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疗养医学
中国疗养医学

月刊

1005-619X

zglyyx@126.com

0335-4030054

066104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保二路13号

中国疗养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valescent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将坚持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坚持公正、严谨的学风和朴实、清新的文风,鼓励不同学术思想和学派的讨论与争鸣,以创新意识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光大现代疗养医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D、GSH-Px、GSH、MDA水平的影响

    张菁楠王慧然郑帅于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叶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构建NAFL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低剂量组(10 mg/kg)、叶酸中剂量组(20 mg/kg)、叶酸高剂量组(40 mg/kg)、奥利司他组(阳性对照药物,60 mg/kg),每组10只,再次取10只SD大鼠用正常饲料喂养8周作为对照组,使用叶酸和奥利司他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形态及脂肪变性,比较各组NAFLD活动度积分;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SOD、GSH-Px、GSH、MD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与病理损伤,血清TC、LDL-C、TG、FFA、ALT、γ-GT与AST水平、NAFLD活动度积分、血清与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叶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病理损伤均减轻且其减轻程度随剂量升高而增强,血清TC、LDL-C、TG、FFA、ALT、γ-GT与AST水平、NAFLD活动度积分、血清与肝组织MDA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GSH水平均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叶酸高剂量组相比,奥利司他组大鼠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叶酸可降低NAFLD大鼠血脂水平,增强其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其氧化应激,进而减轻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损伤并改善其肝功能.

    叶酸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应激

    军事飞行人员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及分类影响因素分析

    刘馨泽陈向东刘鑫钰陶一博...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军事飞行人员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资料,探究飞行人员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发病特征及分类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4年8月某院年度体检中检出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67例军事飞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特点,比较不同年龄、飞行时间、机型及血脂、血尿酸对甲状腺结节C-TIRADS分类的影响.结果 67例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中,4A类40例(59.7%)、4B类20例(29.9%)、4C类7例(10.4%).超声声像图特点表现为以低回声、直径小于1 cm为主.年龄、飞行时间、驾驶机型以及血脂、血尿酸均不会影响甲状腺结节的分类(x2年龄=1.628,P=0.848;x2飞行时间=2.699,P=0.606;x2机型=8.303,P=0.056;x2血脂=3.885,P=0.127;x2尿酸=2.475,P=0.293).结论 本研究中,军事飞行人员甲状腺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以4A类为主,其超声声像图主要以低回声、直径小于1 cm为特征,提示在为飞行人员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应仔细检查,精确评估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健全动态随访机制,完善临床管理路径,为恶性高风险甲状腺结节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甲状腺结节飞行人员甲状腺超声影响因素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陆基飞行员慢性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娄燕伟贾曼玉吴涛黄子曦...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陆基飞行员慢性颈椎病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选取某联勤保障部队医院114例陆基飞行员慢行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常规护理)与干预组(57例: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情况,以观察颈椎病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第4次和第8次干预后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1.15±0.78)分和(0.90±0.27)分,优于对照组(2.89±0.82)分和(2.27±0.67)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9.53±9.67)分和(34.18±7.38)分,优于对照组(55.69±10.23)分和(51.73±8.65)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6.39±1.75)分和(4.79±1.67)分,优于对照组(9.10±1.89)分和(7.70±1.48)分,得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效果逐渐提升,并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陆基飞行员慢性颈椎病患者采取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心理适应和情绪管理能力,改善颈椎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正念减压疗法心理护理颈椎病飞行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无效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构建及验证

    李晗静周卫鹏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无效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卷烟厂康复医院收治的3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264例)和验证组(132例);根据建模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康复情况将其进一步分为无效组(63例)和有效组(20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无效的危险因素;采用R 3.4.3软件包绘制Nomogram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Nomogram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omogram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 建模组中无效组心房颤动史、梗死灶最大径>4 cm、意识障碍、出血转化占比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时间长、NIHSS评分升高、梗死灶最大径>4 cm、出血转化、血糖水平升高、D-D水平升高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经Bootstrap法验证,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30、0.816,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验证组Nomogram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无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56;DCA曲线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的风险阈值概率分别在2%~99%及9%~90%时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时间长、NIHSS评分升高、梗死灶最大径>4 cm、出血转化、血糖水平升高、D-D水平升高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无效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无效Nomogram模型风险预测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

