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结节患者DCE-MRI定量参数与其病变良恶性的关系

    梁东海徐加利李祥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序列(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结节患者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病理学诊断和DCE-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比较两组DCE-MRI影像学特征及定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隙容积比(Ve)、回流速率常数(Kep)、容积转移常数(Ktrans)的差异,应用ROC分析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上述定量参数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74例患者病理结果示,检出良性病变48例(64.86%),恶性病变者26例(35.14%),前者为良性组,后者为恶性组;两组DCE-MRI病灶形态、强化模式、TIC类型的特征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Ktrans、Kep高于良性组,Ve低于良性组(P<0.05);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Ktrans、Kep、Ve的AUC分别为0.906、0.867、0.645(P<0.05),提示Ktrans、Kep鉴别诊断乳腺结节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更高,且Ktrans灵敏度最高为80.77%,Kep特异度最高为97.92%.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在乳腺结节恶性病变中呈现更高表达,对于乳腺结节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而Ve与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乳腺结节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定量参数鉴别诊断

    能谱CT与超声造影评价肝癌DEB-TACE疗效的对比研究

    袁慧锋叶书文李臻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能谱CT与超声造影在评价肝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DEB-TACE治疗的3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DEB-TACE术后4~6周接受CT能谱扫描和声学造影用评价以疗效,检查后一周内接受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T与超声造影评估肝细胞癌DEB-TACE疗效的差异.应用SPSS23.0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MedCalc绘制ROC曲线,通过对比AUC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验效能.结果 能谱CT诊断残癌或复发的结果: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100.0%,误诊率为0.0%,漏诊率为6.67%,正确率94.74%,约登指数93.33%.超声造影诊断残癌或复发的结果:灵敏度76.67%,特异度100.00%,误诊率0%,漏诊率23.33%,正确率81.58%,约登指数76.67%.能谱CT和声学造影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0.88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比声学造影,能谱CT对评估肝细胞癌DEB-TACE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更高,在肝细胞DEB-TACE术后患者疗效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肝癌能谱CT超声造影灵敏度特异度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MRI-DWI联合血清学检查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蔡日游焜彭亚南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血清学检查在小肝癌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与本院收治的80例小肝癌患者和7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的图像特征,观察并比较两组MRI-DWI检查信号强度值、表观扩散系数(ADC)、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DWI检查信号强度值、ADC、AFP和CEA及其联合监测对小肝癌的鉴别价值,并分析MRI-DWI参数和血清指标与小肝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小肝癌患者MRI-DWI检查信号表现为强度减弱,病灶往往有不规则的边缘和侵犯周围组织的趋势,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MRI-DWI检查典型特征为中心有明显的疤痕,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小肝癌组患者的AFP和CEA水平较结节增生组高,信号强度值和ADC值较结节增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检查信号强度值、ADC、AFP和CEA联合检查敏感度为83.75%,特异性为98.59%,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高分化组患者的信号强度值、ADC、AFP和CEA水平均较低分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组患者的信号强度值、ADC和CEA水平较低分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RI-DWI检查信号强度值、ADC、AFP和CEA和患者小肝癌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MRI-DWI联合血清学检测对小肝癌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小肝癌患者的MRI-DWI检查信号强度值、ADC、血清AFP和CEA水平随着患者的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分化程度

    超声造影、CT增强联合肿瘤标志物AFP、CA199诊断肝癌的临床研究

    张成芳陈晓琼聂新民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AFP、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癌组(n=256)、良性疾病组(n=110)和对照组(n=50)的临床资料.肝癌组和良性疾病组术前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病理诊断,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CA199含量,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超声造影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肝癌组血清AFP、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ROC曲线显示超声和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AFP、CA199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AFP、CA199的联合检测显著提高了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显著作用,可作为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超声CT增强AFPCA199肝癌

    DCE-MRI联合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王大军游焜蔡日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FLLs患者,均接受DCE-MRI和DWI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等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分布情况、在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DCE-MRI联合DWI扫描对FLLs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50例FLLs患者中13例为肝血管瘤,21例为原发性肝癌,16例为肝脏转移瘤.不同b值下,不同病理类型间ADC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血管瘤组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脏转移瘤组(P<0.05).DCE-MRI结果显示,肝血管瘤组曲线以Ⅲ型为主(占比76.92%),原发性肝癌组曲线以Ⅰ型为主(占比66.67%),肝脏转移瘤组曲线以Ⅱ型为主(占比75.00%);三组曲线类型分布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血管瘤组与其他两组间曲线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检查结果显示,DCE-MRI联合DWI扫描对良性、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是92.31%(12/13)、97.30%(36/37);其次是DCE-MRI扫描,分别是69.23%(9/13)、75.68%(28/37);最低是DWI扫描,分别是61.54%(8/13)、54.05%(20/37).不同检查方法定性诊断FLLs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DCE-MRI联合DWI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DWI及DCE-MRI单独扫描(P<0.05).结论 在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应用DCE-MRI联合DWI扫描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利于明确其良恶性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精确指导.

