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VIM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对前列腺癌根治性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分析

    何亮张斌斌刘洁朱晓妮...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4月-2021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后跟踪随访18个月,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并分为发生组(39例)与未发生组(61例).比较两组前列腺组织的IVIM定量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及其他基线资料,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评价IVIM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Gleason评分、入院时PSA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D、D*值低于未发生组,f及内脏脂肪素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内脏脂肪素水平高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VIM定量参数(D、D*、f)、血清内脏脂肪素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均有一定预测价值(AUC均>0.7),但两者联合预测患者复发/转移的AUC最大.结论 IVIM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可有效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定量参数内脏脂肪素复发转移

    MRI联合血清MM P-9、AFP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周西王忠杨伟温凌字...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甲胎蛋白(AFP)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PPP患者206例,经产后病理检测为PPP患者的有124例即为PPP组,其中胎盘植入组62例和胎盘未植入组62例.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胎盘前置的健康孕妇60例即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MP-9、AFP在PPP患者产前诊断中价值;以四格表分析MRI联合血清MMP-9、AFP检测对PPP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PP组患者血清中MMP-9、AF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胎盘植入组和胎盘未植入组血清中MMP-9、AFP水平显著升高;与胎盘未植入组相比,胎盘植入组MMP-9、AF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胎盘内信号混杂、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子宫外突、低T2WI信号、胎盘内血管多、粗和膀胱突起数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胎盘植入组和胎盘未植入组的胎盘厚度显著升高;与胎盘未植入组相比,胎盘植入组的胎盘厚度显著升高(P<0.05).MMP-9和AFP联合诊断PPP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MMP-9、AFP单独诊断(P<0.05).MRI联合血清MMP-9、AFP诊断PPP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最高(P<0.05).结论 MRI联合血清MMP-9、AFP检测可提高PPP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基质金属蛋白酶-9甲胎蛋白凶险型前置胎盘

    多参数MRI联合螺旋CT预测ⅢCr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兰姗陈思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参数MRI联合SCT预测ⅢCr期宫颈癌同步放疗(CCRT)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01~2020.01间70例行同步放化疗后出现复发的ⅢCr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组)以及66例无复发者的多参数MRI以及SCT检查资料,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采用McNemar检验,分别计算多参数MRI以及SCT在诊断宫颈癌复发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多参数MRI联合SCT诊断宫颈癌复发的价值.结果 经局部穿刺以及随访发现,共70例患者被证实为宫颈癌复发,66例患者为非复发,其中复发组患者MRI检查参数ADCmin、ADCmax、ADCmean、Ktrans、Kep以及V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检验发现,多参数MRI在诊断宫颈癌复发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1%、89.39%.SCT在诊断宫颈癌复发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5.71%、81.82%.绘制ROC曲线证实多参数MRI联合SCT在预测ⅢCr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复发中的的AUC=0.941,95%CI(0.895~0.987),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30%与93.90%.结论 多参数MRI在诊断ⅢCr期宫颈癌CCRT后复发中的价值高于SCT,但两者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宫颈癌复发的临床诊断效果.

    多参数磁共振螺旋CTⅢCr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复发

    DCE-MRI 联合 ADC 及CA125、HE4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价值

    张驰柏劲松胡鑫张海涛...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及其联合应用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探讨运用于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证实良性36例,恶性40例.分别记录良、恶性肿瘤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DWI扫描自动生成的ADC图上勾画ROI(感兴趣区)获得ADC值,并通过LIS系统调取其CA125及HE4指标并进行统计,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对诊断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Ktrans、ADC、CA125及HE4指标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5%、80.0%、72.5%,特异度分别为86.1%、75.0%、88.8%;恶性组患者CA125及HE4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联合应用对良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单一检查,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CE-MRI联合ADC及CA125、HE4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优于单一检查,可提高术前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动态对比增强表观扩散系数上皮性肿瘤糖类抗原125人附睾分泌蛋白

    双能CT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Ki-67表达的价值

    朱文玲李雨蒙岳思宇陈新蕾...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CRC)增殖抗原Ki-67阳性表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腹盆腔DECT双期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3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Ki-67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利用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入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 结直肠癌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血清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9,P<0.05).Ki-67高表达组双期IC值、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CT定量参数IC、NIC、λHU及血清CA199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程度,预测结直肠癌Ki-67阳性表达的水平.

