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分析

    程丽汪秀玲孙小伶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技术预测前列腺癌(PCa)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8例PCa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全部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等Mp-MRI检查,记录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和血浆容积分数(Vp)等参数,并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基线检查项目.以PCa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作为评估预后的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p-MRI参数预测PCa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结果 108例PCa手术患者,随访期间经统计共有27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发生率为25%.不同预后患者的TNM分期、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ADC值、Ktrans和V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PCa患者ADC值和血清PSA之间呈负相关性(r<0,P<0.05);Ktrans、Ve值和血清PSA之间呈正相关性(r>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ADC值降低、Ktrans和Ve值升高、血清PSA表达上调、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高是PCa患者手术预后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OR>0,P<0.05).绘制ROC曲线,Mp-MRI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PCa患者手术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Mp-MRI参数有助于辅助预测PCa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且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效能.

    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成像手术预后

    血清PSA联合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梁雯雯黄丙仓陆炜平汪波...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参数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本院病理科数据库中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前列腺癌126例(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良性增生104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双参数MRI检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PS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绘制ROC曲线对不同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Kappa一致性检验对不同指标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T2WI、DWI与病理结果比较的Kappa值分别为0.679、0.703(P<0.05).双参数MRI、PSA单独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893、0.772、0.955(P<0.05).双参数MRI、PSA及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的Kappa值分别为0.775、0.475、0.895(P<0.05).双参数MRI联合血清PSA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血清PSA单独诊断(P<0.05).结论 双参数MRI、PSA均对前列腺癌有一定诊断效能,且将其联合后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可考虑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前列腺癌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

    基于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研究

    牛俊巧王佳刘焱曲源...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旁浸润组31例与非宫旁浸润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获得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对比剂容积转换常量(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分数(Ve)值等多模态MRI定量参数.比较宫旁浸润组和非宫旁浸润组临床特征、ADC值和DCE-MRI定量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患者ADC值和Ktrans、Kep、Ve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和Ktrans、Kep、Ve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旁浸润组与非宫旁浸润组肿瘤直径和病理分级的分布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旁浸润组Ktrans、Kep和Ve均明显高于非宫旁浸润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宫颈癌宫旁浸润患者ADC值与Ve值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ROC显示,Ktrans、Kep、Ve值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821 和0.864(P<0.05).结论 多模态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宫颈癌宫旁浸润的影像诊断提供量化参考.

    多模态MRI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宫颈癌宫旁浸润

    多参数磁共振Ⅵ-RADS在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褚雨露孟庆涛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Ⅵ-RADS)的多参数磁共振(mp-MRI)影像方法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研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有病理证实的48例(共49个病灶)行mp-MRI检查的BUC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低级别(LG)和高级别(HG)组,由两位影像科医生,模拟报告"双签"方式对这些病人图像按照Ⅵ-RAD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再将Ⅵ-RADS的评分与病理分期、分级作对比,以此评价基于Ⅵ-RADS的mp-MRI影像方法在MIBC、HG中的诊断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RADS评分对2种BUC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位评分者的Ⅵ-RADS评分一致性良好(符合率为79.60,kappa值=0.730,P<0.001).基于Ⅵ-RADS的mp-MRI影像方法在MIBC与NMIBC、LG与HG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7、-2.871,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Ⅵ-RADS评分≥3.5时,诊断MIB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 0.899-0.931),约登指数最大为0.665,敏感度66.67%,特异度99.86%;当评分≥2.5时,诊断HG的AUC为0.757(95%CI 0.730-0.783),约登指数最大为0.379,敏感度77.72%,特异度60.13%.Ⅵ-RADS评分对MIBC的诊断效能高于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6,P<0.05).结论 基于Ⅵ-RADS的mp-MRI影像方法在MIBC和HG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对MIBC的诊断价值高于HG.

    膀胱癌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多参数磁共振诊断病理

    3.0T 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估价值

    张芳刘四斌王小双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OT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3.OT MRI扫描对直肠癌局部浸润征象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OT MRI在评价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总的准确性及各分期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27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T2分期患者29例,T3分期患者55例,T4分期患者43例,3.0T MRI诊断T2分期患者31例,T3分期患者47例,T4分期患者49例,3.0T MRI诊断T分期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kappa-致性为0.663,准确率为77.95%(99/127).3.OT 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诊断效能各有差异,T4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T2分期的诊断效能次之,T3分期的诊断效能较差,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T2、T3、T4分期的kappa-致性分别为0.695、0.543、0.762,敏感度分别为79.31%、67.27%、90.70%,特异度分别为91.84%、86.11%、88.10%,准确率分别为88.98%、77.95%、88.9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78.72%、79.5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7.50%、94.87%.结论 3.OT 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尤其是T4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

    原发性直肠癌磁共振成像肿瘤局部浸润

    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

    刘亚飞李晓阳孙培胜许春苗...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并采用纹理分析软件获取患者动脉以及静脉期CT纹理参数,并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纹理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纹理参数对胃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动脉期以及门脉期T1-2组与T3-4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3-4组峰度值、熵值均显著高于T1-2组,偏度值低于T1-2组(P<0.05).动脉期以及门脉期N0组与N1-3组平均值、偏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1-3组峰度值、熵值显著高于N0组(P<0.05).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熵值诊断T分期的AUC为0.755、0.955及0.747(P<0.05),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熵值诊断T分期的AUC为0.959、0.871及0.872(P<0.05).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诊断N分期的AUC为0.899、0.702(P<0.05),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诊断N分期的AUC为0.924、0.758(P<0.05).结论 CT纹理分析对胃癌TNM分析诊断评估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指导胃癌患者治疗.

