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以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原点及实践路向

    吴梅红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回"理解"这一认知与实践的原点,从理解的本质和规律出发,从文化的表层结构转向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拓展,也是重构国际理解教育之必要性的现实逻辑.文化是国际理解的中心,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情境,通过教育促进师生当下与未来对世界文化理解的视域融合.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构建历时性与共时性兼具的"一体化"国际理解教育体系,以及以媒介在场与社会在场为特征的"在场式"教育实践.国际理解教育还应立足本民族文化,注重共通感的培养,其外延也应从传统的家校社拓展到一切人及其表达形式,尤其重视学生的数字素养的提升.

    国际理解文化结构视域融合共通感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校规则教育的实践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孙嘉蔚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则教育旨在使儿童形成适应学校制度、履行社会义务的能力,并为其道德品质和公共精神的培育奠定基础.然而,规则教育在当前学校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突出表现为循规行为脱离个体德性根基、规则运行与规训技术相混淆、校内与校外的规则缺乏融通、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相疏离.超越这些困境,从根本上需要澄清"人"与"规则"的优先序列,辨明"规则"与"规训"的内涵差异,寻求"儿童"与"成人"的代际互动,重塑"认知"与"行动"的内在协同.为此,学校规则教育需要回归规则育人的价值前提,注重实践过程的理性证成,探索学校内外的领域联结,促进评价标准的主体转化.

    学校规则教育教育实践学生德性知行关系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专业化转型分析

    胡姝张浩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理应有专业的理论、方法与知识体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大多家长过度依赖经验开展家庭教育,给家庭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加剧了社会焦虑与内卷.应对社会变革,家庭教育需要由经验式向专业化转变,转变的关键在于家长从事家庭教育的知识、技能与专业精神等能否大幅提升.家长专业化来自专业化的家长教育,应在学与教的两端,构建专业化的家长教育,培养专业化的家长.在学校教育日趋成熟完善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教育短板,提升家长专业化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育事业的边际收益.

    家长家庭教育专业化

    发展素养的三个知识教学问题

    李松林张燕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中,如何化知识为素养是落实素养导向课程的中心问题,"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才利于素养的生成""学到什么样的知识才利于素养的生成""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才利于素养的生成"则是化知识为素养的三个基本问题.究其实质,化知识为素养的问题乃是重新认识知识和知识教学的问题.根据人的素养所具有的实践性、整体性与随身性等基本特性,学习情境化和结构化的知识更利于素养的生成,学到有深度和强有力的知识更利于素养的生成,在实践参与和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更利于素养的生成.课堂行动的关键则是建构以真实任务为依托、以深层问题为主线和以更大概念为灵魂的高质量主体实践活动.

    知识素养知识教学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

    石芳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检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全面阐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环节和评价结果,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

    指向"一个经验"的儿童数学学习路径探索

    刘玮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经验"是指学习者在与新知识遭遇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整体认识,以及其接触客观事物、认识客观事物的完整过程."一个经验"具有主体具身性、连续完整性和交互关联性特征.从"离身授受"到"具身经历",在"做中学"中生长主体性经验;从"课时主义"到"主题单元",在"用中学"中丰富连续性经验;从"散点习得"到"整体关联",在"创中学"中培育交互性经验.这些路径承载着儿童数学学习从"碎片经验"到"一个经验"知识生长的真实发生,也诠释了时间延展、空间创生与素养培育,重构数学教学的无限可能.

    碎片经验一个经验儿童数学学习数学教学

    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的模型构建与发展研究

    田爱丽高文心肖敏侯春笑...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是关键.为构建中小学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模型,遵循归纳思维,对全国范围内数字化转型的先行校、示范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案例调研.首先以"行动逻辑"为主轴,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质性数据得出初步框架,并参照国际前沿研究对框架进行要素补充;其次,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涵盖"愿景规划、数字治理、素养发展、环境创设、实施保障"五个一级指标和六十个观测点的结构模型.在阐释模型内涵与要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数字化领导力的专题培训、着力深化校长的数字思维方式、提供校长自主发展的系统支持、营造实施数字教育的积极氛围、完善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标准等对策建议.

    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数字教育模型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

    空间视野中西北县域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地化的实证分析

    毛菊梁军丽王路路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加速转型更加凸显在西北地区建立一支稳定的县域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性,教师在地化成为亟须高度关注的话题.从空间视野审视教师在地化是现实的诉求与研究的趋势.对西北县域新生代乡村教师发放15116份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总体上西北县域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地化处于由"深度嵌入"转向"初步融入"阶段.精神空间对教师在地化影响最大;生存空间中的消费与户籍距离对教师在地化具有显著影响;离散的交往空间对教师在地化的影响微弱;权利空间中的社会参与正向作用于教师在地化.由此,针对问题提出通过组织情感促进精神空间中乡村教师在地化;通过社会资本加速交往空间中乡村教师在地化;通过宜居宜业兜底生存空间中乡村教师在地化;通过二次分权为主保障权力空间中乡村教师在地化.

    西北县域新生代乡村教师教师在地化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研模式初探

    杜良萍赵蓉
    103页

    区域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名优教师培育路径

    冯小琼姬锐
    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