    陈小花颜妍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由相同手术团队对6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多模式镇痛方案,研究组加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评价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痛阈值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记录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术后1 d 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7 d和14 d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NRS术后7 d(2.63±0.78)分、术后14 d(1.25±0.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RS术后7 d(3.88±0.83)分、术后14 d(2.7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阈值在术后7、14 d均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7、14 d的SAS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较佳.结论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安全性佳,对膝骨关节炎术后康复有临床指导价值.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应用研究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买豫史栋梁赵俊燕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9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4例给予CT引导下射频针刀联合脊得舒丸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腰椎活动度、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及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肌电值及平均功率频率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的肌筋膜触发点拔罐能够减轻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调节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并降低复发率.

    肝肾同源理论肌筋膜触发点拔罐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级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井冰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级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信阳一五四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3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将入组患者分为常规组(65例)和分级组(6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分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后,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分级康复训练措施,训练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躯体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世界神经病联合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FMA-UL)、下肢(FMA-LL)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康复措施下,分级组的康复依从性优良率92.31%(60/65)高于常规组73.85%(48/65),P<0.05;分级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BBS评分分别为(42.23±10.46)分、(48.22±10.35)分,均高于常规组(37.66±10.23)分、(42.29±10.41)分,ICARS评分分别为(40.22±5.35)分、(32.49±5.42)分,均低于常规组(43.36±5.33)分、(35.28±5.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FMA-UL评分为(48.22±10.61)分、(56.44±10.27)分,均高于常规组(43.36±10.22)分、(51.25±10.34)分,FMA-LL评分分别为(18.44±3.25)分、(22.29±5.33)分,均高于常规组(16.25±3.41)分、(19.35±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4.62%(3/65)低于常规组18.46%(1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级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增强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对改善患者躯体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脑出血康复训练分级指导神经功能缺损量表预后情况

    竹圈盐姜灸治疗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李明香李华张向华王显亮...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竹圈盐姜灸治疗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于赣州市中医院治疗的105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5例.观察组采用竹圈盐姜灸治疗,对照组1采用竹圈盐灸治疗,对照组2采用竹圈姜灸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腰部功能障碍.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1的68.57%、对照组2的71.43%,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为(1.98±0.69)分,魁北克腰痛障碍量表(QBPDS)评分为(33.17±6.94)分,低于对照组1(2.80±0.75)分、(38.94±8.13)分,对照组2(2.83±0.74)分、(38.51±8.09)分,改良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评分为(22.58±3.01)分,高于对照组1(19.86±2.81)分、对照组2(20.13±2.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及QB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竹圈盐姜灸治疗风寒湿滞型LDH临床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腰部活动度.

    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竹圈盐姜灸竹圈盐灸竹圈姜灸腰椎功能

    梅花针组穴叩刺法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雷超阳程坤杜欢欢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梅花针组穴叩刺法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10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组,其中行旋转复位法治疗的34例为复位组,行梅花针组穴叩刺法治疗的34例为叩刺组,行旋转复位联合梅花针组穴叩刺治疗的35例为联合组.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疾病相关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肌电图指标、颈椎活动度.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组治愈率为80.00%,高于复位组52.94%、叩刺组55.88%(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NDI、VAS评分低于复位组、叩刺组,CASCS评分高于复位组、叩刺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正中神经、腋神经的潜伏期均低于复位组、叩刺组,运动传导速度均高于复位组、叩刺组(P<0.05);治疗4周后颈椎侧屈、前屈、后伸活动度高于复位组、叩刺组(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经梅花针组穴叩刺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纠正颈椎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提高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定点旋转复位法梅花针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颈椎活动度

    隔姜灸与腕踝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焦琪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应用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生活质量[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13.12±2.23)mL/s、最大排尿量(241.37±52.13)mL、膀胱最大容量(433.82±48.63)mL,高于对照组的(10.65±2.17)mL/s、(184.26±50.44)mL、(405.12±50.04)mL,充盈期膀胱压、平均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评分、U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应用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可有效促进排尿,减轻尿潴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膀胱功能有关,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隔姜灸腕踝针尿动力学膀胱功能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