    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定性诊断表观弥散系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DCE-CT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杨孟忱郭昊翔郭艺郝跃文...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77例早期肝脓肿及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再使用MaZda软件勾画病变典型图例作为ROI(region of interest)进行直方图数据分析,将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单一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评价各参数价值,计算AUC(area underthecurve)以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 早期肝脓肿组与ICC组比较,临床资料及CT特征中的病变部位、有无向心性强化/肝包膜凹陷征/动脉期灌注异常、病变最大径、动静脉期强化差值和直方图参数中的skewness、kurtosis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变部位、有无向心性强化/动脉期灌注异常、动静脉期强化差值、skewness、kurtosis为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鉴别效能最高,AUC为0.9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5、0.971,高于任意单一参数模型.结论 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上效能很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肝脓肿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直方图

    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研究

    焦志灵刘棚越李路鹏王佳佳...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肾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已接受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对肾肿瘤患者TNM分期准确性.结果 60例肾肿瘤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癌,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肾嫌色细胞癌3例;病理T分期结果:T1a期16例、T1b期9例、T2a期10例、T2b期7例、T3a期8例、T3b期4例、T3c期3例、T4期3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T1a期16例、T1b期7例、T2a期11例、T2b期7例、T3a期8例、T3b期5例、T3c期3例、T4期3例,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51/60),Kappa值=0.821(P<0.05)提示两者一致性好.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肾肿瘤T分期,有助于指导手术治疗.

    肾肿瘤CT薄层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诊断价值

    磁共振T2WI信号强度联合DWI-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陈琳庞文文张楠吕津津...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图像(T2WI)信号强度(SI-T2)比值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术前常规M RI检查并经手术标本病理学证实的ccRCC患者62例(设为ccRCC组)和fpAML患者45例(设为fpAML组)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和DWI序列扫描,记录MRI征象,同时测量并计算SI-T2比值(肿瘤SI-T2/同侧正常肾皮质SI-T2)和DWI-ADC比值(肿瘤DWI-ADC值/同侧正常肾皮质DWI-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MRI SI-T2比值、DWI-ADC比值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ccRCC与fpAML的效能.结果 62例ccRCC患者病灶最大径为 1.20~6.20(2.90±0.58)cm;36例(58.06%)病灶最大径<4.00cm,均属实性肿块,26例(41.94%)病灶最大径≥4.00cm,主要表现为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ccRCC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或混杂等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45例fpAML患者病灶最大径0.85~4.30(1.80±0.36)cm;病灶均为实性肿块,信号略欠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等或略低信号为主,DWI呈稍高信号.ccRCC组病灶最大径显著高于fpAML组(P<0.001).ccRCC组MRI SI-T2比值显著高于fpAML组(P<0.001),DWI-ADC比值显著低于fpAML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 SI-T2比值、DWI-ADC比值对ccRCC与fpAML均有一定鉴别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809;两项联合鉴别诊断ccRCC与fp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结论 MRI SI-T2比值、DWI-ADC比值均能有效鉴别诊断ccRCC与fpAML,而两项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值得临床验证.

    磁共振成像T2加权图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肾透明细胞癌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磁共振双参数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在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李静黄宝生吴桂秀姚家喜...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双参数纹理分析的机器学习模型在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进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并通过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222例,其中临床显著性癌(Gleason≥7)117例,非临床显著性癌(Gleason<7)10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病灶的全部层面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影像组学软件FeAture Explorer(FAE)(V.0.54)提取ROI内504个影像组学特征.222例患者随机按照7∶3比例分成训练组和测试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线性判别分类器(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罗杰氏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不同方法对模型进行筛选.根据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95%置信区间等来选择一个最优模型.结果 基于dwi_original_firstorder_Variance、dwi_original_glcm_Cluster Prominence、adc_original_firstorder_Mean、adc_original_firstorder_Median4个特征的线性判别分类器LDA模型在验证数据集上可以得到最高的曲线下面积(AUC),AUC和精度分别达到0.764和0.769,模型的AUC和精度对测试数据集的影响分别达到了 0.950和0.909.结论 磁共振双参数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中的准确率更高,采用LDA方法的机器学习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磁共振双参数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显著性前列腺癌

    腹部DCE-MRI联合IVIM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黄艳谢晓刚杜舒曼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磁共振成像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行MRI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2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49例)和恶性组(33例),比较两组DCE-MRI、IVIM参数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DCE-MRI联合IVIM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体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转运常数(Kep)、体积分数(Ve)值低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灌注分数(f)、水分子扩散分布指数(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高于恶性组,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值低于恶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Ktrans、Kep、Ve、ADC-slow、ADC-fast、f、DDC、α AUC分别为0.812、0.762、0.736、0.726、0.666、0.706、0.686、0.777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截断值分别为0.45、0.86、0.51、0.47、12.69、0.37、1.02、0.66时,联合诊断AUC为0.894(95%CI:0.812~0.975)、灵敏度84.8%、特异度93.9%、阳性预测值93.4%、阴性预测值86.2%均高于各参数单项检测(P<0.05),诊断效能最佳.结论 腹部DCE-MRI联合IVIM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腹部磁共振成像动态对比增强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子宫内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