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的效果观察

    万繁袁仁斌徐何曹敏...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术后免疫、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20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3~5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免疫功能及术后24个月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患者予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疗效较好,可改善术后免疫功能,降低肿瘤远期复发的风险。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

    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方式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效果的影响

    佟昕王翔宇韩威张东兴...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输尿管通道鞘不同置入方式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并行RIRS的肾结石患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徒手盲视下置鞘法68例患者为A组;采用X线监视下置鞘法的64例为B组;采用输尿管硬镜辅助的可视化置鞘法65例为C组。比较三组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置入状态情况、输尿管损伤情况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B组、C组患者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患者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鞘管置入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的鞘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鞘管置入状态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患者鞘管置入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患者输尿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RS中应用输尿管硬镜辅助的可视化置鞘法置入输尿管通道鞘安全且有效,较徒手盲视下置鞘法可提高置鞘管成功率及减少输尿管损伤,较X线监视下置鞘法可避免可能的辐射。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方式肾结石

    股骨近段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邓强王涛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近段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充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33例老年IT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LCP组67例(给予PF-LCP治疗)和PFNA组66例(给予PFN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于术前及术后7d、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估生活质量;检测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β-CTX)、I型前胶原羟基端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及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结果 与PF-LCP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前,且PFNA组术后7 d、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手术前,PFNA组关节活动及总分均高于PF-LCP组;两组生活质量日常活动、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PFNA组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PF-LCP组;两组血清β-CTX、BALP低于术前,且PFNA组低于PF-LCP组,两组血清PICP高于术前,且PFNA组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可缩短老年ITF术后恢复时间、疼痛时间,加速改善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段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虚实结合挂线术与传统挂线术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的效果对比分析

    原小千贝绍生赵卫兵贾小强...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虚实结合挂线术对比传统挂线术在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22年1-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高位后侧全马蹄形肛瘘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传统挂线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14天、21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用时少、肛门功能评分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14天、21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和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实结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轻,术后肛门功能更好,远期疗效更满意且安全性更佳。

    虚实结合挂线术高位肛瘘马蹄肛瘘传统挂线术

    102例高位肛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报告

    智从从王婧李昕石玉迎...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肛瘘临床手术失败常见相关原因,为肛瘘临床规范诊治,提高肛瘘临床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接诊的肛瘘手术失败病例102例,结合患者既往手术次数、术式、愈合情况、个人史及本院手术中患者肛瘘具体的点位、外口、高度、病灶范围、挂线情况、围术期处理、术后疼痛、肛门功能、治愈率等,分析其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肛瘘内口或感染灶处理不到位63例,占61。8%;术前诊断不明确或遗漏瘘管处理不彻底26例,占25。5%;手术切口设计不合理8例,占8。6%;术后换药不及时或处理不当3例,占7。6%;异物残留1例,占0。98%;患者基础病控制不佳1例,占0。98%。本研究采取虚实结合挂线手术方式,随访时间6~24个月,半年内完全愈合率98%(100/102),另2例经门诊处理后愈合。结论 对于肛瘘的手术治疗,术前须明确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方案,术中仔细检查,术后认真换药,提高诊治成功率。

    高位肛瘘手术治疗手术失败

    呼伦贝尔地区女性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认知度及影响因素

    郭慧敏孙梅丛闯赵辉...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地区妇女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中蒙医院体检者及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计纳入229例问卷,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情况调查平均得分为5。27分(满分为7分),认知程度为较差者占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高学历、职业、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接受过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癌认知水平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和是否接受过宫颈癌筛查是相关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低学历、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者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程度相对较差。结论 呼伦贝尔地区女性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程度仍需提高,尤其着重加大对学历较低、从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妇女的相关知识普及力度。

    呼伦贝尔地区宫颈癌宫颈癌筛查认知

    16例卵巢畸胎瘤相关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分析

    马雪莲徐国营李晶华杨保军...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与卵巢畸胎瘤相关的患者起病、进展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抗NMDAR脑炎患者16例,患者同时患有卵巢畸胎瘤或相关病史,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4。7±8。3)岁。10例有前驱症状;在回溯病史时发现所有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8例(50%)出现癫痫样发作;14例均发现有卵巢畸胎瘤(其中13例行手术剥除;1例6岁,发现微小畸胎瘤,未手术);1例畸胎瘤剥除术后3d发病,另1例4年前有畸胎瘤剥除病史,目前未发现复发,持续随访中;7例患者(43。75%)发现颅脑影像学异常;16例患者检测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其中13例(81。25%)脑脊液呈强阳性;术后卵巢肿物病理显示13例(81。25%)为成熟性畸胎瘤,1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双侧畸胎瘤右侧为成熟畸胎瘤左侧为未成熟畸胎瘤;经过手术治疗及免疫治疗,14例(87。5%)预后良好,1例预后不良转回当地,1例转往外院。结论 临床上年轻女性可疑脑炎患者,应常规排查卵巢是否有肿瘤,若提示卵巢畸胎瘤,同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应进一步确诊是否为抗NMDAR脑炎,尽早手术治疗去除卵巢畸胎瘤,尽早开始一线治疗,有利于预后;若卵巢畸胎瘤术后患者发生精神行为异常或癫痫抽搐,应考虑诱发抗NMDAR脑炎可能;尽早确诊增加病因治疗的成功率。

    卵巢畸胎瘤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

    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果

    陈俊程静袁应美王琦...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GDM并住院分娩的1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39例)和正常组(14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晚期WMR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结局不良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WMR均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后,WMR仍然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WMR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46~0。82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以WMR≥1。205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准,孕晚期WMR值预测GDM患者妊娠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72。97%,kappa=0。386,表明WMR虽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与GDM患者妊娠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差,预测效果不理想。结论 GDM患者孕晚期WMR升高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虽然WMR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价值不高,但因其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情况,对临床尽早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妊娠结局

    CT联合MRI和B型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叶名楠宋东虎高勇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和B型超声(简称B超)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O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B超、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3种影像手段单纯及联合检查诊断OT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 97例O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为良性,且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47例,右侧50例;肿瘤最大直径9。22±2。54cm。B超检出的81个病灶中,17例准确诊断为OT,准确率为17。53%;其余64个病灶未能定性诊断或错误诊断为其他疾病。CT检出的84个病灶中,62个病灶以实性为主,15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CT平扫实性部分密度稍低于或接近于子宫肌层,囊状部分呈明显低密度。以子宫肌层信号作为等信号,MRI检出的90个病灶T1加权成像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65个病灶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25个病灶T2加权成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77个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13个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实性成分呈现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采用并联试验,结果显示,B超+CT+MRI联合试验的病灶检出率及准确率最高,漏诊率最低;各类检测技术之间的病灶检出率、准确率及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CT+MRI并联试验能有效提高OT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B型超声

    重症肺炎患儿血乳酸、丙二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李小象郝建华侯红丽高慧...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儿血乳酸、丙二醛(MDA)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106例SP患儿为调查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病例组(心肌损害,45例)和对照组(无心肌损害,61例)。检测两组患儿血乳酸、MDA、MCP-1及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析血乳酸、MDA及MCP-1与SP患儿心肌损害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儿血乳酸、MDA、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患儿血乳酸、MDA、MCP-1水平与心功能指标(CK-MB、cTnT、LDH)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MDA及MCP-1与SP患儿心肌损害有关,并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结论 血乳酸、MDA及MCP-1水平升高是SP患儿继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三项指标能够对SP患儿心肌损害具有预警作用。

    重症肺炎心肌损害乳酸丙二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