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罗荣杰

双月刊

1004-9770

gjwsjy@sina.com;gjwsjy@tom.com

010-59194058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为维护口岸食品安全促进国际贸易与友好往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视角下进口冷链水产品的海关准入风险研究

    王鑫涛邓钧丹符蓝月郑芳林...
    371-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视角,分析进口冷链水产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出数据,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进口冷链水产品的海关准入提供参考.方法 在海关总署官网上收集2020年7月-2022年6月海关总署对我国进口冷链食品的紧急预防性措施通报,提取来源国家(地区)、食品名称及样本类型等关键变量指标建立数据库,选择其中的进口冷链水产品样本,分析来源国家(地区)、产品类型和检出频率等数据.结果 2020年7月-2022年6月,海关总署对我国进口冷链水产品的紧急预防性措施共通报188起272批次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涉及397家企业以及包括俄罗斯(23起)、印度(18起)、越南(17起)在内的34个来源国家和地区.其中78.28%企业只检出1次新冠病毒;来自俄罗斯的冷链水产品检出23起,次数最多;冻南美白虾检出32批次,频率最高.结论 进口冷链水产品中检出新冠病毒及涉及食品种类多,主要源于冷链水产品在冷链储藏温度、流通时间、耐藏性等方面的特性,可结合本国实际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冷链食品水产品检验检疫

    某三甲综合性医院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周星宇杨毅邱智渊王莺...
    375-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乙类甲管"防控实践为例,借助危机管理的PPRR模型,从疫情预防、准备、反应、恢复等4个阶段进行梳理,总结危机管理的关键要点.面对突发疫情,医院应从疫情风险预警、闭环管理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患者安抚与就医引导、舆情处置、医疗服务恢复等环节精准发力,应对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门诊应急管理PPRR模型

    虚拟仿真"第二课堂"在《卫生检疫学》课程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初探

    戴娟秀陈沛静李林秋黄明元...
    378-380,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和评价"口岸人员卫生检疫"和"地震灾后重点病媒生物监测与评估"两个虚拟仿真项目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卫生检疫学》中的应用及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虚拟仿真"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广东医科大学2020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未听说过虚拟仿真实验的占41.00%;大于87.94%的学生认为这两个项目好,原因是超过80.00%的同学认为项目与课本相关章节内容相符程度超过75.00%,且能很好地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超过85.00%的学生认为通过虚拟仿真项目有助于深入了解本专业.

    虚拟仿真第二课堂卫生检疫学教学效果

    STAT3表达对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的预后影响

    董彦清牛会忠张鹏举任慧...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对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的预后影响,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106例,采用PCR法测定患儿病变肠组织中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根据术后6个月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筛查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STAT3表达与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中有68例存活,存活率为64.15%.死亡组早产、低体重、Grosfeld病理类型Ⅲ~Ⅳ型、术后短肠综合征的占比及Th17细胞、IL-6、STAT3 mRNA高于存活组(P<0.05),TGF-β低于存活组(P<0.05).Grosfeld病理类型(HR=2.672,95%C/:1.126~6.344)、术后短肠综合征(HR=3.777,95%CI:1.115~12.794)、Th17 细胞(HR=4.899,95%CI:1.446~16.593)、IL-6(HR=5.068,95%CI:1.496~17.167)、STAT3 mRNA(HR=6.092,95%CI:1.798~20.634)是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TGF-β(HR=0.282,95%C/:0.083~0.954)是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STAT3 mRNA预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0.845~0.964).不同STAT3 mRNA表达组患儿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 mRNA表达量升高与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的不良预后有关.

    先天性肠闭锁腹腔感染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预后

    重症肺炎支原体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汉久杨泽玉
    38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支肺炎原体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科2022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9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对症治疗,根据肺炎诊断标准分组,A组为重症患儿,B组为轻中度患儿,比较入院时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儿体温>39℃(64.00%)、C反应蛋白(CRP)水平[(35.26±2.74)mg/L]、大片状阴影范围(76.00%)、黏液栓堵塞比例(28.00%)、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5.71±1.06)d]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2,P<0.001;t=36.886,P<0.001;x2=10.573,P=0.001;x2=4.731,P=0.030;t=11.112,P<0.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程度、CRP水平、大片状阴影范围、黏液栓堵塞、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是重症患儿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热、CRP水平、大片状阴影、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黏液栓堵塞的灵敏度分别为72.00%、72.00%、76.00%、76.00%、92.00%;特异度分别为75.34%、78.08%、76.71%、82.19%、79.45%、90.41%.结论 发热、CRP水平、肺病变范围、黏液栓堵塞、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是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

