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抗生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赵文杰

月刊

1001-8689

siiacjap@126.com

028-84216021

610052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中国抗生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篮状菌属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及活性的研究进展

    安婷谭慧郭蓉马晓丽...
    96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近年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p.)是一种重要的内生真菌,是青霉属(Penicillium)的有性型属菌种.Talaromyces sp.属分布广泛,其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多肽类、酯类和聚酮类等,其中一些具有抑菌、抗炎和抗肿瘤等活性.Talaromyces sp.属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农业的生产,并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Talaromyces sp.属在医药、食品和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共收录了338种篮状菌属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38种生物碱、116种酯类、47种异香豆素类、69种聚酮类、16种醌类和52种甾体类及萜类化合物,这些数据能够为以后Talaromyces sp.属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医学、农业和环境等方面做出贡献.

    篮状菌属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生物活性

    基于VOS viewer的多黏菌素B研究进展分析

    陈姝璇董思瑶王彦改陈冰...
    986-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分析多黏菌素B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以"polymyxin B,Aerosporin"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和PubMed中检索近5年的英文文献.用VOS viewer作关键词和研究热点分析,总结多黏菌素B的抗菌机制、耐药性机制与检测方法、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分析英文文献2012篇(2019年1月 1日—2023年12月8日),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发文量最多,学者Li Jian被收录的文献最多.中国发文量最高,美国总被引频次最高.结论 多黏菌素B的耐药性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联合治疗方案优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脓毒症是近年来多黏菌素B的关注焦点.

    多黏菌素B药代动力学耐药性可视化分析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法选育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高产菌株

    戴剑漉李艳青李欣蒋忠科...
    995-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果,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方法 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TMD166-MU1的孢子进行辐照诱变,以卡那霉素耐受性为选择压力,不同诱变条件处理的菌悬液涂布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高产菌株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结果 通过研究30和60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小单孢菌正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剂量4×1013ions/cm2、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6 mg/L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达36.33%的正突变率.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4株,其中突变株IK-3的166A产量是菌株TMD166-MU1的1.8倍.结论 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方式,再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的集成方法能简单、高效地获得166A高产突变菌株.

    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抗生素抗性筛选高通量筛选高产菌株

    星孢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18-327基因组的测序与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方志锴谢立君林鹏辉林如...
    1004-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星孢菌素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sp.FIM18-327遗传背景,并建立该菌的遗传操作体系.方法 通过第二代和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对Streptomyces sp.FIM18-32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组装,利用antiSMASH软件预测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布.通过优化接合转移载体、培养基种类及镁离子浓度,建立了Streptomyces sp.FIM 18-327的遗传操作体系.结果 Streptomyces sp.FIM 18-327基因组大小为9.73 Mb,由一条染色体、两个线性质粒及一个环状质粒组成.其中染色体大小为9.48 Mb,GC含量70.12%,包含了8431个蛋白编码基因与34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以pFIM4123为载体,MS为接合转移培养基,在MS中添加MgCl2至终浓度为20mmol/L时,接合转移的效率达3.2×10-6.结论 Streptomyces sp.FIM 18-327基因组信息的解析及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星孢菌素全基因组测序代谢途径接合转移

    西罗莫司新类似物FIM-R140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陈夏琴陈晓明刘颖应加银...
    1013-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发酵液的粗提物中分离纯化未知杂质FIM-R140,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分离纯化获得FIM-R140,进行理化性质以及IR、UV、NMR和HRMS等波谱分析,鉴定该杂质的化学结构.用SRB测定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用沙氏液体培养基二倍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纯化获得HPLC纯度为97.05%的FIM-R140,结构鉴定为31-差向雷帕霉素,为首次报道的西罗莫司同分异构体.FIM-R140的抗肿瘤活性较西罗莫司略低,对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弱于西罗莫司.

