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李宗浩

月刊

1673-6966

cadem2006@sina.com

010-5797616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行政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以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心肺复苏以及中国唯一冠以“灾害医学”刊名的医学、专业期刊。办刊宗旨是促进中国急救、复苏、灾害医学的发展,提供医学学术和有关应急管理科学交流的平台。栏目有述评、论著、 临床经验交流、急救案例分析、 综述、专家论坛、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 工作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急救与救援护理、继续教育及医师维权自律的研讨,尤其有权威专家对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解读,以及医学救援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与管理,医疗救援系统建设与管理,医师执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文摘信息等。  本刊不仅为从事急救、急诊、心肺复苏医学专业人员,同时也为卫生厅局、应急办、医政处及政府、社区、安全部门决策、管理者们提供参考。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订阅并积极投稿。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大16开本(210mm×297mm)64页,定价10元/期,正式国家医学学术出版物。已于2006年7月创刊公开发行,2007年由邮局向全国征订,邮发代号80-52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黄欢田丽方丽
    47-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单中心数据,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预测因素进行调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将患者作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R 4.0.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形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及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中267例脑卒中患者有198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发生率为74.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7.143)、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3.462)、年龄≥65岁(OR=3.923)、病程为急性期(OR=6.622)、有糖尿病(OR=3.551)、有心房颤动(OR=6.138)、有复发(OR=2.962)、入院NIHSS评分(OR=1.745)为影响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脑卒中风险的AUC为0.961(95%CI:0.942~0.981),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中实际观测值与风险预测值的偏差无统计学意义(x2=6.154,P=0.630).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病程、糖尿病、心房颤动、复发、入院NIHSS评分是预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为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

    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及价值分析

    程亚娟乔莉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HCAR)、诱骗受体3(DcR3)、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与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符合自主呼吸试验(SBT)指征且通过30 min SBT后撤机,根据撤机后48 h内是否再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87例)和撤机失败组(33例),撤机前采集外周血检测HCAR、DcR3、AQP-5水平,分析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撤机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呼吸衰竭类型、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部超声评分(LU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外周血HCAR、DcR3高于撤机成功组,AQP-5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HCAR、DcR3与LUS、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AQP-5与LUS、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外周血HCAR、DcR3、AQP-5影响撤机结局(P<0.05);外周血HCAR、DcR3、AQP-5预测撤机失败的截断值分别为4.10 mg/g、14.55 μg/L、7.91 μg/L,联合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0.850~0.958),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以截断值为界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外周血HCAR、DcR3高水平患者30 d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外周血AQP-5高水平患者30 d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撤机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撤机失败的重要辅助手段,还能帮助临床判断死亡风险,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诱骗受体3水通道蛋白-5撤机结局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

    宋秉睿王建洪史丽娜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血清诱骗受体3(DcR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老年SP合并RF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42例、中危组54例和高危组32例,再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98例和死亡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治疗的未合并RF的老年SP患者128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DcR3、GDF-15、H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与TNF-α、IL-6、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P合并RF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DcR3、GDF-15、HBP水平在预测老年SP合并RF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DcR3、GDF-15、HB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5);死亡组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TNF-α、IL-6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较生存组均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与TNF-α、IL-6、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DcR3、GDF-15、HBP均为老年SP合并R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cR3、GDF-15、HBP水平预测老年SP合并RF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41、0.80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3,均优于其单独预测(Z=2.258、2.303、2.653,P<0.05).结论 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其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三者联合在预测老年SP合并RF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老年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诱骗受体3生长分化因子-15肝素结合蛋白病情预后

    ROX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失败的预测价值

    孙瑾杭轶徐喨丁玉雪...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频率复合(ROX)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4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受试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HFNC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筛查HFNC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ROX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HFNC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124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成功81例(65.32%),失败43例(34.68%).失败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成功组,血清白蛋白、ROX指数指数低于成功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ROX指数降低是HFNC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显示,ROX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HFNC失败的灵敏度为88.37%,特异度为71.60%,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17~0.872).结论 ROX指数可用于预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HFNC结局,且预测效能良好.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高流量湿化氧疗呼吸频率复合指数预测效能

