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抗生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赵文杰

月刊

1001-8689

siiacjap@126.com

028-84216021

610052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中国抗生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灰毡毛忍冬抑制CRPA群体感应系统的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唐霄浦智婷尹铁球
    1321-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筛选灰毡毛忍冬抑制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研究其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Discovery Studio的两种对接模块模拟分子间作用虚拟筛选抑菌成分,分析其结合模式,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活性、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构建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3种小分子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且显著提高线虫感染后存活率.结论 3种灰毡毛忍冬小分子药物对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型作用于QS系统的CRPA抑制剂.

    灰毡毛忍冬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分子对接

    附子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对RAW 264.7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谢衣恒张芮郭海洋张雪...
    1329-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附子多糖(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polysaccharide,ACP)的结构特征及其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影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得附子粗多糖,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分子筛凝胶色谱柱对附子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获得ACP.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ACP的分子量分布;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ACP的单糖组成;采用甲基化实验及核磁图谱解析ACP的糖苷键类型及多糖一级结构.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ACP对于RAW 264.7细胞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从附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11.37 kDa的均一多糖,该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且以→4)-Glcp-(l→糖苷键为主链的结构,端基Glcp-(1 →为支链经→4,6)-Glcp-(1→的O-6链接到主链.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ACP能够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分泌,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附子多糖结构表征免疫活性葡聚糖RAW264.7细胞

    tolC基因对大肠埃希菌膜完整性及中药单体抗菌活性的影响

    薛正洁刘身秦沈豪杰陈栋民...
    1338-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埃希菌tolC基因缺失对大肠埃希菌膜完整性及中药单体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MG1655和DH5a为研究对象,采用Red同源重组法构建tolC敲除菌株;利用N-苯基-1-萘胺(1-N-phenyl-naphtylamine,NPN)法测定大肠埃希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DiBAC4(3)考察tolC敲除对大肠埃希菌细胞质膜完整性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药物敏感性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大肠埃希菌MG1655和DH5a的tolC敲除及回补菌株;NPN检测显示tolC敲除显著增强大肠埃希菌外膜通透性,表明其结构受到严重损伤;PI和DiBAC4(3)检测结果表明tolC敲除不影响大肠埃希菌细胞质膜的完整性,但却降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电位;药物敏感性比较分析发现tolC敲除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血根碱、盐酸小檗碱、百里酚和香芹酚等中药单体的敏感性:值得一提的是tolC敲除使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的敏感性最高提升超过128倍,相反acrS敲除不显著影响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的敏感性,表明TolC缺陷降低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的敏感性可能和外排无关,而和外膜通透性增强有关;和该推测相一致的是,破坏外膜结构的透化剂能显著增强隐丹参酮对野生型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结论 tolC基因缺失不仅影响AcrB等外排泵的外排功能,还增强大肠埃希菌外膜通透性并使膜电位去极化,从而显著提高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等多种中药单体的敏感性.

    tolC基因大肠埃希菌外膜固有耐药性隐丹参酮

    病原体蛋白糖基化与感染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叶以琳刘瑞杰张瑜芯张绍兴...
    1349-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基化是蛋白质的重要翻译后修饰之一,蛋白质糖基化在许多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病毒中,糖基化作用参与病毒与宿主的识别、进入,影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性.在细菌中,糖基化在鞭毛蛋白和菌毛蛋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于细菌黏附、定植、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感染中病原体蛋白质糖基化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对中药糖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病原体蛋白糖基化与感染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糖类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蛋白质糖基化感染机制糖类药物治疗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研究进展

    严茹钰沈瀚曹小利
    1360-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不断出现及流行严重限制了抗感染治疗用抗菌药物的选择,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其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针对β-内酰胺酶开发的抑制剂也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多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问世或已投入临床使用.这些抑制剂的研发不仅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希望,而且也为抗菌药物的再利用和研发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文将对这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菌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医院获得性感染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

    网络毒理学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杨敏王渝凯王俊逸徐玉玲...
    1368-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为实现中药的毒理风险可评估性,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刘昌孝院士等于2007年提出网络毒理学(network toxicology)的概念,是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提高中药毒性预测效率的重要方法,网络毒理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开始在中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综述了近年间网络毒理学在预测中药潜在毒性成分上的应用,探讨了网络毒理学的现存问题及挑战,旨在为网络毒理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网络毒理学中药毒性成分研究安全性评价