    西罗莫司31-差向雷帕霉素吸水链霉菌FC904分离纯化结构鉴定

    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的使用现状分析

    梅芊张婷婷李倚天李洁...
    1019-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新建的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抑菌剂影响因素试验、抑菌剂与包材的相容性对23批次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的抑菌剂进行检测,分析该产品中抑菌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羟苯乙酯的含量随产品剩余效期减少而降低,产品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对抑菌剂羟苯乙酯存在吸附作用.结论 目前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羟苯乙酯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建议企业重视处方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的筛选以及抑菌剂稳定性的考察,并改进包装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抑菌剂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羟苯乙酯

    2017-2022年山东地区不同人群关节感染病原谱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林心丹王世富张春艳王梦园...
    1025-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分离自关节液标本的病原谱构成和耐药性差异,为关节部位感染的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SPARSS网成员单位上报的1243株关节液标本病原菌构成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规律.结果 关节液中的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9.1%);男女菌株构成比为59∶41;不同年份菌株构成差异加大,2019年分离菌株360株,为历年最多.儿童组和中青年组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老年组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儿童组、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菌种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42.84,P<0.0001).肠杆菌科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比为49.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占比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率为29.8%.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关节液病原菌菌种分布不同,且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对提高关节部位感染的诊治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关节液病原菌耐药率成人儿童

    老年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消毒剂基因分析

    李玉林唐秋萍董叶娜胡洋...
    1032-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2022年老年患者分离的111株PA,采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PCR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采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种药物中PA耐药率最高的是左氧氟沙星(30.63%),最低的是多黏菌素B(1.80%),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占比为23.42%(26/11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A,MDR-PA)占比为20.72%(23/111).共检出3种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I、emrE及mer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6.22%(18/111)、91.89%(102/111)和46.85%(52/111),只有3株PA所有消毒剂基因均未检出.消毒剂基因携带模式最多见为模式c(41.44%,46/111);其次为模式f(36.94%,41/111).CRPA组和非CRPA组之间、MDR组和非MDR组之间qacE△1-sulI检测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此外,MDR组qacE△1-sulI、emrE及merA基因同时检出的比率显著高于非MDR组.结论 老年患者分离PA中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比率高,携带qacE△1-sulI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需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细菌产生对两者的抗性.

    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耐药性老年患者

    淄博市难治性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王萍李时光陈群丰新倩...
    1038-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细菌培养法和核酸检测法对胃黏膜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出率,通过检测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基因型与"金标准"培养法的耐药表型进行一致性比较,从而评估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快速检测的价值.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呼气试验阳性且已经经过一次或以上四联根除Hp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Hp培养、Hp核酸检测和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检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 84例胃黏膜组织样本,培养法检出Hp阳性60例(71.43%),阴性24例(28.57%),核酸检测法检出Hp阳性79例(94.05%),阴性5例(5.95%),两种方法检测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0例培养阳性的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为88.3%,其次是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均为73.3%,对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为1.7%,未发现对利福平和阿莫西林耐药菌株,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对利福平、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核酸检测法检测Hp耐克拉霉素基因23S rDNA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比较,一致率是91.67%,核酸检测耐左氧氟沙星基因突变位点261A和271T,与药敏结果比较,一致率为96.67%.结论 淄博地区检出的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已超过70%,不建议将其用于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核酸检测法检测Hp和耐药基因与培养法一致性较高,可以用于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快速检测.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药师参与下的标本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改善性研究

    刘剑敏宋维黄蕾邓体瑛...
    1045-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由药师参与下的血液标本质量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资料.以不合格标本分布类型及占比、科室分布、再评估不合格标本复查前后结果差值、血药浓度分布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共纳入92例患者,177个血液标本,涉及20个科室,最终进入谷浓度监测环节的有162个.59个(36.42%)标本合格且浓度达窗(10~20 mg/L),浓度不足10 mg/L占22.84%(37/162个),高于20 mg/L占30.86%(50/162个).合格标本共115个(64.97%).不合格标本共62个(占35.03%),初评估不合格15个(8.47%),再评估不合格47个(26.55%).对再评估不合格的标本在规范宣教后进行复测,其中有44个前后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给药后采血"的情况,复测前后差值最大(-16.5 mg/L).结论 以标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在分析前和分析后分别对标本做合理评估,使得万古霉素TDM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标本评估万古霉素以标本为中心血药浓度解读个体化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