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RI形态学特征以及瘤体、瘤周表观弥散系数预测不同级别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的价值研究

    葛学朱雨蒙朱丽平董玉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形态学特征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WHO2-3级)、WHO4级高胶质瘤IDH-1突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100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影像检查资料,其中2-3级44例(IDH-1突变型32例,野生型12例)、4级56例(IDH-1突变型10例,野生型46例).比较测得的ADC相关参数值以及常规MRI形态学特征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较低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通常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与IDH-1野生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较低级别和WHO4级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与IDH-1 野生型的tADCmean、tADCmin、rADCt/C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以tADCmin、tADCmean对IDH-1突变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59、0.763.瘤周ADC参数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形态学特征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对预测胶质瘤的IDH-1基因突变有一定价值.

    脑胶质瘤较低级别胶质瘤IDH-1表观弥散系数MRI

    IDH1突变型胶质瘤的磁共振特征

    王汝佳孙正君马梦华孙静华...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DH1突变型胶质瘤与磁共振特征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了 116例胶质瘤.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肿块位置、直径、生长方式、边界、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占位效应、水肿程度、是否跨越中线、是否累及室管膜下.此外,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KPS评分、治疗方式、总体生存期.采用x2检验分析IDH1突变型胶质瘤磁共振特征的关系.质瘤磁共振特征的关系.结果 IDH1突变型胶质瘤与MRI特征的关系,包括位置(P=0.001)、生长方式(P=0.003)、边界(P=0.005),信号强度(P=0.009)、强化程度(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DH1突变型胶质瘤主要位于额叶和颞叶,磁共振特征主要表现为单侧生长,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很少强化.

    胶质瘤IDH1状态磁共振特征

    《中国CT和MRI杂志》论文主体部分规范与要求

    7页

    基于T1WI一阶组学特征在钆对比剂脑内沉积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何敏丽肖运平苏寿红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阶组学特征分析在钆对比剂脑内沉积评估中的价值及最佳量化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的114例至少行4次线性钆对比剂MR增强检查的患者影像,测量患者每次检查平扫T1WI图像齿状核/脑桥信号强度比值,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信号强度比值和增强次数之间的关系;绘制首次和末次M RI平扫T1WI的齿状核/脑桥信号强度比值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其诊断效能.采用ITK-SNAP软件,分别在首次及末次平扫T1WI图像上勾画双侧齿状核的ROI,提取一阶组学特征,绘制首次和末次检查有统计学差异特征的ROC曲线,计算其AUC值,评估筛选后的一阶组学特征的诊断效能.并利用Delong方法比较筛选后的一阶组学特征与信号强度比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多次行线性钆对比剂检查增强次数与平扫T1WI图像齿状核/脑桥信号强度比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70).齿状核/脑桥信号强度比值AUC为0.839.一阶组学特征中能量的AUC值(0.992)最高并高于信号强度比值(Z=5.6091,P<0.001).结论 一阶组学特征中的能量、总能量在钆对比剂脑内沉积评估中的诊断效能优于齿状核/脑桥信号强度比值,其中能量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

    齿状核磁共振成像一阶组学特征

    静息态fMRI与18F-FDG PET/CT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暴丽洁赵子龙苏宁梁芙茹...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18F-FDG PET/CT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两种方法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葡萄糖代谢的改变及差异.方法 对MCI、不同程度AD患者及10名健康人行PET/CT和静息态fMRI.计算全脑116个脑区的FC和标准摄取值比(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SUVR),以双样本t检验比较5组内任意2组间FC和SUVR值的差异,以Pearson法对FC、SUV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相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组与病例组、病例组之间均存在有差异的FC及SUVR值(P均<0.05).FC与SUVR值存在显著相关性的脑区为左侧小脑9区(P<0.05);FC与MMSE、MoCA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SUVR与MMSE、MoCA存在显著相关性的脑区包括双侧海马、双侧楔前叶等脑区(P<0.05).结论 MCI、不同程度AD患者FC和SUVR值均存在差异,FC和葡萄糖代谢异常的脑区不仅在四大网络中,还出现在小脑中,18F-FDG与量表的相关性更好.