    炎症因子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汪阳珊丹
    65-6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80例老年轻症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使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两组肺部感染评分(CPIS);两组均治疗28 d后,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病情、CPI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IL-6(93.28±22.15)pg/mL、IL-8(552.14±184.32)pg/mL、PCT(6.32±2.28)mg/L 及 TNF-α(208.36±11.42)pg/m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6±7.36)pg/mL、(210.23± 145.67)pg/mL、(0.93±0.17)mg/L、(103.28±16.62)pg/mL](P<0.05).观察组治疗 1 d 时,IL-6(90.15±20.06)pg/mL、IL-8(549.36±180.21)pg/mL、PCT(6.32±2.28)mg/L、TNF-α(198.24±10.08)pg/mL 明显高于治疗3 d[(79.26±18.42)pg/mL、(318.25±190.31)pg/mL、(5.42±1.86)mg/L、(178.14±16.05)pg/mL]和治疗 7 d 时[(63.12±10.28)pg/mL、(225.26±150.41)pg/mL、(3.23±0.32)mg/L、(135.27±20.06)pg/mL](P<0.05).观察组 CPIS 评分与 IL-6(r=0.704,P=0.002)、IL-8(r=0.735,P=0.000)、PCT(r=0.741,P=0.000)、TNF-α(r=0.693,P=0.003)均呈正相关.死亡组 IL-6(78.28±20.36)pg/mL、IL-8(472.42±121.36)pg/mL、PCT(4.42±1.86)mg/L及 TNF-α(182.23±9.86)pg/mL 均明显高于存活组[(24.52±8.24)pg/mL、(248.54±112.65)pg/mL、(1.23± 0.122)mg/L、(115.14±12.01)pg/mL](P<0.05).结论 炎症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有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炎症因子重症肺部感染老年人病情预后

    个体化PEEP通气策略对围手术期肺保护、肺不张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系统性评价及荟萃分析

    冯端赵育李维万吉祥...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全麻患者术中使用不同的方法(电阻抗断层成像、肺部超声、动/静态肺顺应性、驱动压、跨肺压)确定个体化呼吸末正压(PEEP),与传统的固定PEEP相比是否引起肺损伤、肺不张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并筛选所有选定文章的参考列表和类似文献,搜索截至2023年1月的所有中英文出版物,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研究了 45篇文献,共3 767患者.Meta分析显示个体化PEEP组CC-16浓度、肺部超声评分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EEP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个体化PEEP与术中更高的动态肺顺应性和更低的驱动压有关(P<0.000 01).同时,个体化PEEP组相较于传统PEEP组对MAP(P=0.13)和HR(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PEEP相比,术中使用个体化PEEP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肺保护效应,降低了围手术期肺不张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并不引起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紊乱.

    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肺不张血流动力学Meta分析

    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临床关系

    王潇典万康付守芝郭威...
    77-8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0a(miR-130a)表达水平及其与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5例AECOPD患者和门诊随诊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设为AECOPD组和COPD组,另同期选取7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根据AECOPD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与AE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AECOPD组和COPD组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AECOPD组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高于COPD组(P<0.05);85例AECOPD患者入院28 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1.18%;年龄大、吸烟史、合并冠心病、动脉氧分压低、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高及机械通气均是AECOPD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预测AECOPD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1%、74.00%、0.813.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miR-130a水平呈高表达,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是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对近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微小核糖核酸-130a(miR-130a)预后相关性

    联合B7-H3和HPT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李刚王成立马丽何明森...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B7-H3、触珠蛋白(HPT)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汉中市三二○一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2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105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220例),观察脓毒症患者住院治疗28 d的生存情况,并分为生存组(200例)和死亡组(12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患者血清B7-H3和HPT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ROC曲线对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1、2、7、14d动态监测患者血清B7-H3、HPT发现,休克组高于非休克组,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及B7-H3、HPT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第1天B7-H3、HPT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M2),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B7-H3、HPT异常高表达,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提高预测脓毒性患者预后不良的准确性.

    脓毒症B7-H3触珠蛋白病情预后列线图模型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NLR、PCT水平变化与继发感染的关系

    龚刚左罗
    86-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性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继发性感染,分为感染组(n=32)和非感染组(n=194).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指标;鉴定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使用CT诊断并记录患者的影像学数据.结果 入院第1、5、8、15天,感染组的淋巴细胞(LYM)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CT、NLR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入院第1、5天,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NE)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患者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革兰阳性菌46株、真菌11株;NLR、NE、LYM、PCT预测SAP患者发生继发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42、0.726、0.852,NLR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NLR、PCT均可单独作为预测SAP患者合并继发感染的临床指标,且预测效能较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

    急性肾衰竭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因素分析

    王静霞陈智红习晓红张唤...
    90-9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肾衰竭(ARF)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儿童303例AR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内治疗期间有无并发低血压分为并发低血压组(n=61)与未并发低血压组(n=24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RF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303例ARF患者共61例并发低血压(占2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通量透析方式(95%CI 1.196~4.984,P=0.014)、血流量>300 mL/min(95%CI 1.056~4.851,P=0.036)、血红蛋白(95%CI0.444~0.703,P=0.000)、白蛋白(95%CI0.153~0.833,P=0.017)均是ARF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低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方式、血流量>300 mL/min、血红蛋白、白蛋白均是ARF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低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

    急性肾衰竭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低血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