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预测MACE的价值

    徐雪颖巫迎春赵志维邵元伟...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计算CT冠脉钙化积分,分析CT冠脉钙化积分(TCS与Shemesh积分)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等),根据是否合并MACE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T冠脉钙化积分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 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43例(39.81%)、中度狭窄组51例(47.22%)、重度狭窄组14例(12.96%);重度狭窄组的TCS评分、Shemesh积分最高,中度狭窄组其次,轻度狭窄组最低(P<0.05);经Kendall的tau-b(K)检验,TCS评分、Shemesh积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751、0.674,P均<0.05);Pearson相关性发现,冠心病患者的TCS评分与Shemesh积分呈正相关(r=0637,P<0.05);MACE组与无MACE组的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NT-proBNP、TCS评分及Shemesh积分均高于无MACE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TCS评分及Shemesh积分是影响冠心病合并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发现,TCS评分、Shemesh积分及联合预测冠心病合并 MACE 发生的 AUC 为 0.796(95%CI:0.694-0.899)、0.770(95%CI:0.648-0.891)、0.816(95%CI:0.722-0.909).结论 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TCS评分、Shemesh积分是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可提高预测冠心病合并MACE发生的价值.

    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CT冠脉钙化积分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价值

    CCTA风险预测模型分析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及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研究

    刘扬宋彦丽姚旭成周建昌...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计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获得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影响因素相结合,用机器学习(ML)分析预测冠心病(CHD)的概率.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CCTA检查资料,量化CAC程度,基于CACs和临床相关因素评估冠心病的危险性.结果 在5个最大似然模型中,RF的准确度(78.96%)、敏感度(SN)(93.86%)、特异度(51.13%)、马太相关系数(Mcc)(0.5192)表现最好,同时也具有最佳AUC面积(0.8375),远远优于其他4个ML模型.结论 计算机M L模型分析证实了 CACs在预测冠心病发生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突出的RF模型.

    CCTA风险预测模型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冠心病风险

    基于CCTA衍生人工智能测量冠周FAI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杨锟王利东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CCTA衍生人工智能测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冠周FA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评估,研究其能否为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预后情况提供诊疗证据.方法 入选包头市中心医院2022年治疗后的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和疗效情况分成六组.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检查符合纳排标准.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等.由2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使用使用CT工作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后用Skview软件FAI智能分析系统测量并记录冠周FAI.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和秩相关分析法探究冠周FAI与指标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CCTA图像后处理结果显示总体冠周FAI为-83.10±10.46HU,六组冠周FAI分别为-89.71±5.56HU、-71.35±4.39HU、-91.94±3.97HU、-71.62±4.79HU、-89.38±3.07HU、-71.69±3.79HU.PCI疗效效果强于药物及CABG.治疗方法和疗效情况与临床指标呈不同相关性.结论 基于CCTA衍生人工智能测量冠周FAI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进行评估并且识别分类残余炎症风险(RIR),从而帮助临床了解CAD患者预后情况.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他汀类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磁共振成像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贾臣英李建丽支元李新...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联合超声心动图(UCG)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01月-2023年0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HCM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CMR和UCG检查,比较两组间CMR和UCG定量参数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MR、UCG定量参数单独和联合诊断HCM的效能.结果 研究组CMR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左心室质量(LVEDM)、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MWT)、钆延迟强化(LGE)阳性比例)]、UCG参数[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M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室间隔和侧壁均值的比值(E/e')、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CM R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UCG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E/A)、EDV、E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发现,与单一参数诊断相比较,CMR结合UCG定量参数对HCM诊断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 CMR结合UCG对HCM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诊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

    冠脉CTA检查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诊断及评估效能研究

    李颖佳王煊杨卓璇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诊断及评估效能.方法 回顾性研究,以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经本院收治行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CAG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A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诊断及评估效能.结果 90例患者经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节段805支,其中无狭窄、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病变依次为539支、48支、146支、66支及6支.CTA检查无狭窄、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病变依次540支、47支、150支、62支及6支.以CAG为金标准,CTA诊断冠脉动脉狭窄灵敏度为94.36%(251/266)、特异度为97.40%(525/539)、准确率为96.40%(776/805);CTA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灵敏度为91.78%(134/146)、特异度为97.57%(643/659),准确率为96.52%(777/805),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884,提示CTA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一致性较佳.经ROC曲线结果显示AUC值为0.947(95%CI:0.920~0.974).结论 CTA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无介入检查及治疗指征患者筛查手段.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基于MRI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