    胃癌病理特征CT纹理分析术前评估

    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评价的临床应用

    黄科峰金文义邓辉周怡...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肿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31例胃肠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增厚24例,增厚程度超过3cm的10例,三期动态增强均明显强化;肠腔狭窄12例,其中2例出现肠梗阻;呈软组织肿块突入腔内或腔内外4例,均匀中等度强化;形成肿块的2例,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周围浸润呈脂肪密度增厚,筋膜影增厚22例;淋巴结转移14例;远处脏器转移4例.结论 MSCT多期动态增强,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周围侵犯程度、血供走行、腹膜播散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对于以手术切除为治疗方案的胃肠道肿瘤,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MSCT胃肠道肿瘤图像后处理技术术前评价

    CT联合DCE-MRI在鉴别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的价值研究

    袁逍李玮马冯慧李燕燕...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CT联合DCE-MRI-TIC曲线变化分析对比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骶尾部脊索瘤及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核磁共振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脊索瘤患者21人,骨巨细胞瘤患者14人.病程15天至5年.结果 35名患者全部接受了CT平扫、DCE-MRI检查.19例脊索瘤患者肿瘤多发生于S3椎体以下部位,靠近脊椎中线;12例骨巨细胞瘤以S2椎体及以上部位发生、偏离中轴骨,8例骨巨细胞瘤累及骶髂关节.脊索瘤CT影像上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可见残存骨或钙质密度影,以致正常椎体形态消失或被包块代替;而骨巨细胞瘤常造成椎体骨壳不完整,但椎体轮廓尚可见.MRI上脊索瘤病灶内见高或更高T2信号影伴点、片状低信号结节,骨巨细胞瘤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影.DCE-MRI脊索瘤具有延迟强的特点,TIC曲线类型多呈流入型;而大部分骨巨细胞瘤多早期呈显著强化而后造影剂迅速减退,信号减低;MCER、EP平均值较脊索瘤组明显升高,TIC曲线类型多呈流出型.结论 CT联合DEC-MRI有助于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脊索瘤骨巨细胞瘤CTDCE-MRITIC曲线鉴别诊断

    肩关节囊内韧带MRI定量参数对早期肩周炎的诊断价值

    毕慧朱俊琛周岱磐江功远...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肩关节囊内韧带MRI定量参数对早期肩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临床诊断为肩周炎患者的MRI平扫表现,并选取30例无肩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盂肱上韧带(SGHL),喙肱韧带(CHL)和盂肱下韧带(IGHL)厚度,比较两组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早期肩周炎组SGHL、CHL和IGHL厚度(2.48±0.51mm,2.64±1.06mm,5.38±1.57mm)厚于对照组(1.78±0.34mm,1.57±0.43mm,3.40±0.37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GHL、CHL和IGHL厚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8,0.808和0.894;SGHL厚度大于2.22mm,敏感度76.7%,特异性93.3%;CHL厚度大于2.0mm,敏感度70%,特异性86.7%;IGHL厚度超过4.04mm,敏感度83.3%,特异性100%.结论 SGHL(>2.22mm)、CHL(>2.0mm)和IGHL(>4.04mm)增厚有助于早期肩周炎诊断.

    磁共振平扫肩周炎盂肱上韧带

    冠状位磁共振成像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诊断价值

    陈水斌林毅罗爱芳肖玉辉...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冠状位磁共振成像和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荷兰Philips Ingenia公司,3.0T),之后使用冠状位PROSET水激发序列进行扫描.收集MRI图像上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及与神经根受压关系.以术中和术后患者疗效为受压神经根节段的判断标准,分析计算冠状位MRI诊断受压神经根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使用Kappa一致性分析两者诊断一致性.结果 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图像上共识别到31例患者存在2节段腰椎间盘受累,25例存在3节段受累,10例存在4节段受累,共涉及177个椎间盘.在冠状位腰椎MRI上,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压迫存在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包括神经根凹陷、神经节信号增强、神经根肿胀或神经根断裂.L4/L5神经根起点多位于椎间盘平面(69.81%),L5/S1神经根起点多位于椎间盘上方(72.58%).共79处神经根受压,其中以L5的神经根受压比例最高82.28%(65/79).冠状位MRI在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定位致病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98.6%、准确性为98.6%.冠状位MRI与术中及术后诊断Kappa-致性高(k=0.926).结论 冠状位MRI对定位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致病节段、受压神经根具有较高准确性,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