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花蛇舌草治疗肝细胞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王照良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百花蛇舌草对肝细胞癌(HCC)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得百花蛇舌草的功能单体成分并预测功能单体成分作用靶基因。采用DisGeNET、基因卡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和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获得HCC的靶基因,取百花蛇舌草与HCC的交集靶基因并制作韦恩(Venny)图;采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对交集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 软件建立百花蛇舌草功能单体成分作用靶向疾病途径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建立交集靶基因蛋白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的插件CytoNCA筛选核心靶基因,并通过GEPIA2 数据库评估核心靶基因表达与HCC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 56 个交集靶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负调控细胞凋亡,正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多种通路,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从 56 个交集靶基因中筛选出 16 个核心靶基因,其中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与HCC的不良预后相关,高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与HCC良好预后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MP9 和VEGFA与槲皮素有良好的结合。结论 我们预测了百花蛇舌草中与治疗HCC相关的功能基因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可为今后从百花蛇舌草中提炼出用于治疗HCC的有效功能单体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肝细胞癌百花蛇舌草网络药理学

    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幼儿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雷雪冯雪影白海昕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幼儿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患儿,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40 例)进行常规利奈唑胺治疗,研究组(40 例)初始进行常规利奈唑胺治疗,治疗 1 d后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合患儿综合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两组治疗效果、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BUN、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清除 29 例,清除率为 72。50%,研究组革兰阳性菌清除 36 例,清除率为90。00%,研究组革兰阳性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4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患儿时,根据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可提高利奈唑胺治疗效果及革兰阳性菌清除率,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菌血药浓度疗效评价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 T790M突变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王雨婷陈凯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奥希替尼(AZD9291)、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及基因检测证实EGFR T790M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 96 例进行研究。使用动态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奥希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指标[糖类抗原 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展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EA、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贫血、高血压、蛋白尿、皮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EGFR T790M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可提高近、远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奥希替尼肺腺癌贝伐珠单抗

    基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分析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价值

    王蓬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分析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3 年 7 月~12 月收治的 500 例PM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治疗组(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每组 250 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椎L1~4、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骨密度(BMD)以及骨代谢指标[PINP、β-CTX、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8。00%vs。92。40%,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腰椎L1~4、股骨颈及股骨粗转子BMD均较单一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PINP、β-CTX、BGP、ALP水平均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NP、β-CTX、BGP水平与不同部位BMD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PMOP疗效确切,且血清PINP、β-CTX水平与BMD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望用于临床评估PMOP治疗效果。

    唑来膦酸阿法骨化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INPβ-CTX

    卵巢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敏感性测试中的应用

    尹秀英欧阳小芬庄婷娟陈丽萍...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临床样本成功构建卵巢癌类器官模型,选用卵巢癌临床常用一线化疗药物卡铂,探究不同处理因素对卵巢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的影响,为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和精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细胞密度、不同药物剂量、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 2 例卵巢癌类器官OC-1、OC-2 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比较分析 2 例卵巢癌类器官对卡铂的敏感性。药物剂量上设计 6 组不同浓度(100、50、10、1、0。1、0。01 μmol/L)卡铂作用于 2 例卵巢癌类器官。药物作用时间上,以相同剂量 100 μmol/L卡铂分别作用于 2 例卵巢癌类器官 3~9 d。细胞药物敏感性测试上通过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根据肿瘤细胞相对抑制率(T/C)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因素对卵巢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 ①在细胞密度的选择上,每孔接种 8 000 个和 4 000 个细胞时,50~100 μmol/L卡铂均对卵巢癌类器官OC-1、OC-2 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P<0。05),两者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同药物剂量的选择上,50~100 μmol/L卡铂均对卵巢癌类器官OC-1、OC-2 体外有效(T/C≤50%),而其余 4 个剂量组体外无效。③在药物作用时间的选择上,100 μmol/L的卡铂对类器官OC-1、OC-2 在 3~9 d观测期中,与对照组相比,随时间延长具有更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P<0。01 或P<0。001)。结论 通过卵巢癌类器官模拟体内真实的肿瘤环境下,化疗药物卡铂在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下均影响卵巢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利用卵巢癌类器官为卵巢癌患者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卵巢癌类器官卡铂药物敏感性

