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教育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教育

南京农业大学

周光宏

双月刊

1009-1173

cae@njau.edu.cn

025-84395303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童卫路6号(南京农业大学内)

中国农业教育/Journal China Agricultural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教育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教育专业期刊,以“架教育与‘三农’之桥,通理论与实践之门,交院校与八方之友,立名家与新人之言”为己任,把促进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农业教育科学的繁荣当作自己的崇高使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视域下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吴普特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对于推进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服务农业强国重大战略,推动转型升级,重塑学科专业新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瞄准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加快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打造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新样板,持续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机制,为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西农贡献".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时代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以扬州大学为例

    焦新安严长杰张勇陈亭...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对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扬州大学"三宽四得"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例,重点围绕强化思想引领筑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精准培育农科人才和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打造"认知田—试验田—双创田—责任田"的"田字型"实践育人模式,深入剖析新时代涉农高校高质量开展"新农人"培养的实践探索.新时代涉农高校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应努力把握好正确方向、时代使命、重点任务和社会需求,把思政育人、新农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三宽四得人才培养

    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现实表现与发展方略

    刘在洲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向农村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农村人口入学规模增长较快,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农村人口入学比例偏低,农村成人入学意愿不强,毕业生下乡返乡较少,县域高校服务农村聚焦不够,科技服务精准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快高等教育通向农村需要政府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引领,高校准确定位功能、积极履职尽责,社会积极支持办学、营造环境条件,村民转变学习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普及化乡村振兴通向农村现实表现发展方略

    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郭成洋石广洲陈遇春张硕...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的综合素养评价工具是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梳理和分析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以涉农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坚持一般性和差异化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统一的原则,秉承"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提出一种基于逻辑层、支撑层和实现层的金字塔型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养评价模型,构建包含品德修养、必备品格、核心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评价等5项一级指标,以及政治素养及表现、智慧、学术创新能力和参加校内公益实践等21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熵权法(AHP-EWM)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此,提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学术创新与素质能力并重发展,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实践育人平台,重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以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

    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AHP-EWM法

    社会学制度主义视域下的大学书院嬗变逻辑与行动对策——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张天保刘志民胡燕张松...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书院是针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色精英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大学书院制在行业特色性高校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运用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分析工具多维度解析金善宝书院嬗变的制度逻辑,提出金善宝书院的发展与国家主导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大政方针密不可分,也与其基于自身变革需要和资源特色禀赋,以遵循创新人才培养价值规范为前提的主动探索密切相连,其"书院"的嬗变逻辑也体现了对于文化认同逻辑的内在追求.金善宝书院如同其他创新人才培养组织一样,为适应时代和环境而自我变革,金善宝书院在适应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作为一个变革的组织须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功能的有效达成和落实全人教育目标,以及突出文化功能价值.

    社会学制度主义金善宝书院嬗变逻辑行动对策

    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及其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

    陈春平黄沂何子耕
    43-5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所"双一流"高校1412名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潜在剖面分析,考察学习投入的潜在异质性及其对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工科大学生课外学习投入和人际交往能力偏低,其学习投入可分为积极投入、较高投入、中等投入和消极投入四种类型.男生、大二和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身份的工科大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投入型,应是重点关注的群体.另外,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工科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即学习投入类型好的工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高.鉴于上述发现,高校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丰富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社会情感能力学习投入大学生潜在剖面分析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实习效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5所高校658名学生的调查

    周君正李昂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实习来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基于对5所高校658名至少有过一次完整实习经历的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实习效能包括价值观转变、职业发展能力、通用能力和职业自信提升等维度;不同背景的学生实习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精英化"倾向.对实习效能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考察发现,学生实习投入质量、实习参与动机、组织社会支持、实习策略等因素均对其实习效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以情感投入、内部参与动机和实习单位所从事行业与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性等变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实习投入数量、实习参与外部动机等因素对实习效能的影响不显著.为此,高校可通过深化校政企合作,建设数量充足且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实习制度安排,构建精细化的实习管理和支持体系等措施,切实提高大学生实习效能.

    大学生实习大学生发展学习投入实习效能

    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生态育人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尹国俊薛元皓张路
    6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紧跟新时代农业发展与教育改革步伐,新农科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各农林高校的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为进一步推进新农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农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探索实践已刻不容缓.浙江农林大学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三全育人"体系为统领,在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打造了与办学目标相适应,具有生态特色,以课程、实践、环境、文化、研究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生态育人模式,体现了以全产业链贯通、交叉融合、多元协同为逻辑的生态育人理念.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价值,实现了"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刻内化.

    新农科建设"两山"理念人才培养生态育人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耕读+"互动教育模式构建

    刘泽静罗娅张勇龚荣高...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耕读的起源发展及内涵演变入手,分析阐述"新农科"背景下"耕读"的时代意义.探寻互动教育与耕读教育模式的相关性和同质性,构建"耕读+"互动教育的结合形式.搭建"耕读+思政"互动教育涵育情感价值、"耕读+专业"互动教育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耕读+实践"互动教育练就知行合一素养、"耕读+中介平台"互动教育汇集资源条件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实现路径,并构建"耕读+"互动教育模式的形成、发展、运行、应用的动态发展体系.

    新农科耕读互动教育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模型构建与实践

    汪和廷张从合杨韦张琴...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是破解未来谁来种田难题的有效途径.基于ADDIE模型,创新引入Goldstein模型、戴尔蒙德课程设计模型、WBS-OBS工作分解组织模型及柯氏模型,将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进行具体化,构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模型.通过实践检验,培育模型具有培育需求分析精准,课程设计与开发针对性强,培育实施执行力高,评价全面等特点.模型提出的专家论证环节保障了课程设计开发的科学合理性,实行的"监理制"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培育质量,标准化培育流程保障培育质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健全的结果反馈和逆反馈机制保证了培育模型的成长性和生命力,能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ADDIE现代青年农场主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