    可利霉素对堪萨斯分枝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王梓墨李晓东张炜焱付雷...
    1374-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对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MK)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旨在为治疗堪萨斯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选取MK标准株(ATCC12478)和3株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菌株,通过微孔板显色法(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MABA)测定CAM、螺旋霉素(spiramycin,SPM)、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法测定CAM与AZM和RIF等8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体外作用;评估CAM、SPM、AZM在J774A.1细胞中的抗菌活性;建立BALB/c小鼠感染堪萨斯分枝杆菌的模型,并通过CFU计数评估空白对照组、CAM治疗组、AZM治疗组和SPM治疗组小鼠脏器活菌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评价CAM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CAM、SPM、AZM和RIF在MK标准株(ATCC12478)和3株临床分离株中测定的MIC值分别为4~8mg/L、>64 mg/L、4~8 mg/L和0.125~0.25 mg/L.8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和CAM在体外未出现拮抗作用(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4),CAM和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具有部分协同作用.在巨噬细胞J774A.1感染MK实验中,和对照组相比2 mg/L CAM、SPM和AZM处理48 h均能使J774A.1细胞内MK降低0.3~0.4 lgCFU(P<0.001).在感染中等剂量MK的BALB/c小鼠模型中给与100 mg/kg药物进行治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M、AZM和SPM治疗2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分别降低了0.73、0.69和0.22 lgCFU(P<0.001),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分别降低了0.74、1.02和0.41 lgCFU(P<0.001).在感染高剂量MK的BALB/c小鼠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mg/kg CAM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降低了0.98 lgCFU(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CAM治疗显著降低了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P=0.001).结论 CAM对MK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可以显著降低肺组织活菌数,减轻肺组织炎症程度,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堪萨斯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利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

    强化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调控丁烯基多杀菌素合成的研究

    李新颖王靖楠郭超庞建...
    1384-1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强化对须糖多孢菌生长及丁烯基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在Saccharopolyspora pogona ASAGF58中过表达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并且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鼠李糖探究其对须糖多孢菌生长和次级代谢的影响.利用qRT-PCR对23个合成途径基因以及菌株生长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比较,挖掘影响产量的关键基因.结果 通过过表达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得到3株高产菌株Rha1、Rha2和Rha3,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提高1.82倍、2.12倍和2.54倍.结论 优化鼠李糖供应能促进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合成,其中葡萄糖核苷转移酶gtt和鼠李糖基转移酶busG可能是影响丁烯基多杀菌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须糖多孢菌丁烯基多杀菌素鼠李糖基合成基因工程菌构建高产机制

    组合代谢工程改造提高生物除草剂thaxtomin A的产量

    王兵徐冬梅陈立霞张林涛...
    1392-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haxtomin A产生菌酸性疮痂链霉菌S8为出发菌株,利用组合代谢工程的方法,通过增加S-腺苷甲硫氨酸还原酶MetK和途径特异性正调控因子TxtR的基因拷贝数,使用组成型kasOp*启动子和RBS核糖体结合位点,分别构建了txtR和metK单基因以及两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质粒.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将质粒整合至菌株基因组,筛选获得阳性基因工程菌.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显示菌株thaxtomin A的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 105%、38%和154%.组合表达调控元件和txtR和(或)metK基因的遗传改造可显著促进菌株thaxtomin A的生物合成.

    生物除草剂ThaxtominA酸性疮痂链霉菌txtRmetK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3种基原重楼化学成分鉴定及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研究

    彭锐纪亮谢天择刘煜飞...
    1399-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北重楼与法定基原重楼滇重楼和华重楼的化学差异性及其抗肿瘤和抗炎活性差异,为北重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3种基原重楼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探索是否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成分;采用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评价抗肿瘤活性;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 从3种基原重楼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中53个为甾体皂苷,在北重楼中鉴定到22个甾体皂苷,未鉴定到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试验药物浓度下,北重楼仅对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为141.0 μg/mL,而3种基原重楼在无毒浓度下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结论 与法定基原重楼相比,北重楼含有的甾体皂苷成分种类较少,且组成上以多羟基类甾体皂苷为主;从本实验北重楼样本中未发现已分离得到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药理活性方面,北重楼具有潜在的抗肺癌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北重楼的药效物质以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参考.

    北重楼甾体皂苷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化学组成抗肿瘤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