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天性左心耳缺如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李天宇王秀平张波张继...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左心耳缺如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先天性左心耳缺如的诊断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3405例心脏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原始影像资料,通过横断面(CS)、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图像等后处理,最终发现11例先天性左心耳缺如患者.结果 11例患者先天性左心耳缺如中男8例,女3例,其中7例近期内行心脏彩超检查,5例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中造影.结论 先天性左心耳缺如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左心耳解剖变异双源CT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进展的价值

    张俊彪郭军霞刘辉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20/08-2022/08该院心内科接诊的90例老年冠心病病例,均接受CCTA检查,按照是否为高危斑块分为高危组、非高危组,对于高危斑块依据1年随访后斑块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未进展组,对比其CCTA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及对高危斑块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 CCTA检查发现高危斑块发生率达83.33%(75/90),其中点状钙化斑块64例(71.11%),低密度斑块38例(42.22%),重塑指数RI、脂质斑块负荷大于非高危组(P<0.05),高危组基于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ct)及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均低于非高危组(P<0.05);进展组的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RI、脂质斑块负荷均大于无进展组(P<0.05),进展组最小管腔面积、FFRct、FAI小于无进展组(P<0.05);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FFRct、FAI、RI、脂质斑块负荷及各项联合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例的高危斑块进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07、0.801、0.788、0.756、0.763、0.768、0.775、0.806、0.872.结论 CCTA斑块定量分析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及其进展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CCTA斑块定量分析老年冠心病高危斑块进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马菁宇左燕雨王大丰惠双...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3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于放化疗前后实施MRI及DWI扫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果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放化疗前后ADC值、肿瘤最大径、ADC值变化率及肿瘤最大径变化率有无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共32例接受放化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缓解组25例,未缓解组7例.放化疗前,缓解组的ADC值、ADC值变化率大于未缓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结束后,缓解组的ADC值高于未缓解组,肿瘤最大径小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ADC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放化疗后的ADC值达到2.540×10-3/(mm2·s-1)时为最佳阈值,此时可以诊断食管癌患者在放化疗后达到缓解,其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评估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效果有重要价值,其中放化疗后的ADC值可较为精准地预测其疗效.

    食管癌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放化疗

    乳腺MRI、超声以及X线三者联合在乳腺疾病诊断及乳腺癌术式选择中的作用

    李莹徐向阳周瑞程明强...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及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30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评估乳腺病变,127例乳腺癌患者同时行乳腺MRI及乳腺超声,以评估腋窝淋巴结,进一步确定手术方式.结果 三项检查联合运用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8.51%、98.41%及98.46%.在诊断乳腺结节敏感性方面,三项联合诊断虽高于单用超声、X线及MRI,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特异性方面,三项联合诊断高于单用超声及X线,统计有显著性差异;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超声及X线检查,分别为97.01%、90.48%和93.85%.超声及MRI二者联合诊断对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00%,97.40%及96.06%.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同单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超声和MRI评估腋窝淋巴结都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乳腺MRI、超声和乳腺X线三项检查联合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三项检查各有优缺点,适当完美组合有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乳腺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MRI保乳

    MUSE DWI和常规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研究

    夏琬君贾艺璇赵敏张勇...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USE DWI和常规DW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并有病理结果的91例患者进行研究,每位患者均进行MUSE DWI和常规DWI扫描.结果 MUSE DWI图像质量高,伪影减少,对病变细节显示的更好,MUSE ADC与常规ADC,均与病理结果有一致性.结论 MUSE DWI弥补DWI的缺点,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率扩散成像乳腺病变

    机器学习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

    罗文斌王光松郑晔刘欣...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在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271个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7∶3的比例划分训练组和验证组,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使用冗余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交叉验证算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自适应增强算法及决策树4种不同具有监督学习的机器学习方法来预测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能力.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F1度量值和准确率对四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评估,并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绘制校准曲线用于评价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之间的偏差.结果 基于17个影像组学特征,逻辑回归算法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预测效果最好,验证组有最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2(0.744-0.919),准确率为78%,F1度量值为0.790.最终以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逻辑回归算法模型校准曲线具有良好的重叠性.结论 基于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为临床医师的决策提供指导.

