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术前基于MRI纹理及影像融合模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

    薛明团贾丽琴杜建波吉春波...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MRI纹理分析技术,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赤峰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102例,按病理分有微血管侵犯MVI(+)组44例和无侵犯MVI(-)组58例.结合MR多序列图像,应用3D-Slicer提取MRI图像病灶区域纹理特征.通过统计学比较、降维,筛选出最佳MR序列,并以最佳序列的纹理特征与宏观影像特征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MVI(+)和MVI(-)间有差异的临床指标1个为AFP,一般影像特征有5个,肿块平均大小、边界不光滑、包膜不完整以及出现瘤周强化、肝胆期周围低信号与肝癌MVI侵犯存在密切联系.通过筛选得出最佳序列为门脉期图像,并通过降维出4个与MVI相关的最佳参数,其中2个为形状特征,另外2个是小波特征.纹理特征并与临床资料、一般特征建立融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MVI的AUC为97%.结论 基于3D-Slicer的MRI纹理分析技术,能够在肝癌术前较准确预测MVI.

    肝癌纹理分析微血管影像组学

    IVIM联合DKI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郭景孙勇杨敏杨明...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KI)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肝纤维化患者(F1期29例、F2期27例、F3-4期24例),纳入观察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肝脏MRI检查,获取IVIM、DKI参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的IVIM、DKI参数,分析各参数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肝纤维化分级≥F2期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IVIM参数ADC、D、D*、f值及DKI参数MD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DKI参数MK、K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F3-4期患者IVIM参数ADC、D、D*、f值及DKI参数MD值均小于F1期、F2期患者(P<0.05),DKI参数MK、K值均大于F1期、F2期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分级与ADC、D、D*、f、MD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MK、K值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DC、D、D*、f、MD值均为肝纤维化分级≥F2期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构建肝纤维化分级≥F2期的预测模型:Y=-4.512-2.819 X1-2.412 X2-1.763 X3-1.338 X4-1.582 X5,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肝纤维化分级≥F2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81-0.970,P<0.001),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9.20%、87.80%、0.770,拟合优度检验显示x 2=8.205,P=0.084,调整后的R2=0.823.结论 IVIM与DKI在肝纤维化分级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合IVIM与DKI参数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肝纤维化分级≥F2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肝纤维化分级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

    IVIM-DWI及多层螺旋CT与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分析

    何崇保庞勇唐煌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多层螺旋CT(MSCT)与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CC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VIM-DWI检查与MSCT检查.10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MVI阳性38例,MVI阴性62例.比较两组IVIM-DWI、MSCT定性、定量参数分析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IVIM-DWI定量参数、MSCT定量参数及联合数据对HCC存在MVI的诊断价值.结果 MVI阳性组边缘毛糙、瘤周低信号、瘤周强化、存在晕征高于MVI阴性组(P<0.05),肿瘤包膜低于MVI阴性组(P<0.05).两组D*、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VI阳性组ADC、D低于MVI阴性组(P<0.05).MVI阳性组动脉期CT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延迟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肿瘤大小高于MVI阴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D、D*、f、延迟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肿瘤大小诊断HCC存在MVI的AUC分别为0.775、0.856、0.609、0.565、0.708、0.728、0.643、0.705.MSCT参数、IVIM-DWI参数、联合数据诊断HCC存在MVI的AUC分别为0.809、0.832、0.920,均具有较好准确性.结论 IVIM-DWI、MSCT定性、定量参数均与HCC患者MVI相关,而IVIM-DWI、MSCT诊断MVI均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诊断准确性更高.

    肝细胞肝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多层螺旋CT微血管侵犯相关性

    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林丽丹胡雅诺邱思凡柯志虹...
    107-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 fp-AML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AML的劈裂征和平扫高密度发生率高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期肿瘤CT值、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绝对强化CT值、皮髓质期肿瘤相对强化幅度、皮髓质期强化率及强化程度方面,fp-AML均高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密度均匀性、钙化、囊变坏死、肿瘤中心、啤酒杯溢出征、强化方式方面,fp-AML与PRCC及ChR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最大径、劈裂征、平扫高密度和肿瘤强化特点等有助于鉴别直径≤4cm的fp-AML和非透明细胞肾癌.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分析

    李洋洋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283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根据漏诊情况将确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漏诊组(n=41)和未漏诊组(n=128).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SCT漏诊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 28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淋巴结转移169例,MSCT检查出淋巴结转移128例,漏诊41例.MSCT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2.75%,阴性符合率为71.72%,总符合率为81.98%.ROC曲线显示,MSCT的AUC为0.741(95%CI:0.723~0.826),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分化、Ki-67阴性、间质浸润深度<1/2是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小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 MS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良好.但对于肿瘤大小<4cm、高分化、Ki-67阴性、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漏诊,对此类患者应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漏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磁共振联合血清KMT2D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朱丽娜魏翔宇耿坚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联合血清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15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膀胱癌组(BC组),根据临床金标准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4例(MIBC组)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0例(NMIBC组).对照组为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血清KMT2D表达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MT2D对MIBC膀胱癌诊断价值.磁共振、血清KMT2D及二者联合诊断与临床"金标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 BC组血清KMT2D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IBC组KMT2D表达水平低于NMI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KMT2D诊断MIBC膀胱癌的截断值为0.68,曲线下面积为0.855.磁共振检查诊断MIBC膀胱癌与临床"金标准"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0.744,P<0.05).磁共振检查联合血清KMT2D诊断MIBC膀胱癌与临床"金标准"结果相比的Kappa值为0.932(P<0.05).磁共振检查联合血清KMT2D诊断MIBC膀胱癌的灵敏度、准确率及特异度优于单独诊断.结论 磁共振联合血清KMT2D检测对MIBC膀胱癌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术前明确膀胱癌浸润程度.

