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揭榜挂帅"再认识:内涵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从广东的改革经验谈起

    叶小刚唐敏余碧仪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榜挂帅"是中国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激烈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制约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本文以"揭榜挂帅"科研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揭榜挂帅"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并以广东"揭榜制"为主要分析案例,结合其他省市的探索情况,总结"揭榜挂帅"改革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厘清"揭榜挂帅"需求、改革"揭榜挂帅"榜单来源与中榜评审机制、完善"揭榜挂帅"奖励体系、加强"揭榜挂帅"成果市场考核等优化路径.对"揭榜挂帅"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为各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供借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思路.

    揭榜挂帅科技悬赏组织模式

    政府研发资助和基础研究投入——基于产学研关系视角的实证分析

    陈子韬张润强袁梦
    12-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政府研发资助是保障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产学研关系出发,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研发资助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信号效应和合作效应.研究发现:①政府对高等学校、企业的研发资助会降低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投入,但政府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资助对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不显著;②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会扰乱高等学校对于政府研发资助的应用决策,对基础研究投入产生负面影响,但会引导科研院所争取更多基础研究的政府研发资助.本文揭示出资助对象选择在政府研发资助效果中的显著作用,并得出需要从产学研关系出发优化政府研发资助方式,以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的启示.

    基础研究投入政府研发资助产学研关系合作紧密度

    有组织科研的模式变迁与法治协调

    唐淑臣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组织科研并非项目制或者单位制科研,也非当前中国社会科研活动的主流形式,而是为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发挥战略力量作用探索实施的新型科研组织体制机制.本土化的有组织科研不能仅依靠科研组织的自律驱动,更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保障有组织科研的进行.整体来看,在前期部署环节,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容易被"组织"的形式禁锢;在中期进行环节,易出现"有组织"形式主义大于实质的问题;在后期成果环节,"有组织"约束可能导致成果转化与评价的懈怠.有组织科研的"前中后"环节现存问题应当通过法治化路径解决,需要坚持"放管服"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科研宽容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科研规范型法律惩戒体系,形成科研友好型法律服务体系,维护科研人员的权利.

    有组织科研科技创新行政管理法治环境科研伦理

    组态视角下大科学装置产业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王帅孙鑫琴赵蕊时省...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科学装置是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平台,兼具显著的科学效益与经济效益.已有文献着重于探讨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而对大科学装置的产业溢出效应、溢出机制及影响因素缺乏系统分析.本文基于知识溢出理论与TOE框架,以160家典型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组态视角开展分析.研究发现:①技术、组织和环境中的任一单一条件均无法构成大科学装置产业溢出效应的必要条件;②存在"组织-环境"双重驱动型和"环境"单向驱动型两种驱动模式;③从要素替代关系看,知识产权保护度和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提升产业溢出效应上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为强化大科学装置产业溢出效应提供有益启示.

    大科学装置产业溢出TOE框架组态视角

    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对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高菲李军凯方力
    42-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评价创新能力全球城市

    基于创新质量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态路径研究——以集成电路为例

    许学国刘凤梅周诗雨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质量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败,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质量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集成电路为例,测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对实现技术攻关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创新质量中单一条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存在两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态路径,即成果质量主导型条件组态和适用性-成果质量协同型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成果质量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适用性质量是关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结构性权力的调节效应

    范佳颖马艳艳
    61-7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联合学研机构推进科技合作,利用市场力量主导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主板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结构性权力(来源于企业的层级权威、网络中心性和资源掌控)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倒U形影响;进一步考察企业结构性权力的调节作用,发现企业层级权威和网络中心性会弱化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过度广化或过度深化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但企业资源掌控会强化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广度或深度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倒U形影响.文章基于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主导-从属关系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并将企业的结构性权力引入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框架,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产学研合作结构性权力共性关键技术技术创新

    专精特新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微观影响机理——基于资金支持和创新激励的双重作用

    孙佳吴小萌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资金支持和创新激励双重作用下专精特新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专精特新政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于不同特征企业的绩效水平存在差异性影响.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更易受到专精特新政策的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较好,西部和东北地区尚未普遍享受到政策红利.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要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政策体系,强化政府资金支持对企业生产经营及技术创新的放大效应,同时构建企业融通生态体系,加大对特定地区的政策支持.

    专精特新政策企业绩效资金支持创新激励PSM-DID模型

    市场分割是否抑制双元创新——基于区域特征的调节作用

    朱艳丽刘丽丽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破除市场分割并推动创新发展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市场分割对双元创新(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区域特征(制度环境、政府竞争、经济韧性和地理区位)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分割会抑制双元创新,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上;区域特征主要在市场分割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特别地,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减弱市场分割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创新而竞争"的政府竞争模式分别会增强和减弱市场分割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负向关系;经济韧性越强,市场分割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越弱;相较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市场分割的抑制作用会有所减弱.

    市场分割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区域特征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

    操友根黄坤耀杜梅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数字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研究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100强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以及链接内外的战略与组织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内部能力、战略与组织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具有路径影响,按照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形式,将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划分为内部推动升级模式、外部促进升级模式、内外部融合升级模式三种类型.研究提出,要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能力、重构战略与组织等方面持续加强,以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

    数字经济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