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技术-创新"研究进路的时代演化与前沿探索评述——基于科学学的发展视角

    吴玉杰曲冠楠陈劲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与大国竞争的新变局使得"科学-技术-创新"(STI)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与之相伴,STI 作为科学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进路,也在新时代最佳实践的与时俱进中不断演化.本文基于科学学研究的发展视角,梳理发轫于贝尔纳传统的STI 研究进路的时代特征,分析范式演化的核心规律,展望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研究发现,生态观的兴起、整合思维的运用、对创新外部性问题的关注,以及有关创新价值与意义的讨论共同推动了科技创新理论范式的演化.在此进程中,研究者紧跟时代前沿,依托最新实践,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为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

    科学-技术-创新科学学创新生态系统有意义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城市创新绩效路径识别

    吴光东袁明杰谢智敏
    11-2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 59 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的多重并发非对称因果关系.研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3 个子系统,探究3 个子系统之间如何互动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研究发现:高城市创新绩效没有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主体缺失是产生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3 种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包括环境驱动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型和技术主体-市场环境双驱动型;驱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城市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一致.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解,对发现城市高创新绩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创新生态系统城市创新绩效组态视角创新型试点城市路径识别

    贡献导向下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政策有效性评估——基于211高校的准自然实验

    吴周玥周小虎王侨刘晶晶...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 2015 年首次设立的"青年长江学者项目"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 2012-2017 年 104 所211 高校的科技统计数据,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评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贡献成效.实证结果表明,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促进高校学术贡献的提升,特别表现在提升高被引SCI论文数量、科技著作数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方面.但是,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并未显著提升高校的经济贡献与社会贡献.异质性分析发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对高校学术贡献的提升作用会因高校层次、高校所在区域、高校类型呈现差异化效果.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有效性取决于高校人力资本结构与人才保障水平.通过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可为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评价与实施优化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青年长江学者项目PSM-DID模型学术贡献经济贡献社会贡献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中科研人员角色定位实证研究

    高盼军戚湧李星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科研体制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三法"的全面修订将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重新定位为:知识生产者、成果权利人、成果转化者和利益分享者这四个角色.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关系模型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知识生产者和成果权利人、利益分享者和成果转化者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知识生产者对成果转化者、利益分享者对成果权利人的角色有正向显著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研人员角色定位

    面向技术多维特征的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机理研究

    单晓红郝秀艳刘晓燕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键共性技术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显著外部性特征,能够通过广泛的扩散与外溢充分发挥潜在价值,但目前对于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经济社会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文章面向技术多维特征构建组织合作-技术跨界溢出-产业关联三层网络,在测度技术跨界溢出效应基础上,结合多层网络模型探索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机理,并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基本特征方面,已经跨界溢出的关键共性技术更不易产生新的跨界溢出;技术组织特征方面,关键共性技术不易在组织内部形成跨界溢出关系,共同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更易产生跨界溢出,组织合作对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存在抑制作用;技术产业特征方面,产业跨度大的关键共性技术不易产生跨界溢出,关键共性技术不易在关联产业间进行跨界溢出,产业关联广度越大越有利于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本文从技术多维特征视角揭示了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的影响机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技术跨界溢出的理论研究边界,为助推技术创新扩散、带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共性技术技术多维特征跨界溢出

    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对软件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张亚东何海燕孙磊华孙琳琳...
    57-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美国正试图针对中国软件产业构筑严密的关键核心技术壁垒,严重威胁其安全.本文基于美国对华实体清单信息,实证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对中国软件产业安全的影响,并从技术创新、市场发展以及政策支持等维度剖析应对策略.实证检验发现,关键核心技术壁垒抑制我国软件产业安全,且对软件产业技术进步、竞争力与发展环境等细分维度均产生抑制作用.应对策略分析表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市场化水平与政府补助均有助于缓解上述抑制作用.本文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壁垒与产业安全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软件产业应对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的现实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实体清单软件产业产业安全

    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生态场域资源拼凑与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来自华为、海尔、京东、阿里的多案例研究

    朱国军吴家豪徐亦唐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视角,遵循"资源行动-资源拼凑-价值实现"逻辑思路,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构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在界面融合、交互赋能、协同演化机制支撑作用下,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制造业数字价值生态系统,在生态场域开展资源拼凑,完成机会捕获、知识整合及知识治理,实现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表现为制造业架构服务模式创新及制造业孵化服务模式创新.探索面向制造业龙头企业、细分行业、区域集群场景的服务模式创新范式.相关研究丰富了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理论,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生态场域资源拼凑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

    大数据发展、创新生态与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陈丹任晓刚谢贤君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准自然试验,实证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机制、异质性与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作用十分显著.大数据发展带来更高的信息传递效应,增加研发合作;也带来更低的融资约束效应,增加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同时带来更高的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促进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集聚,进而促进创新生态优化,从而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提升效应表现显著,在衰退期表现不显著;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在创新生态优化程度较高区受到创新政策的强化作用相对较强,而在创新生态优化程度较低区其提升效应受到创新政策的强化作用相对较弱.

    大数据发展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创新生态创新要素

    产学研联盟组合模式重复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

    张羽飞许龙封雪韵李伟红...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产学研联盟组合已成为常态现象,焦点企业在其中所采取的产学研联盟模式呈现出较明显的重复性特征,但学术界对此新现象缺乏足够探讨.本文引入中国独特的文化与信任两维度非正式制度情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利用 2013-2020 年 150 家创业板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产学研联盟组合模式重复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路径和情境条件.研究发现,产学研联盟组合模式重复度负向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绩效;文化多样程度与社会信任水平均削弱了产学研联盟组合模式重复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负向影响.本文拓展了联盟组合、产学研联盟以及制度理论相关研究,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配置产学研联盟组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产学研联盟组合模式重复度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成长非正式制度情境

    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环境-战略-结构权变理论的组态分析

    杨瑾同智文
    101-11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环境-战略-结构权变理论,以国内20 家上市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环境、战略和结构因素与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①环境动态性、政府创新支持、市场导向、技术导向和建立独立组织均不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②存在市场拉动型、技术推动型和政企协同型3 条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路径,以及安于现状型和环境资源匮乏型2 种阻抑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情境;③在相关组态中,环境动态性、政府创新支持、技术导向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理解,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有组织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路径指引.

    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