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镜像神经元系统训练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李承霖周莹
    1423-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纯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与镜像神经元系统训练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取镜像神经元系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语言交流能力、神经因子丰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CRRCA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后及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丰度显著减少(P<0。01),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丰度显著增加(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升幅更大(P<0。05)。结论 二者联合对患者语言功能及交流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且能调节神经因子水平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镜像神经元系统训练早期语言康复训练

    基于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周晓兰杨楠温海娟刘秀云...
    1426-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103例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最终转归情况,将35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其余68例转入普通病房后出院患者作为存活组。比较两组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年龄、合并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等临床资料及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水平。结果 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高、通气方式为有创通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高、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为影响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为0。816~0。945,敏感度为77。94%,特异度为88。57%。结论 针对影响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对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肺炎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

    集束化管理模式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效果

    熊惠荷崔悦谢雨清
    1429-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应用留置胃管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联合组(50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管理模式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直接摄食训练,连续干预7d。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联合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21。53±5。67)分比(26。41±5。45)分](P<0。05);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16。14±2。52)分比(14。42±2。14)分](P<0。05)。干预后,联合组舌骨上移及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及前移距离高于对照组[(15。31±0。63)cm比(13。42±0。75)cm、(6。36±0。76)cm比(5。47±0。67)cm、(17。78±1。21)cm比(16。63±1。33)cm、(7。24±0。71)cm比(6。53±0。67)cm](P<0。05)。干预后,联合组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腰围高于对照组[(21。53±1。62)kg/m2比(20。42±1。58)kg/m2、(24。41±1。75)cm比(23。64±1。42)cm、(85。53±2。26)cm比(84。42±2。18)cm](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比10。00%,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模式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可改善留置胃管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舌骨复合体动度,改善营养状况,应用效果好。

    脑卒中吞咽障碍胃管集束化管理摄食训练吞咽功能

    胃泌素、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所致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吴琦玮高杨李艳辉沈榕...
    1433-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168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阴性组(52例)和Hp阳性组(116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血清G-17、PPGⅠ及PG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感染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17、PGⅠ及PGⅡ水平与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性改变的关系。结果 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饮酒、不健康饮食习惯、Hp家族传染史、高G-17水平、低PGⅠ水平均为影响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胃黏膜病变程度与G-17水平呈正相关,与PGⅠ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Hp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血清G-17、PGⅠ水平可以作为监测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的有效手段。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胃黏膜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对侧颅骨骨折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特征

    陈笑鲁杰赵国政沈淑英...
    1436-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清除术后患者的CT特征,并分析清除术后患者出现对侧硬膜外血肿(CEDH)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ASDH伴有对侧颅骨骨折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创伤性ASDH清除术后是否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分为术后CEDH组(18例)和无CEDH组(48例),比较其CT图像特征,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DH术后出现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EDH组患者中存在棘孔受累特征、复杂岩颞骨骨折及中脑膜沟受累特征的比例明显高于无CED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侧骨折特征(CLFF)数量>1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脑膜沟受累(P=0。027,OR=6。563,95%CI:1。235~34。865)、棘孔受累(P=0。036,OR=0。157,95%CI:0。028~0。890)和复杂岩颞骨骨折(P=0。019,OR=0。069,95%CI:0。007~0。649)与创伤性ASDH清除术后发生CEDH有关联(P<0。05)。结论 棘孔受累、复杂岩颞骨骨折及中脑膜沟受累,是创伤性ASDH清除术后患者发生CEDH的CT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CT特征预测价值

    轻度认知障碍及合并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芳薛萌高莉娜焦晓园...
    1439-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及合并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分析MCI患者CID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黄河三门峡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3例MCI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本院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认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并比较各组血浆中褪黑素(MT)水平,用Spearman分析MT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存在CID,将研究组患者分为MCI-CID组(21例)和非MCI-CID组(2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MCI患者合并CI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CI组患者血浆MT水平降低(P<0。01),MCI-CID组患者血浆MT水平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AD-QOL)评分呈正相关(P<0。05)。MCI-CID组患者的病程、HAMA评分高于非MCI-CID组(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组轻度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表(ADCS-MCI-ADL)评分、血浆MT水平低于非MCI-C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T水平低、HAMA评分高是CID的危险因素。结论 MCI患者血浆MT水平降低,合并慢性失眠障碍MT水平进一步降低;MCI患者CID与血浆MT水平及抑郁情绪相关,为MCI患者CID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方向。

