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咀嚼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影响

    黄河王拓孙晶晶刘晶...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咀嚼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第一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全瓷冠修复)和观察组(60例,采用聚合瓷高嵌体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牙周健康指标、咀嚼功能、美学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周健康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表面光滑、边缘密合性、固定良好及颜色匹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继发龋、牙冠折裂、牙龈红肿、咬合痛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瓷冠治疗比较,应用聚合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缺损能够提高患者远期修复效果,改善牙周健康状况,提升咀嚼功能及美学效果.

    聚合瓷高嵌体全瓷冠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修复咀嚼功能美学效果

    点阵CO2激光治疗女性阴道松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刘红梅唐辰典罗爽龚宇...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阴道松弛综合征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对女性的性生活和性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临床上,外科手术仍是最传统的选择,但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也会影响患者恢复.近年来,点阵CO2激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而备受瞩目,该疗法利用激光高度聚焦能量的特性,可使阴道黏膜恢复弹性,促进阴道黏膜的水合,提高阴道润滑性能,但目前有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随机对照的基础上,所以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就阴道松弛综合征的诊治现状、点阵CO2激光治疗阴道松弛综合征的机理和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点阵CO2激光阴道松弛综合征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

    再生医学对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彭艳戴雯婷聂君毅谢汶芹...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加重社会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DFUs由内外多重因素导致,包括糖代谢紊乱所致皮肤微环境变化、感染、创伤等,往往难以治愈,消耗高昂的医疗资源.因此,找到更有效的疗法非常重要.目前,糖尿病足创面的常规治疗已渐渐被再生医学疗法如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外泌体和功能性RNAs等取代.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糖尿病足难愈创面的再生医学修复方式予以综述.

    糖尿病足溃疡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外泌体核糖核酸

    耳垂瘢痕疙瘩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伍诗涵阿地拉·阿布力孜许辉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瘢痕疙瘩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发生于真皮网状层,表现为超出原始创面边界并侵入周围健康皮肤的隆起性真皮病灶.最突出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广泛沉积.瘢痕疙瘩常见于上胸部、肩部、后背上方以及头颈部,在头颈部时尤其好发于耳朵,会随着时间进行性增大,常伴随疼痛及瘙痒症状,耳垂瘢痕疙瘩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复发率都很高,在临床上如何有效控制瘢痕疙瘩的发生及复发仍然是个难题,针对耳垂瘢痕疙瘩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确定特定的靶点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比研究耳垂瘢痕疙瘩的各种治疗手段也有助于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耳垂瘢痕疙瘩施万细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外科手术术后放疗药物治疗

    基底膜带受损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孙静陈双瑜杨婷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日光暴露部位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各种治疗结局差异很大以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是黄褐斑目前治疗的最大困难.近年来,有学者逐渐认识到黄褐斑皮损处基底膜带受损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关于黄褐斑皮损处基底膜带受损的相关研究,并列举了有关修复皮肤基底膜带从而达到治疗黄褐斑的一些方法,为黄褐斑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有望为降低黄褐斑的复发率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黄褐斑发病机制基底膜带悬垂黑素细胞Ⅳ型胶原蛋白

    体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殷强吴桐刘梦荣莉...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整形外科的一大类疾病.这些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复发率高,甚至有时可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如何在治疗前明确病灶的类型,尽可能精确地了解病灶范围、供血血管等信息,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指导治疗过程并对预后进行评估,均依赖于影像学的辅助.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等.随着近年来影像学的发展,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新的技术,部分技术甚至实现了4D动态影像,更全面地满足了临床需求.本文对体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常用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及各种新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体表血管瘤脉管畸形影像学诊断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研究现状

    蒋政婉车德惠曹东升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常累及单侧面部的慢性萎缩性疾病,病因复杂尚不明确,具有一定自限性、病程多漫长,对面部外观改变明显,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该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依赖整形外科修复重建.但治疗手段各有利弊,多数患者很难一次治疗即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近年来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帕罗综合征自体组织移植脂肪移植修复外科手术

    庆祝建国75周年 致敬英雄为英模义诊献爱心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