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善元

双月刊

1671-0444

xuebao@dhu.edu.cn

021-62373611

200051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纺织、合成纤维材料、服装等学科为特色,兼顾纺织相关的理工、管理、艺术类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即体现特色、兼顾相关学科的学术刊物,主要刊载本校师生员工的科技论文,同时也刊载校外、海外的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具有高面积比电容的含CoP/Co3O4一体化碳膜电极的制备

    龙文华石玉廖耀祖张卫懿...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粉末状多孔材料制备成电极时因添加剂的加入而削弱其面积比电容的问题,利用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s,PILs)的分子可设计性,制备了含有N和P元素的PILs膜.在PILs膜中,以生长Co-MOF的方式引入Co元素,然后进行碳化处理可得到一体化、含有CoP和Co3O4的多孔碳膜.该碳膜的一体化结构避免了导电剂和黏合剂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单位面积的活性物质负载量.此外,CoP和Co3O4的加入提高了原有碳膜的面积比电容,使得该碳膜电极在电流密度为5 mA/cm2的条件下,其面积比电容达29.3 F/cm2,体现出电化学的优异性能.由此可知,PILs衍生的碳膜电极在电化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多孔碳材料高面积比电容

    一种可视化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开发及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

    赵龙贺晓婷马小花张雲...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环境样本特别是生活用水中残留消毒剂成分次氯酸(HOCl)检测方法烦琐这一问题,从经典染料亚甲基蓝入手,开发了可对HOCl进行响应的探针DHUOCl-C.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的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出DHUOCl-C探针,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探针不仅响应灵敏(检测限低至1.78 nmol/L),并具备较好的选择性.DHUOCl-C仅专一性地与HOCl响应,不与其他环境水样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阳离子和氨基酸等物质响应;与HOCl响应后不仅会有明显的荧光变化,5μmol/L的HOCl即可使探针发生肉眼可见的显著颜色变化.在真实环境样本的测试中发现,可通过借助荧光或肉眼直接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从而对不同来源水样中的HOCl进行识别和检测,结果表明探针可满足生活用水中HOCl便捷化检测的需求.

    次氯酸荧光探针环境水样亚甲基蓝响应

    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的形态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马梦楠杜鹃张家民齐超...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异丙醇钛为钛源、三乙醇胺为稳定剂,采用凝胶-溶胶法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合成了从颗粒状到棒状形态径向比逐渐增大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通过不同形态的TiO2在紫外灯下光催化降解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孔雀石绿(MG)、罗丹明B(RB)与阴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刚果红(CR),探究TiO2的形态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棒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径向比的增加,其对碱性阳离子染料的光催化活性随之升高,而对酸性阴离子染料的光催化活性则随之降低.在阳离子染料中对MG的降解率最为显著,紫外光照2 h内降解率可达100.0%;而在阴离子染料中对CR的效果最好,紫外光下照射2 h后的降解率可达68.0%.通过对比二氧化钛的形态,可见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各个晶面中c面所占比例大小决定了 TiO2纳米粒子的选择性吸附,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而其中同种类型染料的降解速率的不同与染料自身结构有关.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形态光催化降解染料

    锆基金属有机框架的绿色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

    王东东胡旭赵亚峰宋燕西...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锆(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大多使用有毒的配体和溶剂合成,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以L-天冬氨酸(LA)为配体的Zr基MOFs材料MIP-202,以期开发一种绿色环保且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并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去除对象,研究pH、吸附时间、温度和共存离子对MIP-202吸附性能的影响,拟合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考察了吸附剂的循环利用性能和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吸附容量随pH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并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容量为192.31 mg/g;吸附性能受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容量仍有初始吸附容量的85.10%.模拟纺织废水试验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金属有机框架水热法L-天冬氨酸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绿色合成

    改性香蒲绒纤维材料对大体量变压器油的吸附性能

    徐智新廖诗敏陈晟宋临春...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改性香蒲绒纤维对大体量变压器废油的吸附能力研究.制备了不同的改性香蒲绒纤维样品,并研究了其对小体量和大体量变压器油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摩尔浓度为25.0 mmol/L的NaOH溶液浸泡12 h进行碱处理可得到具有最佳吸油性能的香蒲绒纤维,其吸油容量达(39.25±1.77)g/g;吸附大体量变压器油时,重力对香蒲绒的挤压作用会减弱其吸油容量和吸油率.研究结果对促进生物质纤维材料在油料存储、废油吸附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香蒲绒纤维吸附性能变压器油化学改性大体量

