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展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许世卫

月刊

1673-3908

nyzw@caas.net.cn;nyzwcaas@sina.com

010-8210991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农业展望/Journal Agricultural Outlook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以农业经济、农业贸易、农产品供需分析、预测和展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农业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经济分析”、“产品预测”、“国际农业”、“数据信息”四大栏目。重点报道对农业经济与贸易的展望,对主要农产品的分品种分析与预测,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数据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的实践探索

    赵培芳徐雪高张昭王卫...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不仅能够确保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利润,同时也不损害土地转出方的财产性收益。近年来江苏省土地租金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归结为 4 方面,分别为耕地的稀缺性和保障性导致土地租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导致土地租赁市场需求旺盛、政府过度干预对土地租赁市场形成较强冲击以及土地租赁市场的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针对种粮土地租金上涨问题,不断尝试探索土地租金的合理形成机制,如以海门为代表的政府指导参考定价机制、以射阳和姜堰为代表的土地流转价格熔断机制等,这些做法对稳定区域性粮食规模经营土地租金具有显著效果。此外,通过分析法国和日本的土地租金定价做法,进一步提出构建江苏省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冲土地租金成本;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户财产权益;培育中介服务组织机构,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构建完善的租金指导价形成机制,保证流转双方权益。

    土地租金政府指导参考定价熔断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经营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

    魏昊张瑞涛王兴华程竹...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体系。本研究分析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机理,基于成都"农贷通"和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性案例,探究财政协同支持集体经济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兼具经营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对于经营属性,财政资金引导是实现财政金融协同扶持的前提条件,金融赋能是资金支持得以发挥效果的重要支撑;对于社会属性,财政金融协同核心关键在于构建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强化财政资金政策扶持;二是金融支持上搭建联席会议平台,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三是做强县域富民乡村产业,赋能农村集体经济联合;四是明确监管责任,提高财政金融投入资金效率。

    财政金融协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贷通"千万工程"金融赋能风险共担

    资本下乡经营失败的类型、成因及建议

    吴珺璐丁建军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下乡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调查H省J市资本下乡暴露出来的问题,本研究归纳总结出资本下乡经营失败的 4 种类型,分别为资本"非粮化、非农化"经营型、资本跨界经营农业型、资本经营村庄型和资本高杠杆经营农业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指出资本下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农业的动机不纯、经营管理不善、科技含量不高、对市场考察不够以及加杠杆经营。最后,为推动资本下乡、促进资本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建立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经营管理、严控盲目扩张等建议。

    资本下乡资本经营失败类型原因对策

    海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卢琨侯媛媛金琰丁莉...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调研访谈,总结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为代表的农业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模式和机制,以及国内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及其典型模式。基于此,创新海南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海南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方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农户的增效增收以及可持续发展。

    美国日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农业利益联结机制经验启示海南

    "千万工程"视角下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分析

    平延龙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千万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整治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对标"千万工程"经验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资金和管护资金缺口较大等系列问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以农村牧区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解决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拿出相关举措和对策,能够有力推动全区农牧民人居环境的改善,有效提升农牧民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实现"千万工程"乡村建设"压舱石"的作用。

    内蒙古农牧区人居环境"千万工程"整治与改善

    湄公河流域农业生态建设经验及其对中国长江经济带的启示

    姜常宜高靖昆王锐杨勇...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态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土壤、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加速转向高效节能、可持续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湄公河流域国家为例,在分析湄公河流域国家农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湄公河流域国家农业生态建设经验,对标中国长江经济带,提出农业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湄公河流域国家农业生态建设的经验包括:以硬约束为支撑的缅甸农业生态建设、以合作社为抓手的泰国农业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老挝农业生态建设、越南数字化赋能农业生态建设、强化气候适应性为重点的柬埔寨农业生态建设。据此,本研究提出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快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建设布局;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探索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发展数字化农业产业,打造智慧高效型农业生产模式;采取多样化措施来增强气候适应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建设湄公河流域中国长江经济带启示

    农户粮食储备质量稳定性研究

    邢鑫邬旭然刘志伟王涛...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户粮食储备在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农户储粮数量占比巨大,因而农户粮食储备质量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觑。基于农村流通环节的重要性,从生产、收获与干燥、运输和储存环节分析了农户粮食储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收集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储备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得分结果表明:生产资料投入以及国家农业财政支出等在第一主成分影响显著,农业现代化、环境污染和农村户主文化程度在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影响较大,对于农户储粮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需要农业生态与生产安全协同推进,通过科学的培训辅导促进投入品、农用机械的合理运用,且国家财政投入需要向农业基础设施与农机购置倾斜,在减少农户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强农户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农户储备质量主成分分析粮食生产培训辅导财政投入

    北京市大球盖菇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琳王晓东韩若兰马越...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引进菌种并试验栽培成功,国内大球盖菇的种植规模和市场销量逐年增长。大球盖菇富含较高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北京市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大球盖菇逐渐成为林—菌产业的选择,且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大球盖菇产业逐渐得到关注。通过对平谷区马坊镇绿养道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和密云区不老屯镇大窝铺村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北京市大球盖菇产业符合林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消费潜力较大,具有轻简化生产优势。基于此,针对北京市大球盖菇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可把林下种植作为主要模式,并通过设施栽培、覆膜等多种形式延长大球盖菇的供应周期;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市场营销等多种方式提高林下大球盖菇的商品性;引导并支持"农户+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完善农户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北京市大球盖菇产业进一步发展。

    大球盖菇产业发展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北京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

    庞维双刘笑冰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作为首都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产品。在推动建设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是目前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实现模式路径的研究更是重要。本研究在系统阐述生态产品概念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北京生态涵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土地利用优化+生态产业化"模式、"生态特色旅游产业化+成果共享"模式、"生态补偿完善化+公私合作"模式、"产权市场化+股权交易"模式、"生态修复+区域联合"模式 5 种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和培育生态产业提供参考,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生态涵养区北京市

    设施蓝莓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云南蒙自市3家园区为例

    赵冰李邵鲍顺淑陈松云...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为设施农业园区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与政策指引。本研究以云南蒙自市设施蓝莓园区为例,探索实践"基层党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国有公司"多种利益联结与运营管理模式,典型发展模式有红河佳裕"兜底增收"模式、云科创"孵化家庭农场"模式、柒瑞结农场"合作种植"模式;总结了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生产基础薄弱、产品生产存在盲目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运营管理不足。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加强产销衔接、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园区运营管理能力等方式解决现有园区发展问题。可以预期,随着设施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完善与创新,未来农业园区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支持现代农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农业园区设施农业蓝莓云南蒙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