    影像组学乳腺磁共振成像机器学习

    MRI动态增强与DWI扫描结合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田捷杨芝华刘琴杨宇...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动态增强(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合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手术前后均行DWI和DCE-MRI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以及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比较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前后、左右、上下直径和肿瘤体积以及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的类型例数.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患者16例,良性肿瘤患者64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DWI检查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71.88%,Kappa值=0.432;DCE-MRI检查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5%、75.00%,Kappa值=0.431.DWI+DCE-MRI联合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71.88%,Kappa值=0.469.化疗后,肿瘤前后、左右、上下直径和体积明显小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I型、Ⅱ型和Ⅲ型TIC曲线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检查有效诊断乳腺良恶性,并精准反映出肿瘤新辅助化疗后组织形态学及TIC曲线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扩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

    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饶德利邱晓明朱燕莉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94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诊治的女性良性乳腺变患者共92例,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值(Ve);分析Ktrans、Kep、Ve在乳腺癌不同分期中的差异;比较Ktrans、Kep、Ve在不同预后情况下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与乳腺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患者Ktrans、Kep值高于乳腺良性增生患者,而Ve值低于乳腺良性增生患者(P<0.05);乳腺癌不同分期Ktrans、Kep、Ve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情进展Ktrans、Kep逐次增加,Ve逐次下降;Pearso 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乳腺癌分期与Ktrans、Kep呈正相关,与Ve值呈负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组Ktrans、Ke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trans、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AUC及特异度最高.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 rans、Kep、Ve在乳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可用于乳腺癌预后评估.

    DCE-MRI定量参数乳腺癌分期预后评估

    MRI联合血清CENPU、HSP90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邓菁苏洁敏黄文荣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着丝粒结合蛋白U(CENPU)、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乳腺癌患者227例进行研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22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分为乳腺癌组143例,良性肿瘤组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SP90α水平,qRT-PCR法检测血清CENPU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CENPU、HSP90α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四表格法分析MRI检测及其联合血清CENPU、HSP90α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NPU、HSP90α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NPU水平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739,敏感性为65.73%,特异性为76.19%;HSP90α水平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767,敏感性为79.72%,特异性为64.29%.MRI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137例,良性肿瘤患者90例;检出浸润性导管癌50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47例,乳头状瘤27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MRI检查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67.86%,准确度为73.57%;MR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441,P<0.05).MRI联合血清CENPU、HSP90α水平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60%,特异性为63.10%,准确度为85.46%;三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664,P<0.05);MRI联合血清CENPU、HSP90α水平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显著高于MRI、CENPU、HSP90α单独诊断(P<0.05).结论 MRI联合血清CENPU、HSP90α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磁共振成像着丝粒结合蛋白U热休克蛋白90α乳腺癌诊断

    血清DKK1、FGF19联合C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李森曾庆马彦高何行昌...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分别纳入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136例PHC患者,TACE治疗2个月后依据疗效分为灭活组(59例)与残留组(77例).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DKK1、FGF19水平,并对患者进行CT扫描.ROC曲线获取血清DKK1、FGF19诊断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为金标准,探讨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对TACE治疗后疗效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DKK1、FGF19联合CT诊断PHC疗效与DSA结果一致性.结果 残留组患者血清DKK1、FGF19水平分别为(2.41±0.33)ng/mL、(206.72±21.60)pg/mL,明显高于灭活组的(1.87±0.29)ng/mL、(169.57±1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KK1、FGF19水平诊断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16,敏感度为83.12%、84.42%,特异度为91.52%、94.92%.CT扫描评估PHC患者TACE治疗疗效与DSA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766(P<0.05).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诊断疗效的准确度为93.38%,敏感度、特异度为96.10%、89.83%,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优于单独DKK1、FGF19、CT扫描(P<0.05).结论 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对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有一定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Dickkop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计算机断层扫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