    阿尔茨海默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功能连接矩阵葡萄糖代谢

    基于MRI灌注成像技术评估不同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董先成陈忠邓功建张皓春...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MRI灌注成像技术(PWI)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贴敷融合术(EDMS)术与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治疗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09~2022.09期间95例烟雾病手术患者,均经CTA及DSA确诊,拟行血管重建术,依据接受术式不同分为STA-MCA+EDMS 组 52 例(采取 STA-MCA 联合 EDMS)和EDAMS组43例(采取EDAMS).术后3个月,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通过颈外动脉造影评价血管重建效果,头颅MRI灌注成像测量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术后3个月,STA-MCA+EDMS组明显缓解率、缓解率分别为57.69%、90.38%,高于EDAMS组的37.21%、72.09%(P<0.05);血管重建良好率82.69%,高于EDAMS组的62.79%(P<0.05);2组术后并发症、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大脑前动脉CBF、CBV均升高,MTT、TTP均缩短(P<0.05),且STA-MCA+EDMS组CBF、CBV更高,MTT、TTP更短(P<0.05).结论 PWI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好评估价值,与EDAMS相比,STA-MCA联合EDMS治疗可更好促进血管重建、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及缓解病情,但在并发症及预后改善方面并无突出优势.

    烟雾病脑血管重建脑血流并发症预后

    4D CTA-CTP联合血清S100B评估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预后的研究

    蔡青蓉刘坚徐良洲张鑫...
    18-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四维CT血管成像-CT灌注(4DCTA-CTP)综合技术评价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脑侧支循环,探讨以脑侧支循环和血清S100B蛋白浓度预测AIS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4DCTA-CTP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期CT血管成像(MCTA)评分和局部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评价脑侧支循环水平.结合血清S100B蛋白浓度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独立预测AIS神经功能预后的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rLMC评分和MCTA评分与AIS患者的神经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是唯一可以独立预测AIS患者神经预后的指标(OR=0.065,P=0.030).基线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不能独立预测AIS患者的神经预后.结论 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可独立预测风痰阻络型AIS患者的神经预后.对于评估AIS患者的神经预后,脑侧支循环时相评分优于局部评分.

    CT血管成像CT灌注急性缺血性卒中

    CTP联合CTA对颅脑创伤病灶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

    郑颖许兵强陈小龙张艳...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颅脑创伤(TBI)病灶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TB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P、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手术病理及DSA为"金标准",比较CTP和CTA对患者病灶的检出情况、病灶区和对侧区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分析CTA对TBI患者病灶周围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TP参数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颅内损伤42例,轴外损伤28,颅脑深部损伤10例,CTP和CTA的临床检出率分别为96.25%、93.75%;病灶区CBV、CBF值均显著低于对侧区(P<0.05),MTT、TTP值均显著高于对侧区(P<0.05);80例患者经DSA诊断共检出89处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45处,中度狭窄26处,重度狭窄15处,闭塞3处,CTA检测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97.73%、82.14%、85.71%、100%,总准确率为91.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CS评分与CTP参数CBF、CBV呈显著正相关,与MTT、TT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应用CTP和CTA可以较好地反馈TBI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病变情况,两者联合检查可以为TBI患者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以辅助临床治疗.

    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颅脑创伤血流灌注

    FLAIR高信号血管征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徐鹏程徐明蔚云宗金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LAIR高信号血管征(FLAIR Hyperintense Vessel Sign,FHVs)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38例为对照组,均行头颅MRI+MRV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窦FHVs的出现率.研究组静脉窦FHVs的分布范围,及其与头颅MRV的一致性.结果 研究组静脉窦FHVs出现率(27.50%)明显高于对照组(4.74%,P<0.05).静脉窦血栓患者静脉窦FHVs主要分布在横窦及乙状窦,与头颅MRV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81,P=0.001).FHVs的灵敏度为84.61%,特异度为100%.结论 颅内静脉窦的FHVs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标志物之一,对初步筛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ine PC-MRI技术在Arnold-Chiari 畸形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韩向前王文学王远成李长城...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 PC-MRI)技术在小脑扁桃体下茹(Arnold-Chiari)畸形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9月期间多中心收集的65例行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预后、生活质量、寰齿间距(ADI)值、脊髓空洞直径、后颅窝斜坡长度、枕骨大孔横径、后颅窝高径长度及脑脊液流速,随访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芝加哥Chiari结果量表(CCOS)评分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HRQoL)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有3例进行枕大池重建术的患者伤口发生脑脊液漏,给予腰大池引流,7d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寰齿间距(ADI)值及脊髓空洞直径低于术前;后颅窝斜坡长度及后颅窝高径长度长于术前;桥脑延髓池层面、中脑导水管层面及颈椎间盘层面的每搏输出量(SV)、平均流量(MF)均高于术前;头向峰值流速(Vumax)、足向峰值流速(Vdmax)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但行枕大池重建术时要注意防范脑脊液漏的发生,而Cine PC-MRI技术可为Arnold-Chiari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疗效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相位对比电影-磁共振成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