    刘琼张慈慈段丽霞欧志强...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MRI特征构建列线图对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355例乳腺癌的术前MRI特征,以Ki-67>14%为高表达组(183例),Ki-67≤14%为低表达组(172例).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MRI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Ki-67表达的预测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肿瘤直径、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背景腺体强化、肿瘤形态、瘤周水肿、邻近血管增多征、时间信号曲线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瘤周水肿、血管增多征是Ki-67高表达的预测因素(所有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Ki-67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结论 基于MRI特征建立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为术前评估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提供了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乳腺癌Ki-67磁共振成像列线图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麦尔哈巴·努尔麦麦提徐慧管亚男李玉增...
    82-8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的诺莫图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在DCE-MRI第一期和DWI图像上勾画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依次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①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寻临床病理特征中的独立影响因素;②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基于DCE-MRI、DWI及多序列(DCE-MRI联合DWI)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③采用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的组学特征构建组学评分,并联合临床病理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诺莫图模型.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评价不同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①最大肿瘤直径和血管浸润状态为临床病理独立影响因素;②相比单序列模型,基于多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效能更优(AUC为0.79);③联合影像组学和临床病理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诺莫图模型的AUC达0.89,且DCA显示其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结论 联合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诺莫图可准确术前预测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阴性乳腺癌磁共振成像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像组学诺莫图

    DCE-MRI影像特征术前区分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及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曹静彭梅娟张士朋王彦龙...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CE-MRI特征、瘤周、瘤内ADC值、瘤周是否水肿及血管生成术前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6例乳腺癌,并分为TNBC组与nTNBC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MRI特征、瘤周及瘤内ADC值、瘤周水肿、血管生成、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nTNBC组比较,TNBC通常为圆形、边缘光整、环形强化,瘤周水肿多见、血管生成增加、EGFR高表达,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的瘤周 ADCmean[(1.21±0.18)×10-3mm2/s)]、瘤内ADCmean[(0.79±0.15)× 10-3mm2/s)]、瘤内 ADCmax[(0.95±0.19)× 10-3mm2/s)]及瘤内ADCmin[(0.63±0.04)×10-3mm2/s)]均小于 nTNBC组的瘤周ADCmean[(1.24±0.34)× 10-3mm2/s)]、瘤内ADCmean[(0.91±0.28)× 10-3mm2/s)]、瘤内ADCmax[(1.06±0.32)× 10-3mm2/s)]及瘤内ADCmin[(0.78±0.02)× 10-3mm2/s)],其瘤内ADCmean及瘤内AD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ADCmean及瘤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瘤周及瘤内ADC定量分析、肿瘤形态、内部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及血管生成,可作为术前评估TNBC的影像依据,而TNBC中EGFR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

    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EGFR

    多排螺旋CT检测联合血清GLP-1、PINP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黄河李大胜李欢徐海旺...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排螺旋CT检测联合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就诊的152例乳腺癌手术史的患者,根据术后双能X线检测是否出现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62例)和非骨质疏松组(90例);患者均进行多螺旋CT以及双能X线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LP-1、PIN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LP-1、PINP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临界诊断点;采用四格表分析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GLP-1、PINP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CT值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PINP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血清GLP-1诊断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血清PINP诊断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881,CT值诊断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889,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971.多排螺旋CT在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诊断中准确度为89.47%,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为87.10%;GLP-1在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诊断中准确度为84.87%,灵敏度为87.78%,特异度为80.65%;PINP在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诊断中准确度为82.89%,灵敏度为85.56%,特异度为79.03%;三者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诊断中准确度为93.42%,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1.94%.结论 血清GLP-1水平降低,PINP水平升高与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关,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GLP-1、PINP可提高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胰高血糖素样肽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乳腺癌骨质疏松症诊断

    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巨大肝肾囊肿65例的疗效观察

    万聚亮顾丹红田庆华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巨大肝肾囊肿6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治疗的65例巨大肝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囊肿31例,肾囊肿3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进行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术治疗,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血常规[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应激反应[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肽酶(GTP)、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65例巨大肝肾囊肿患者经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治疗,均1次穿刺成功.治疗时间21~50min,平均治疗时间(35.13±7.17)min;硬化次数1~4次,平均硬化次数(2.75±0.75)次;住院时间1~3d,平均住院时间(1.98±0.36)do其中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31例、24例、6例及4例,总有效率为93.85%.术后24h WBC水平、血清COR、AD和NE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1例巨大肝嚢肿患者ALT、AST、GTP、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治疗后有1例出血、1例血尿,2例复发.结论 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治疗巨大肝肾囊肿疗效确切,并发症与复发率较少,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但会造成一定应激反应.

    巨大肝肾囊肿CT导引下穿刺置管硬化聚桂醇肝功能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