    磁共振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膀胱癌诊断

    凶险性前置胎盘MRI表现及诊断意义

    张澍王春延忽平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核磁共振(MRI)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前置胎盘患者资料,术前均接受MRI检查,经剖宫产术和病理确诊,分析MRI诊断PPP和伴有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观察PPP合并胎盘植入的不同分型诊断结果.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PPP患者有60例,非凶险性前置胎盘(nPPP)患者有7例,PPP并发胎盘植入有59例,"金标准"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分析结果显示,MRI诊断PPP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可达96.43%,其次灵敏度可达90.00%%,特异度、精确率则在71.43%、88.06%,阴性预测值最低,为45.45%;MRI诊断PPP并发胎盘植入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可达97.87%,其次特异度可达87.50%,灵敏度、精确率则在77.97%、79.10%,阴性预测值最低,为35.00%;以手术病理诊断PPP合并胎盘植入结果为金标准,MRI的诊断正确率为79.66%,其中粘黏型、植入型及穿透型胎盘植入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0.00%、87.10%及100.00%.结论 术前MRI诊断PPP的诊断价值高,能正确评估PPP伴有胎盘植入程度,充分评估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为产前检查和制定适合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凶险性前置胎MRI表现诊断意义

    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放射组学预测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沈茜樱顾红梅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多参数磁共振的放射组学模型在预测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332名进行mp-MRI检查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使用PyRadiomics包分别提取T2WI、DWI和DCE三个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相关性最大的放射组学特征,并根据相应的系数得出放射组学得分,共建立了三个单一、两个多模态放射组学模型,评估五个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1.332名患者随机被分为训练组232例和验证组100例,两组间所有临床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多模态模型B预测效能最佳,AUC值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达到0.90和0.86,校准曲线显示了良好一致性,并且DCA曲线也表现出最大的临床获益.而模型A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在五个模型中达到最高,训练组中分别为0.86和0.86,验证组中分别为0.81和0.78.DWI模型的特异度在两组分别达到了0.91和0.80,这在五个模型中是最高的.结论 基于mp-MRI的放射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CsPCa.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多模态放射组学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PSMA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徐飞彭向前徐天才熊义问...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影像学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检测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来本院检查或治疗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33例纳入本次研究,经术后病理证实74例为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59例为前列腺增生者,作为前列腺增生组,两组年龄匹配.18F-FDG PET/CT法测定所有患者SUVmax值,以SUVmax值判定前列腺癌阴、阳性;免疫组化法测定所有患者PSMA表达,PSMA阳性则为前列腺癌阳性;18F-FDG PET/CT影像学或PSMA免疫组化测定阳性则判定为联合诊断阳性;分析18F-FDG PET/CT法、PSMA法、二者联合检测法与临床病理特征的一致性;采用四格表法分析并比较18F-FDG PET/CT、PSMA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8F-FDG PET/CT共检测出68例前列腺癌阳性,65例前列腺癌阴性,其中7例误诊,13例漏诊,与病理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698,P<0.05);PSMA免疫组化共检测出62例前列腺癌阳性,71例前列腺癌阴性,其中4例误诊,16例漏诊,与病理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02,P<0.05);18F-FDG PET/CT联合PSMA共检测出70例前列腺癌阳性,57例前列腺癌阴性,其中6例误诊,4例漏诊,与病理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47,P<0.05);18F-FDG PET/CT联合PSMA诊断前列腺癌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18F-FDG PET/CT影像学或PSMA免疫组化单独检测(P<0.05).结论 18F-FDG PET/CT与PSMA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18F-FDG PET/CT影像学单独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前列腺癌18F-FDGPET/CT诊断

    探讨CT联合HFUS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研究

    田慧李成龙李钱程徐超...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联合高频超声(HFUS)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复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110例,其中81例经临床确诊为肠套叠,29例经临床确诊为闭孔疝、急性阑尾等非肠套叠,均行CT、HFUS检查,分析CT联合HFUS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对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按照复位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74例和失败组7例,分析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T、HFUS、CT联合HFUS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788、0.941.CT诊断肠套叠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0.25%、68.97%、77.27%,HFUS的分别为85.19%、72.41%、81.82%,明显低于CT联合HFUS的95.06%、93.10%、94.55%(P<0.05).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腹胀、血便量、X射线下包块是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1岁、血便量大量、X射线下包块分叶状是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联合HFUS对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和年龄小、血便量多、X射线下包块分叶状有关.

    CT高频超声小儿肠套叠诊断复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