    基于标准汤剂的千里光配方颗粒中阿多尼弗林碱含量测定

    谢嘉慧魏家保唐双燕赵伟志...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千里光饮片和标准汤剂中阿多尼弗林碱进行含量测定,基于转移率分析千里光饮片和标准汤剂中阿多尼弗林碱的含量,为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进行检测。色谱柱为C18(HypersiL GOLD,100 mm×2。1 mm,1。9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溶液(7∶93);柱温 30℃;流速 0。3 ml/min;进样量 2 μl;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下,离子监测通道选择质荷比(m/z)为 366(阿多尼弗林碱)和 326(野百合碱)进行检测。结果 15 批次千里光饮片中阿多尼弗林碱含量范围 0~31。6 μg/g,均值 16。7 μg/g;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 10。2%~21。6%,均值为 16。1%;15批饮片中有 5 批未检测出阿多尼弗林碱,剩余 10 批标准汤剂阿多尼弗林碱含量范围 48。7~138。5 μg/g,均值 109。3 μg/g,±30%范围76。5~142。1 μg/g;阿多尼弗林碱转移率范围 40。4%~97。3%,均值 70。0%。结论 千里光是常用中药材,而阿多尼弗林碱是千里光的有毒成分,本研究为千里光配方颗粒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对千里光配方颗粒的含量限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千里光标准汤剂阿多尼弗林碱转移率

    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暂存期间稳定性研究

    张东阁杨静王春民玉海江...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暂存期间质量稳定性。方法 将存储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的棕色磨口瓶暂存于工作温度为0~4℃的装配式冷库,以胡薄荷酮为关键质量属性,通过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不同存储时间点的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通过对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开展为期 20 d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两批次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 10 d之内变化幅度在 5%以内,从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角度来说,在 0~4℃条件下存储,挥发油质量稳定。结论 合适的暂存条件能够保证挥发油质量稳定。

    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稳定性胡薄荷酮气相色谱法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的消食健胃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王军董恒岳袁永健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提高消食健胃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消食健胃片中的麦芽和槟榔进行鉴别;同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山楂的主要成份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精确测定。实验条件包括:色谱柱DiKMA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5%乙酸铵溶液(67∶12∶21)、流速 1。0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为 210 nm。结果 TLC结果显示,麦芽和槟榔的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HPLC结果显示,熊果酸的含量测定在 36。843 12~368。431 2 μ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7 4 X+24。042,相关系数R2=0。999 5,平均回收率为 99。23%;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在 10。36~103。6 μ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5。789 7 X+8。565 8,相关系数R2=0。999 2,平均回收率为 98。99%。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可以对消食健胃片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

    消食健胃片麦芽槟榔熊果酸齐墩果酸

    6S管理模式对住院药房管理质量的影响

    莫瑞文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6S管理模式对住院药房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患者共 101 例及开具处方 629 张、药房工作人员 20 名作为研究对象,将 2022 年 5 月~2022 年 10 月实施 6S管理前的患者 50 例、处方 315 张、药房工作人员20 名作为对照组,将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4 月实施 6S管理后的患者 51 例、处方 314 张、药房工作人员 20 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应用差错率、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及纠纷事件、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药学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结果 观察组药房管理质量评分、人均日调剂量、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药学服务质量评分、患者总满意度、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单方调剂时间、患者家属候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应用总差错率、由调剂差错导致不良反应及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在住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整体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减少药品应用差错,提升药品调剂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改善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态度,降低相关纠纷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药房管理6S管理模式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应用差错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联合PDCA管理降低医院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价值

    张环阮健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联合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AU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3 年 3 月~2024 年 2 月盱眙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 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 年 3 月~6 月收治的 50 例患者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抗菌药物管理,2023 年 7 月~2024 年 2 月收治的 50 例患者为干预组,接受AMS联合PDCA循环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比例、AUD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奥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4 类,干预组的四种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头孢呋辛(28。00%)、头孢唑林(22。00%)、奥硝唑(20。00%)、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头孢呋辛(72。00%)、头孢唑林(58。00%)、奥硝唑(56。00%)、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AUD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无指征用药比例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总不合理用药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 AMS联合PDCA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医院妇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AUD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AMS联合PDCA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