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伴骨异常髌骨脱位的单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王炎明詹红伟杨静姜金...
    1007-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髌骨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尤其以青少年多见.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会出现慢性髌骨不稳,对关节软骨造成继发性损伤,进一步限制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表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在防止髌骨外侧脱位中起主要作用,而在髌骨脱位中常伴MPFL撕裂.因此,MPFL重建术逐渐成为治疗髌骨脱位的主流术式.然而,对于伴骨异常的髌骨脱位患者,单纯MPFL重建术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单纯MPFL重建治疗伴骨异常髌骨脱位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高位髌骨滑车发育不良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临床疗效

    本刊网站新增骨关节健康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012页

    3D打印矫形鞋垫在下肢畸形应用的现状

    黄隽霓张鸿悦章耀华杨华清...
    1013-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畸形可分为短缩、旋转、成角以及复合畸形.畸形会造成下肢生物力线改变、足底压力分布异常,引起运动功能的损害,造成患者疼痛及活动受限.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重新分布足底压力,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有效治疗下肢畸形.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了引起下肢畸形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因素,阐述了 3D矫形鞋垫在下肢畸形的相关应用及效果,为3D矫形鞋垫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3D打印矫形鞋垫下肢畸形膝关节畸形足部畸形下肢不等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增设在线发表栏目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017页

    超重与髋骨性关节炎基因关系的孟德尔法研究

    张宇赵翔张良江东信...
    1018-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的方法,探讨超重与髋关节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公开数据开展研究,以超重作为暴露因素,以髋关节骨关节炎作为结局因素,提取与超重相关的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IV).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ed,IVW)为主的MR方法.此外,使用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E)、加权模型法(weighted mode,WM)和简单众数法(simple mode,SM)补充验证研究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IVW结果显示,超重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呈正性相关关系(OR=1.720,95%CI 1.320~2.250;P=6.23942E-05<0.01);MR-Egger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不存在多效性(P=0.503);Cochran's Q检验结果P=0.540,提示本研究结果不存在异质性;留一法检测分析依次剔除每个用于MR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样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表明单个SNP不能明显影响总体的有效性,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定法可靠.[结论]超重和髋关节骨关节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孟德尔随机化超重髋关节骨关节炎

    柱形金属补块修复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的有限元分析

    唐杞衡芮守玮周一新
    1023-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柱形金属补块应用于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对胫骨平台假体稳定性和胫骨平台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人工胫骨模型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制作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并模拟膝关节翻修手术.在传统手术模型中,使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而在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中,使用柱形金属补块修复骨缺损.两种手术模型中均使用延长杆和锥形金属补块.给模型加载负荷,测量和比较两种手术模型的胫骨内侧平台骨-骨水泥界面微动和骨von Mises应力.[结果]传统手术模型和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中胫骨内侧平台松质骨-骨水泥界面微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3)μm vs(1.0±0.4)μm,P=0.365],但是,传统手术模型的胫骨内侧平台皮质骨-骨水泥界面微动显著大于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2.7±1.2)μm vs(2.6±1.2)μm,P=0.032].此外,传统手术模型的胫骨内侧平台松质骨von Mises应力显著小于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0.2±0.0)MPa vs(0.7±0.1)MPa,P<0.001],尽管两个模型胫骨内侧平台皮质骨von Mises应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3)MPa vs(3.9±1.3)MPa,P=0.071].[结论]柱形金属补块修复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可以增加假体稳定性和胫骨平台骨应力.

    柱形金属补块膝关节翻修胫骨骨缺损有限元分析

    3D打印辅助C1/2椎弓根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唐国栋杨倩倩王月香牟玲芳...
    1029-1032,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C1/2椎弓根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被诊断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术前定制3D模型及导航模板,完成术前手术模拟,确定内固定物尺寸、进钉点和深度.行后正中切口,单极和双极电凝显露椎板、棘突后,将3D模型与相应椎板、小关节、棘突相匹配,术者用细钻头磨钻沿导板导航方向钻探,探查无误后置入椎弓根螺钉,连接钛棒固定.在确认骨折愈合3个月以后移除置入物.[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或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VAS评分[(7.3±0.8),(2.9±0.6),P<0.001]和NDI评分[(61.8±4.9),(32.1±3.0),P<0.001]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在术后9~12个月实现了骨折愈合,术后12个月左右拆除内固定物.与拆除内固定装置前相比,拆除内固定装置后7 d的颈椎旋转活动度[(55.8±7.0)°,(85.1±11.9)°,P<0.001]和NDI评分[(25.2±4.9),(10.3±2.7),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3D打印辅助C1/2椎弓根钉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内固定取出后能显著恢复颈椎活动度.

    Ⅱ型齿状突骨折C1/2椎弓根钉固定3D打印

    单髁置换术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影响

    刘牧子沈鑫谢荣辉汪建样...
    1033-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假体不同后倾角对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6月本院关节外科治疗的59例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PTS角分为PTS<6°组,和6°≤PTS≤9°组.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2.6±4.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ROM、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6°~9°组的ROM[(119.3±9.1)°vs(113.4±10.4)°,P<0.001]、KSS-临床评分[(95.3±7.8)vs(91.3±6.2),P=0.035]、KSS-功能评分[(92.6±5.9)vs(88.9±7.6),P=0.041]均显著优于<6°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个月mFTA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mFTA、FC-VA、T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的PTS显著小于6°~9°组[(5.2±0.3)°vs(7.9±0.4)°,P<0.001].[结论]固定平台UKA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6°≤PTS≤9°的PTS有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

    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胫骨后倾角功能

    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TLIF术后镇痛效果

    崔彦虎柳钧朱瑞冀春吉...
    1038-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3年5月腰椎退行性疾病在全麻下行TLIF的8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0例采用常规TLIP阻滞(常规组),另外42例采用小剂量纳洛酮TLIP阻滞(纳洛酮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与镇痛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8 h VAS评分均先上升后下降,但纳洛酮组6、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此外,纳洛酮组在首次补救镇痛[(10.5±1.8)h vs(6.4±1.6)h,P<0.001]、PCIA 按压次数[(6.4±0.9)次 vs(8.1±1.5)次,P<0.001]、舒芬太尼剂量[(72.6±14.6)μg vs(84.5±17.6)μg,P=0.001]、额外镇痛次数[(1.2±0.4)次 vs(1.8±0.2)次,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小剂量纳洛酮TLIP阻滞能够有效缓解TLIF术后早期疼痛症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次数.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术后镇痛小剂量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3D打印半骨盆重建肿瘤切除后缺损

    肖渝张漾杰李文忠陈剑...
    104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3D打印半骨盆重建骨盆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4月本科收治的12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情况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39.3±97.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6.3±708.8)ml,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量平均(4.5±3.0)u,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平均(412.5±359.4)ml.随访时间平均(7.2±4.0)个月.1例患者术后7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1例术后1年发生假体脱位,经手术进行复位.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3.3±0.5),(2.0±0.7),P=0.014]显著减少,髋关节Harris评分[(46.7±5.4),(64.8±7.3),P=0.003]、MSTS评分[(11.0±4.8),(16.3±2.9),P<0.001]显著增加.[结论]通过3D打印半骨盆重建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功能较术前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建方法.

    骨盆肿瘤3D打印重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