年 2 月~2023 年 11 月收治的 32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痰液、尿液、分泌物的培养鉴别并分析病原菌株及耐药性等特点,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及真菌的药敏情况。结果 326 例患者分离出 301 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 182 株占 60。47%;革兰阳性菌 87 株占 28。90%;真菌 32 株占10。63%。多重耐药菌 106 例,60 岁以上感染患者占总感染患者例数的 54。82%;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 96。12%、73。64%。3 种革兰阳性菌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菌株。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十分广泛,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其中老年患者占比较高,病原菌耐药性普遍较强,存在高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因此应及时对患者病原菌进行检测,针对性用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多重耐药菌感染

    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彭海聪何文贞吴绍惠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 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1 年 7月~2023 年 6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50 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 150 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并详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既往病史、个人史、诊治经过、各项影像结果、血液检查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等]、CYP2C19 基因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例数、糖尿病例数、HbA1c、CHOL、LDL-C、HDL-C和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 例急性脑梗死CYP2C19 型中,有正常代谢型(EM)61 例,中间代谢型(IM)64 例,缓慢代谢型(PM)25 例,IM组TG高于EM组(t=3。332,P=0。001),IM组LDL-C高于EM组(t=2。261,P=0。026),PM组高于IM组(t=2。142,P=0。035),PM组HDL-C高于EM组(t=2。277,P=0。02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 基因的多态性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CYP2C19基因基因多态性血脂水平相关性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管晓勇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纳入的 80 例结肠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电凝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肿瘤完全切除,观察组手术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孔及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残留率、残留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P<0。05)。结论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提高腺瘤完全切除率,且残留率较低,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结肠腺瘤临床疗效治疗

    单纯食道超声引导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陈泽伦周德兴王石坚王天光...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纯食道超声引导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结构性心脏病病例9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开胸手术组(n=30)、DSA组(n=30)和超声引导组(n=30)。开胸手术组采用体外循环手术,DSA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介入手术,超声引导组采用单纯食道超声引导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心脏重塑各项指标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超声引导组和DSA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卧床休息时间均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但超声引导组和DSA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超声引导组和DSA组的心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1年超声引导组和DSA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内径(LVD)、右心房内径(RAS)、左心房内径(LAS)均小于开胸手术组(P<0。05);但超声引导组和DSA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手术组和DS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超声引导组(P<0。05)。结论单纯食道超声引导微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结构性心脏病具有较佳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利于心脏重塑,降低并发症。

    单纯食道超声引导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开胸手术

    两种不同多个混合纯音频率声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何杨新关山越李卫红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多个混合纯音频率声在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4 月~2023 年 4 月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 100 例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50 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声治疗以耳鸣检测中测得的耳鸣频率为中心频率,由 7 倍频程的不同频率纯音构成,观察组以耳鸣检测中测得的耳鸣频率为中心频率,由 9 个 1/3 频程的不同频率纯音构成,两组均完成 3 个月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耳鸣残障量表(THI)、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EQ)、血清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 84。00%(P<0。05);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功能性、情感性、灾难性及TEQ评分,sVCAM-1 及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 9 个 1/3 频程的不同频率纯音构成的混合音频率声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有效率较高,能改善患者耳鸣症状,有助于降低sVCAM-1 及NO水平。

    混合纯音频率声耳鸣残障量表耳鸣严重程度血清细胞黏附因子-1一氧化氮

    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

    林乾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2023 年 2 月纳入的 70 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水平、腰部功能、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V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RMDQ、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度,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非特异性下腰痛磁振热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腰部功能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成熟及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防治研究

    周亮亮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成熟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后预防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鱼油胶囊对于术后的血管血栓形成及吻合口内膜增生的进展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某院收治的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将原发病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纳入试验组,将原发病为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术后随机将两组患者各分为用药组与空白组,共4组,用药组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后序贯长期口服鱼油胶囊,空白组术后不给予口服用药。观察记录术后早期并发症、内瘘成熟时间及内瘘成熟率、早期血管通路通畅率、血管血栓形成、远端吻合口内膜增生发生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后内瘘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清晨收缩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桡动脉血管内径以及头静脉血管内径(P<0。05)。试验组的内瘘成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药组早期血管通路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血管血栓形成、远端吻合口内膜增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的用药组早期血管通路通畅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的用药组(P<0。05),血管血栓形成、远端吻合口内膜增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试验组的用药组(P<0。05)。结论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清晨收缩压、FGF-23、桡动脉血管内径以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术后通过预防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鱼油胶囊可有效预防吻合口内膜增生及血管血栓形成。

    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内瘘成熟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

    采用眼科靶向Panel基因检测技术分析中国汉族孤立型无虹膜家系临床和遗传学特征

    任玥刘姝王迪王卓实...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 2022 年 7 月就诊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的一个中国汉族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对先证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收集该家系成员血液样本,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的不同检测方案对患者及家系成员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经过生物信息分析和Sanger验证,确认基因变异位点,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变异的特殊临床表型。结果 先证者女,14 岁,自幼眼球震颤、畏光。裂隙灯检查可见双眼无虹膜,晶体混浊,黄斑OCT未见黄斑中心凹。常规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WES)未查到明确致病基因变异,通过眼科疾病靶向Panel基因检测结果发现PAX6 基因 1 个剪切位点变异,c。-128-2del A(splicing),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变异位点与临床表型共分离。该位点变异不属于多态性变异,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极低,ClinVar数据库及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显示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结论 该家系符合由PAX6 基因突变造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孤立性无虹膜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诊断。

    先天性无虹膜基因检测PAX6基因

    信息动态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