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肛肠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黄乃健

月刊

1000-1174

0531-82913309 82950414-6287

250011

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

中国肛肠病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血清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

    李子玉袁洋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初诊UC患者96例,根据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分为Ⅰ度组(31例)、Ⅱ度组(42例)和Ⅲ度组(23例);同时,选择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肠道菌群、血清TNF-α及IL-6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清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UC组肠道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含量显著升高,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显著下降,P<0。05;随菌群失调程度加重,UC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显著降低,而肠道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指标方面,随菌群失调程度加重,UC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且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检验,UC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与血清TNF-α、IL-6呈负相关,P<0。05;而肠道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含量与TNF-α、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相关,其相互作用可能在U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监测血清TNF-α、IL-6水平对预测UC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相关性

    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郑文凤王戊辰李山林刘学进...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治疗后处于UC缓解期1周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进行钙卫蛋白(FC)检测,并行结肠镜检查。前瞻性随访至少3个月,监测患者早期复发情况。分析缓解期UC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早期复发50例(25。0%)。在性别、临床分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粪便FC水平方面,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临床分型及粪便FC水平是缓解期UC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缓解期UC早期复发率较高,除性别和临床分型外,粪便FC升高是缓解期U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FC水平对于筛选缓解期UC早期复发倾向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钙卫蛋白早期复发相关性

    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效果分析

    郭洋洋曹卫云闫慧敏付飞霞...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排粪造影对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2023年我院收治OOC女性患者60例,均采用MRI排粪造影与X线排粪造影对OOC病因进行诊断。以临床确诊病因为标准,比较MRI排粪造影与X线排粪造影的诊断效果。结果: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盆底痉挛、肠疝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MRI排粪造影,但除肠疝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排粪造影对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排粪造影(P<0。05)。结论:与X线排粪造影相比,MRI排粪造影诊断女性OOC病因有优势亦有劣势,其对结直肠病变引起的OOC诊断效果不如X线排粪造影,但对因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引起的OOC诊断效果显著。MRI排粪造影对X线排粪造影诊断OOC病因有补充作用。

    磁共振排粪造影X线出口梗阻型便秘女性诊断病因

    结直肠息肉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的效果分析

    齐银辉王震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拟于我院接受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经鼻吸氧,观察组患者术中THRIVE。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氧分压(PaO2),麻醉期间缺氧事件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等。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静息5 min(T0)时相比,2组进镜后1 min(T1)、进镜回盲瓣处(T2)时HR均明显减慢,术毕(T3)时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T3时SpO2波动不明显(P>0。05);对照组T1时SpO2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刻(P<0。05)。观察组T0、T2、T3时PaCO2波动不明显(P>0。05);对照组T2、T3时PaCO2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刻(P<0。05)。2组T2、T3时PaO2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T0、T2、T3时pH值均无明显波动(P>0。05)。2)缺氧事件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观察组亚临床呼吸抑制(7。50%)及低氧(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0。00%,12。50%),P<0。05。除对照组1例严重低氧患者面罩通气外,2组发生缺氧事件者均经托下颚开放气道缓解。3)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组胃进气、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反流误吸、苏醒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指标:2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THRIVE,有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缺氧事件发生率而不增加其他不良事件,提高手术安全性。

    结直肠息肉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缺氧事件不良事件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治疗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贾梦奇李明杨锦李子龙...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治疗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观察组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的基础上予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涂,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肛门瘙痒症状总积分、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肛门瘙痒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总积分更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相比,联合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症状改善更快,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

    肛门瘙痒症复方黄柏液涂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

    规范化管理路径在直肠Miles术后经肠造口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孙海晴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规范化管理路径实施前后直肠Miles术后经肠造口行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探讨规范化管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规范化管理路径实施前(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简称实施前组)、实施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简称实施后组)直肠Miles术后经肠造口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比较实施前后肠镜检查临床效果(检查成功率、肠道准备成功率、进镜深度、抵达回盲部时间、检查时间、肠腔内气泡评分、疼痛VAS评分)、患者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肠镜检查成功率和肠道准备成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2组进镜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肠镜抵达回盲部时间、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组,肠腔内气泡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前组患者肠镜检查过程中心率、收缩压较检查前明显升高,P<0。05;实施后组心率、收缩压无明显波动,P>0。05。实施后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实施前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按照规范化管理路径对直肠Miles术后经肠造口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肠镜检查成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规范化护理路径直肠Miles术肠造口结肠镜检查应用效果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纷袁倩倩张凯胤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150例患者资料,按术中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未发生低体温组(100例,下称对照组)和发生体低温组(50例,下称研究组)。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麻醉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麻醉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术中输液量是影响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受多因素影响,对于高龄、瘦弱、麻醉时间长、术中输血、补液量大的患者应重点关注,积极干预,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

    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累及直肠黏膜坏死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李蕊慧李胜龙
    66-67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罕见真菌感染1例

    王燕一刘世茹
    68页

    肛周基底细胞癌1例

    傅军伟朱煜璋孔芳怡曾代山...
    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