    轻度认知障碍慢性失眠障碍褪黑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参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组织铁死亡的潜在关键基因

    马莉莉蒋麟王婷婷孙晓静...
    1443-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糖尿病肾病铁死亡的潜在关键基因及通路。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5个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组织数据集,获取DN肾间质铁死亡基因,鉴定参与DN肾间质铁死亡的重要通路及关键基因。Nephroseq分析关键基因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验证关键基因表达。结果 共筛选出119个DN肾间质铁死亡基因,主要被富集在代谢、脂质过氧化等信号通路。筛选出7个DN铁死亡关键基因(TFRC、PTEN、NFE2L2、ATM、ALB、MAPK8和HSPA5)。上关键基因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存在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其表达水平对DN均有诊断意义。RQ-PCR提示NFE2L2、PTEN、HSPA5 mRNA在高糖处理的HK-2细胞中显著上调,而TFRC mRNA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TFRC、PTEN、NFE2L2和HSPA5可能在DN肾间质铁死亡中起关键作用,代谢反应可能是DN肾间质铁死亡的重要机制。

    糖尿病肾病铁死亡代谢反应

    血清环状RNA CEMIP和环状RNA DPE5A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

    张海鹏褚校涵肖洒匡菁...
    1449-1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环状CEMIP和环状PDE5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50例)和生存组(60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环状CEMIP、环状PDE5A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环状CEMIP和环状PDE5A表达水平间的相互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环状CEMIP、环状PDE5A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分析模型探讨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环状CEMIP、环状PDE5A水平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TNM分期(Ⅲ+Ⅳ)、Gleason评分≥8分、淋巴结转移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环状CEMIP与环状PDE5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4,P<0。05)。相比于生存组,血清环状CEMIP在死亡组患者中的水平表达上调,而环状PDE5A在死亡组中的水平则呈下降趋势(P<0。05),且环状CEMIP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而环状PDE5A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环状CEMIP、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环状PDE5A为保护因素(P<0。05)。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环状CEMIP、环状PDE5A单独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AUC为0。673、0。883,当二者联合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AUC增大至0。892时,此时二者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二者单独检测时的预测价值。结论 环状CEMIP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上调表达,环状PDE5A下调表达,二者与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Ⅳ期)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较高。

    前列腺癌环状CEMIP环状PDE5A高表达预后生存率病理淋巴结转移

    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泛素耦联酶2C、髓鞘碱性蛋白、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联合检测的预测作用

    郭武军邢振义郑杰胡红旗...
    1454-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泛素耦联酶2C(UBE2C)、髓鞘碱性蛋白(MBP)、乳酸脱氢酶/白蛋白(LAR)水平联合检测对其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随访3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6)和存活组(n=55)。通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IF-1α、UBE2C、MBP、LAR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术式为非全切、病理分级Ⅲ~Ⅳ级、肿瘤直径>3 cm、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未放化疗结合的比例更低(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式非全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未放化疗结合、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升高为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血清HIF-1α、UBE2C、MBP、LAR四项指标联合诊断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UBE2C、MBP、LA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783、0。817、0。774、0。941,联合检测均最高(Z分别为3。352、2。938、2。492、3。104,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式非全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未放化疗结合、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升高等,联合检测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对其的预测作用较高。

    脑胶质瘤低氧诱导因子-1α泛素耦联酶2C髓鞘碱性蛋白乳酸脱氢酶/白蛋白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分析

    郝立松张晓东董志永王青云...
    1458-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ADDRS)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380例疑似A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将患者分为AAD组110例和对照组270例。比较组间ADDRS评分、D二聚体(D-D)水平差异,回归分析ADDRS评分、D-D水平对AAD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对AAD的诊断价值,得到最佳阈值,采用并联诊断的方式验证ADDRS评分、D-D水平联合诊断AAD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的ADDRS评分、D-D水平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DRS评分、D-D水平及合并高血压与AAD有关系(P<0。05)。绘制ROC曲线图,得到ADDRS评分、D-D二聚体水平诊断AAD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0。792,均有一定诊断效能(P<0。05)。当诊断最佳阈值ADDRS评分>2。5分,D-D>7。520mg/L时,两项指标并联试验结果显示,特异度=90。91%、灵敏度=76。67%,Kappa=0。672,表明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具有临床意义价值。结论 ADDRS联合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可用于临床早期辅助诊断。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D-二聚体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