    结直肠癌双能量CT肿瘤标记物Ki-67表达

    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朱琦陈艾琪邹文涛杜小萌...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参数3D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n=159及39).对T2WI、DWI、e-THRIVE+序列分别逐层勾画,得到3D VOI,提取组学特征并降维处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结果 三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LM的效能高于单一序列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919及0.896.逻辑回归分析得到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EA、CA199及NLR(P<0.05).三者联合的临床模型效能亦高于单一临床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00及0.791.结论 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LM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基于CEA、CA199、NLR的临床模型对于CCL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结直肠癌影像组学临床危险因素结直肠癌肝转移

    DWI联合动态增强判断直肠癌肌层侵犯程度的价值

    郑欣陈河林唐秋周慧...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DWI联合动态增强对判断直肠癌肌层侵犯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MR图像,对比直肠癌肿块未发生肌层突破组与发生突破组间ADC值的差异,并计算DWI联合动态增强对诊断肌层突破的准确率.结果 直肠癌肿块肌层未突破组与突破组的ADC值间存在差异(P<0.01);当ADC值选择 1.08 × 10-3mm2/s为阈值,对鉴别直肠癌肌层突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6%和73.33%;两种成像方法联合T2WI对直肠癌肌层突破诊断准确率为88.6%,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0.851.结论 DWI联合动态增强对于判断直肠癌肌层侵犯程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成像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

    骨骼肌MRI成像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的应用价值

    何荣兴赖志芬梁颖茵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成像技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DMD患者临床资料(DMD组),另选取本院无神经肌肉障碍及肌无力病史的16例正常健康体检男孩进行MRI骨骼肌成像检查(对照组).入试者均行T1WI肌肉冠状面扫描、横断面T1WI和T2WI-STIR脂肪抑制序列检查,观察所得MRI图像,分析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特点,对比不同人群、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差异,分析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DMD患者T1WI和T2WI-STIR脂肪检查中受累肌肉的变性均为高信号,提示正常的肌肉组织为脂肪组织浸润替代;对照组MRI检查为中等强度信号.64例DMD患者大腿肌肉均出现不同程度脂肪浸润情况,以臀大肌受累最明显(100%),股薄肌受累最少(39.06%);T1WI脂肪浸润评分为4分最高为臀大肌(62.50%),最低为缝匠肌与股薄肌;T1WI脂肪浸润评分为0分者占比最高为股薄肌(60.94%),其次为缝匠肌(56.25%).51例患者大腿肌肉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累频率低于脂肪浸润受累频,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性分布,以股二头肌受累最明显(64.06%),最少受累为阔筋膜张肌(20.31%);T2WI-STIR水肿分级为3级最高者为肌肉为半腱肌(17.19%),分级为0级最多为阔筋膜张肌(79.69%).DMD组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运动功能分级的DMD组患者中的MRI脂肪浸润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MRI脂肪浸润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运动功能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BMI之间无相关性(P>0.05);水肿评分与DMD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DMD患者骨骼肌MRI成像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脂肪浸润评分可反映肌肉受累情况及程度,且与患者临床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诊疗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有参考价值.

    骨骼肌磁共振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脂肪浸润水肿

    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高岩刘震钢李小硕韩子旭...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9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和MSCT检查,并进行MSCT三维重建,观察X线片、二维MSCT图像和MSCT骨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手术显示,98例患者共发现101处髋中骨折,其中35处为股骨头骨折,24处为股骨颈骨折,21处为粗隆间骨折,21处为髋臼骨折.X线漏检12处骨折,二维CT漏检7处骨折,MSCT三维骨重建未见漏检,其对髋关节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二维CT(P<0.05).MS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正确检出率高于二维CT和X线,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术前MSCT骨三维重建资料设计治疗方案,术中所见与资料吻合,患者手术时间(106.30±27.40)min,术中出血量(356.60±54.17)mL,术中透视时间(21.35±5.11)s,骨折愈合时间(80.46±12.29)d;术后随访显示治疗优良率为94.90%,且暂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MSCT三维骨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骨折情况,有利于髋关节骨折及骨折分型诊断,对临床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髋关节骨折诊断治疗

    80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李振李春晨朱永玲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80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平面重建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80排螺旋CT检查和DR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最终临床诊断显示骨折位置104处,以最终临床检查为依据,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确诊率高于DR检查,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DR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413;x2=9.789;x2=6.178,P<0.05);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于DR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准确率:89.71%vs 69.12%,x2=8.815,P<0.05;特异度:87.80%vs 65.85%,x2=5.549,P<0.05).结论 相较于DR平片,80排螺旋CT检查可提高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

    外伤性肋骨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平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