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血小板血浆与浓缩生长因子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观察

    王耀金王丽英李永林陈龙金...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GF组、PRP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统计比较三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不良反应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三组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均CGF组<PRP组<常规组(P<0.05);治疗1、2周后,三组创面细菌感染阳性率比较,均CGF组<PRP组<常规组(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F组、PRP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CGF组与PRP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GF和PRP作为血小板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发挥抗炎抑菌作用.与PRP相比,CGF更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抑菌效果更好,但两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相当.

    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糖尿病足组织修复创面愈合

    睑缘切口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陈启宁丁广耀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睑缘切口重睑术和传统切口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笔者医院进行睑缘切口重睑术治疗的185例就医者为研究组,另选取接受传统切口重睑术治疗的100例就医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美学效果满意率、手术情况、治疗3个月后瘢痕程度[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就医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美学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消肿时间和自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VSS、观察者评价得分(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和就医者评价得分(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睑缘切口重睑术的美学效果良好,就医者术后恢复较快,瘢痕程度较低,且安全性良好.

    睑缘切口重睑术传统切口重睑术美学效果瘢痕程度并发症

    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何叶青王松张佩璐张建文...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的美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睑袋切除术治疗的就医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四步睑袋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法治疗.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的临床疗效和眼部美学效果,随访12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卧蚕"形成情况、睑袋复发情况以及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的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观察组的"卧蚕"形成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P<0.05);两组睑袋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结论: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眼部整形美容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卧蚕"形成,就医者满意度较高.

    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睑袋切除术眼整形美学修复术后并发症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郑雪平罗定安刘冷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睑袋整形中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睑袋整形术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传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5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睑袋程度评分、下睑皮肤皱纹(Fitzpatrick皱纹分级评分)、泪沟(Barton分级评分)],统计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但眼部外观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睑袋程度评分、Fitzpatrick评分及Barto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术中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睑袋整形临床疗效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并发症

    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观察

    齐贺斌徐桐王嘉欣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对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8例(238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CFS悬吊组66例(122只眼,采用单纯CFS悬吊),联合组62例(116只眼,采用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比较两组矫正效果,眼睑状况,眼表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和美学效果.结果:联合组有效矫正率(98.28%)显著高于CFS悬吊组有效矫正率(92.32%)(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睑裂高度和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低于CFS悬吊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FL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两组FL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两组术后1个月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BUT和SI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美学效果(眼睑弧度、眼睑高度对称性和双重睑)评分显著高于CFS悬吊组(P<0.05).结论: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矫治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眼睑状态,对眼表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筋膜鞘悬吊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术上睑下垂矫治美学效果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尹志刚郭强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效果侧貌软硬组织面型改善

    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软组织侧貌和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

    黄敏华李击张玲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软组织侧貌和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1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口外加强支抗的30例患者纳入B组,将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的31例患者纳入A组,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头影测量项目及牙周炎性微环境变化.结果:A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矫治时间均短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1-Ll角大于B组,U1-NA角小于B组(P<0.05).治疗后,A组上、下唇突距(UL-E线、LL-E线)大于B组(P<0.05);A组颏唇沟深度、鼻唇角、颏沟倾角大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A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牙周组织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2/-9、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对双颌前突具有明显正畸作用,和传统口外加强支抗比较,患者颜面部外侧貌与美学标准更相符,对牙周环境的刺激较小,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矫治时间.

    双颌前突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效果软组织侧貌鼻唇颏协调性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小针刀皮下剥离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美学效果观察

    冯敏蔺洁刁立君刘向新...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小针刀皮下剥离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使用切除缝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小针刀皮下剥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患者满意度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瘢痕美学效果[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C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小针刀皮下剥离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美学效果,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小针刀皮下剥离痤疮萎缩性瘢痕美学效果

    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

    黄登霞肖子浩张春和王丽芬...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观察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纳入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治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篇RCT文献纳入本项研究,累计病例6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痤疮总有效率[RR=1.13,95%CI(0.32,0.69),P<0.000 01].结论: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较高,优于单纯使用新型超分子水杨酸组.

    水杨酸火针痤疮Meta分析

    平消瘢痕疙瘩汤联合火针及痤痕散治疗痤疮后瘢痕疙瘩疗效分析

    鲍希静李彩玲段倩宏
    75-7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平消瘢痕疙瘩汤联合火针及痤痕散治疗痤疮后瘢痕疙瘩的效果及对皮肤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痤疮后瘢痕疙瘩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火针及痤痕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平消瘢痕疙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细胞外基质水平[Ⅰ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炎性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瘢痕疙瘩汤联合火针及痤痕散可有效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的临床疗效,促进皮肤炎症反应消退,提高治疗效果.

    瘢痕疙瘩平消瘢痕疙瘩汤火针痤痕散炎症反应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