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

郑国民

半月刊

1672-2051

zgjs@jiaoshi.org.cn

010-58801729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教育楼601室

中国教师/Journal Teacher's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时代教师评价素养实践进路

    付卫东
    1页

    "四有"好老师引领教师成长

    顾明远
    6-7页

    学校"双休"的价值理解与教育治理优化

    马维林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休"反映了教育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教育界对克服"教育内卷",促进育人转型,优化教育治理的迫切需要."教育内卷"是严重的教育异化与退化,要重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深刻把握新一轮高考评价改革的方向,以素养导向优化教育行为,让教育回归全面育人."双休"对教育治理优化提出更高要求:学校要加快育人方式转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家庭要让孩子拥有适度的闲暇,感受生活的美好;社会要整合家校社政力量,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学生要增强个体发展自觉,以最美的姿态向上生长.

    双休价值认识高考评价教育治理

    原创图画书: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路径

    张爱玲王琪刘怡帆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奠基性工程.研究团队运用原创图画书,进入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经历阅读环境、教师素养、活动形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面考验.基于政策要求、实践困境,提出如下策略:创设阅读环境,提升教师素养,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教育评价.

    原创图画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从教学即母性的延伸到拯救国家的使命——19世纪美国女性教师教育思想研究

    郭芳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是美国建立独立培养教师机构的萌芽时期,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女性教师培养机构的成立.女性教师培养机构成立的背后是美国独立革命对于女性角色观念的影响,即把女性的家庭责任与更加广泛的公共目的联系在一起.支持女性从事教育的人认为女性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主要原因并不是经济因素,而是女性本身具有从事教育的"天然"而理想的品质.从埃玛·维拉德教学即母性的延伸到凯瑟琳·比彻的女性教师拯救国家的观念变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女性教师母性延伸拯救国家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

    24页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评价素养:现状、成因与提升策略

    李勉张雨晨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评价素养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教师的评价理念存在偏差、评价能力相对薄弱,评价活动对实践的促进作用有限.这与"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导向没有被彻底扭转、相关政策和组织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需要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完备的教师评价素养政策体系,在职前培养中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在职后培训、教研活动中增加教育评价方面的内容,建立开放、创新的学校评价文化氛围.

    教师评价素养教育评价教师评价能力

    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指标体系构建与提升路径

    汪茂华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厘清了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建立了评价素养的指标体系.同时,采用评价工具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评价素养提升的研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听评课比赛、命题能力研修以及项目实践研究等路径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命题能力实践提升

    教师评价素养框架设计初探

    朱传世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评价素养研究与实践在一些国家已有一段时间发展历程和较为合理的规模,我国教师评价素养还不完善,研究与实践体系还不健全,急切需要从各方面迎头赶上.本文基于大量文献研究、教师评价文本研究、听评课等教育观察,尝试从评价意识,评价知识,评价理念,评价实践力,评价解释力,评价反思、交流与改进,评价伦理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教师评价素养框架.

    评价素养教师教育核心素养导向内容框架

    教师评价素养内涵意蕴与培养路径

    刘帅费岭峰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评价素养是指教师对学生所知、所能的方法类知识,怎样解释评价结果的知识,如何运用评价结果去改善学生学习和课程效果的知识.本文通过探索以提升教师评价观念、评价工具研发力、教情研判力、学情研判力和学导改进力为培养目标的评价素养培养路径,建构区域纵向伴随式研修样态,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

    教育评价评价素养循证助学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