    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运动处方联合维生素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身体形态及生化、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王蕾张利许素彦李校天...
    390-394,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运动处方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身体形态及生化、影像学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20-2022年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Random-number Table)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组和运动组及联合组(运动+维生素D),分别给予常规医嘱低脂饮食、低脂饮食基础上口服补充维生素D,低脂饮食基础上配合运动处方、低脂饮食基础上实施运动处方同时联合口服补充维生素D,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疾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饮食干预方案,严格执行3月后通过影像学改变、形体变化及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细胞因子的检测判断干预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7%,维生素D组总有效率为89.74%,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4.87%,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43%,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超过其余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03,P<0.01).干预后,身体形态指标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4组患者在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干预之前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干预之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9,P<0.05).维生素D组和对照组相比,干预后TNF-α和NF-κB水平下降,而Irisin和ApN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34,P<0.05).结论 在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适量补充维生素D,能进一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身体形态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脂质代谢及表型异常,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免疫调节作用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肝运动处方维生素D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恙虫病合并肝损伤中的临床检验与诊断应用价值

    姬会春苏小建费媛媛张振江...
    395-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变化在恙虫病合并肝损伤的临床检验与诊断中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治恙虫病合并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84例住院的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损伤组(44例)及非肝损伤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S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恙虫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评估PLT、SF对恙虫病的检测与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恙虫病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SF、ALT、AST中位数水平高于非肝损伤组[931.71(429.05,1 555.52)vs 377.65(239.75,677.24)、105.60(70.25,163.25)vs 39.1(25.18,47.38)、95.35(70.23,129.00)vs 42.90(26.98,5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均数水平低于非肝损伤组[(155.91±55.25)vs(186.68±6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SF升高、PLT降低是发生恙虫病合并肝损伤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SF的曲线下面积(AUC)0.746,PLT曲线下面积(AUC)0.641.结论 血小板、血清铁蛋白对恙虫病发生肝损伤的患者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作为辅助诊断恙虫病合并肝损伤的指标.

    恙虫病血清铁蛋白血小板肝损伤

    列线图构建急性脑梗死后老年偏瘫患者尿路感染预测模型

    赵应勇裴金强
    399-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江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39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60)和非感染组(n=79).根据既往文献中脑梗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因素,筛查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将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的危险因素代入R软件中,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赋分,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60例发生尿路感染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44例(73.33%)、革兰阳性菌感染16例(26.67%).感染组女性、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所占比例及血清TLR4、HMGB1、NF-κB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女性(OR=3.691,95%CI:1.812~7.520)、合并糖尿病(OR=3.522,95%CI:1.719~7.238)、留置导尿管(OR=4.023,95%CI:1.910~8.472)、TLR4(OR=4.909,95%CI:2.331~10.338)、HMGB1(OR=4.175,95%CI:1.982~8.792)、NF-κB 升高(OR=4.509,95%CI:2.141~9.495)是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0.806(95%CI:0.741~0.896),特异度为0.812(95%CI:0.761~0.975),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45~0.913).结论 女性、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及血清TLR4、HMGB1、NF-κB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后老年偏瘫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有关,构建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预测尿路感染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偏瘫尿路感染预测模型

    2022年6-12月济南市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和基因特征分析

    白飒刘保华闫荣军孙连波...
    40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境外输入新冠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基因组特征,为济南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济南航空口岸2022年6-12月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筛选77例感染者样本使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因分型及变异特征.结果 2022年6-12月,济南航空口岸累计报告输入性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65例,男女性别比2.17∶1,平均年龄37.46岁;67.27%感染者接种过疫苗;职业以务工工人为主,占26.67%;来源国家主要是韩国,占21.21%.共获得77条有效的全基因组序列,按照Nextstrain分型法可分为8个型,均为Omicron变异株,优势进化分支主要是BA.2、BA.5.2及BA.5.1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序列与来源国家的毒株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济南航空口岸境外输入新冠病毒风险持续存在,在及时跟踪疫情动态的同时,变异监测及防控措施仍需坚持不懈.

    新冠病毒输入全基因组测序进化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首起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姜晓峰郝慧霞王玲南晓伟...
    410-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首起由O micron变异株BA.2引发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过程,为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将2022年4月23-5月2日内蒙古首起Omicron变异株BA.2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疫情的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重点调查临床症状、发病日期、流行病学史和感染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结果 本次Omicron变异株BA.2疫情发生在内蒙古满洲里市,指示病例发病日期为4月22日,23日检测发现,发病到发现的时间间隔1d.在疫情发现当天迅速采取积极措施后,后续82.61%病例均在隔离点筛查中发现,社会面清零用时7d,疫情持续9 d,疫情未外溢到其他地区,未出现大规模社会面传播.46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3,年龄中位数17岁,主要集中在≤18岁(50.00%)和19~59岁(36.96%)两个年龄段,职业以学生(47.83%)和家务及待业(26.09%)为主.54.34%病例有明显的首发症状,但其中80.00%病例主要为咽干、咽痒、咽痛等咽部不适症状,仅16.00%和4.00%病例有发热和乏力.学校首例所在班级罹患率为18.97%,是该校其他班级师生罹患率的38.71倍(P<0.05).结论 有效落实"四早"措施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扩散,为今后急性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新冠病毒感染突发传染病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