    氮化硼、贝壳粉对聚乳酸材料结晶性能与导热性能的影响

    丁九阳童敏杰刘贵马博谋...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乳酸(PLA)为原料,选用氮化硼(boron nitride,BN)与贝壳粉作为提高PLA导热性能的功能粉体,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具有高导热性能的BN/PLA和贝壳粉/PLA复合材料,研究功能粉体质量分数为0.5%、1.0%、1.5%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导热性能的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在不同结晶条件下的半结晶时间(t1/2);通过万能拉伸机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拉伸断面的形貌特征;使用导热系数测试仪测试添加不同质量分数无机粉体的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在加入BN与贝壳粉后,试样的结晶度分别提高至18.8%和15.3%;在温度为105 ℃的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BN与贝壳粉分别能使BN/PLA和贝壳粉/PLA的t1/2降低到0.33和0.39 min;随着功能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上升,并且相对于单一功能粉体,BN与贝壳粉的复配粉体对PLA导热性能的提高效果更加显著,由0.177 W/(m·K)最高升至0.319 W/(m·K).研究结果为后续制备凉感纤维提供参考.

    聚乳酸氮化硼贝壳粉结晶度半结晶时间导热系数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方法

    马艳颍王佳乐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通过析出Ag纳米颗粒制备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利用水热 法合成AgCl纳米立方体,随后利用波长为633 nm的激光进行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表面会析出Ag纳米颗粒.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同时采用对氨基硫酚(PATP)探索Ag@AgCl样品的SERS灵敏度.结果发现,随着辐照功率增大或者辐照时间增加,析出的Ag颗粒数量增多并且尺寸增大,因此获得的SERS基底的灵敏度得到增强.研究结果为制备SERS基底提供了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AgCl纳米立方体激光辐照表面等离子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Ag

    制备周期有序ZnO纳米棒阵列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忠文王佳乐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ZnO纳米棒阵列的影响因素,通过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纳米球刻蚀法及随后水热生长,在GaN衬底上制备周期有序的ZnO纳米棒阵列.通过选取不同尺寸的PS纳米球、反应离子刻蚀(RIE)的时长、生长温度和前驱体溶液浓度等条件,制备出具有不同周期性、不同形貌的ZnO纳米棒阵列,并通过XRD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ZnO纳米棒具有良好的结晶质量且沿着[0001]晶向优先生长.该研究调控了周期有序ZnO纳米棒阵列生长的影响因素,为制备半导体材料有序纳米阵列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方法.

    ZnO水热法纳米棒阵列结构调控

    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叶酸修饰聚多巴胺涂层的氧化铜纳米颗粒

    邓凯夫郑轶璐王通郑之裕...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粒径约为10 nm的氧化铜纳米颗粒(CuO NPs),通过盐酸多巴胺(DA HC1)在其表面进行聚合,并通过叶酸(FA)修饰形成CuO@PDA-FA 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径电势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纳米颗粒的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uO@PDA-FA NPs粒径约为190 nm.材料降解亚甲基蓝试验和氧化葡萄糖试验证实CuO@PDA-FA NPs具备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类葡萄糖氧化酶(GOD)活性.近红外光热转换试验证实CuO@PDA-FA NPs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和光热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摄取试验和活性氧生成试验结果表明,CuO@PDA-FA NPs能主动靶向肿瘤细胞,并通过光热治疗(PTT)/化学动力学治疗(CDT)/饥饿治疗(ST)协同效果杀伤肿瘤细胞.

    氧化铜纳米颗粒叶酸聚多巴胺化学动力学治疗光热治疗模拟酶

    聚吡咯基温敏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邹锐陈晓亮张丽莎余诺...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纳米温敏凝胶在光控药物释放和光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使用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与壳聚糖(chitosan,CS)合成了体积相转变温度为38.5 ℃,并具有明显的温敏性的PNIPAM/CS复合温敏凝胶;利用原位吸附法在PNIPAM/CS凝胶颗粒表面生长聚吡咯(polypyrrole,PPy)光响应层,获得结构为球形,尺寸分布为100~200 nm的PNIPAM/CS@PPy纳米凝胶.当温度从20 ℃增加到42 ℃时,凝胶颗粒的水合粒径从250 nm下降到140 nm,表现出温度变化驱动的体积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凝胶颗粒具有较强的吸收近红外光功能;在808 nm激光照射下,纳米凝胶具有强光热转换性能,其光热升温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NIPAM/CS@PPy在温控药物释放和光热治疗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温敏凝胶纳米凝胶聚吡咯光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