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刘福恒

月刊

1004-4124

010-88363163 68345891 883839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子区38号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事管理刊物。旨在进行国内外人力资源的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科学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高中华
    3-5页

    "符望"还是"负望"?员工创造力与领导者期望匹配对领导者信任与授权的影响

    成翔吴桐李方君
    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造力愈发成为组织建立竞争优势、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创造力的预测因素,却忽视了其作用后果,尤其是员工创造力对领导者的上行影响.基于信任研究的理论整合,本文探讨了员工创造力与领导者创造力期望(不)匹配对领导者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及授权行为的影响.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创造力与领导者创造力期望越匹配,领导者对员工的情感信任(而非认知信任)就越强;相比于"创造力低-期望低"组合,领导者在"创造力高-期望高"组合下对员工的认知信任(而非情感信任)更强;相比于"创造力低-期望高"组合,领导者在"创造力高-期望低"组合下对员工的认知信任(而非情感信任)更强;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在创造力-期望(不)匹配与授权领导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有助于理解员工创造力对领导者的上行影响,并为组织充分发挥员工创造力的积极作用提供实践启示.

    创造力领导者创造力期望信任授权领导多项式回归

    高要求定会带来高收益吗?领导者完美主义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非线性影响

    李云张莉李锡元
    2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利用领导特质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一直是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探究领导者完美主义特质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企业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本研究收集了 108名领导和313名员工的两时点配对问卷数据,层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完美主义与员工情境促进型调节焦点、创新行为均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情境促进型调节焦点在领导者完美主义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领导正向调节领导者完美主义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为企业领导者把握和调整自身的完美主义特质水平,有效发挥情境促进型调节焦点的正向影响,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提供了有益启示.

    领导者完美主义员工创新行为情境促进型调节焦点自我领导

    容错与开拓"宽猛相济":悖论式领导激发公务员创造力的双路径机制研究

    张琳李启雪徐钊
    4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务员创新直接面对群众现实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政府运转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对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悖论式领导对公务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公务员韧性和知识创造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共服务动机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223对领导与下属配对数据,研究发现:(1)悖论式领导正向影响公务员创造力;(2)公务员韧性、知识创造能力在悖论式领导与公务员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3)公共服务动机调节悖论式领导通过公务员韧性、知识创造能力对公务员创造力的影响,当公共服务动机较强时,悖论式领导通过公务员韧性、知识创造能力对公务员创造力的正向影响较弱.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悖论式领导在政府部门的作用机制,为激发公务员创造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悖论式领导公务员创造力公务员韧性知识创造能力公共服务动机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展望

    陈佳颖李育辉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刻画了团队成员对于关键时间要素的认知一致程度,是预测团队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研究深化了学界对团队层面时间认知的理解,有助于推动组织时间相关主题的研究.然而,现有关于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研究存在构念名称不统一、研究之间缺乏有效对话等问题,提高了系统认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难度,并进一步阻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持续推进和创新.本文从构念演化、测量、影响因素、结果与理论基础等方面梳理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研究脉络.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揭示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涌现过程、拓展研究层次、聚焦时间属性视角以及挖掘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关键预测因素、影响后效和边界条件六大方面推进团队时间心智模型领域的发展.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时间共识共享时间认知时间管理

    如何激发员工的工匠精神:基于SEM和fsQCA的分析

    卢亮赵琛徽瞿玉杰杨佳...
    7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工作繁荣的社会嵌入理论和自我调节模式理论的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两项子研究探讨了工作自主性如何作用于员工工匠精神的途径.研究一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通过340份员工的三阶段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工作自主性正向影响工作繁荣,进而激发了员工的工匠精神;运动模式增强了工作自主性对工作繁荣的积极影响,进而增强了工作自主性通过工作繁荣对工匠精神的积极影响.研究二继续细化分析和验证前文的理论假设: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了四条激发员工工匠精神的路径,发现所有路径中工匠精神的激发都离不开工作自主性这个主要的前因变量,进而进一步支持了工作自主性正向影响工匠精神的理论假设,弥补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相对不足.

    工作自主性工作繁荣自我调节模式理论工匠精神

    构建一体多元的协商制度:平台用工模式下劳动关系协商对话机制的困境与因应

    高栋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订的《工会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在法律规范层面确认了我国协商对话机制将成为调整平台用工领域劳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以集体协商形式实现"平台算法取中"业已成为一项重要政策目标.然而,由于平台用工模式存在"去用人单位化"、劳动者零散化分布、工作环境数字化等特点,建立在传统用工模式基础上的传统协商制度面临适用困境.一是无从确定集体协商主体中的"用人单位",二是劳动者零散化分布使协商容易失衡,三是协商对话机制基础薄弱.为保障平台协商对话机制有效行使,我国应当依托已有的集体合同制度,构建一体多元的协商制度体系,以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政策转变和现实需求:首先,扩大集体劳动法规中"用人单位"的外延;其次,引入均衡原则,针对平台企业设置专门的层级性协商体制;再次,在传统集体合同制度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工会、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参与的协商对话机制,在协商代表选派、诉求表达以及协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数字化的工作环境;最后,推动平台用工协商对话机制尽快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路径.

    平台用工协商对话协商均衡协商主体

    "内卷化"视角下科研人员过度劳动问题研究:以高校教师为例

    杨婧王欣杨河清
    10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内卷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渗透进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中,故本文聚焦于科研"内卷化"视角下以高校教师为例的科研人员的过度劳动问题.此外,既往研究中尚未见探讨过度劳动氛围、社会传染效应及竞争因素在高校教师过度劳动中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构建Ologit回归模型,对927位高校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为51.64小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长为7.05小时,不足6小时的占比为5.3%.高校教师中重度过度劳动者占比达到50.81%,未过度劳动者占比仅为28.26%.第二,过度劳动氛围、社会传染效应及过度竞争都会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起到促进作用.即过度劳动氛围会导致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社会传染效应越大,过度劳动氛围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正向影响越强;过度竞争越多,过度劳动氛围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正向影响越强.第三,良性竞争则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起到减缓作用.即良性竞争越多,过度劳动氛围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正向影响越弱.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科研"内卷化"过度劳动氛围社会传染效应

    领导者何以自我牺牲:基于道德信念视角的理论框架

    王磊刘炳强孙佳悦
    12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关于领导者自我牺牲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了该领导行为的后果,而对该领导行为的形成机制缺乏系统探讨.鉴于此,本研究引入道德信念视角建构了一个领导者自我牺牲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框架,剖析了两种领导者自我牺牲动机,探讨了基于个体因素(人格特质、自我建构)和环境因素(组织文化)的领导者自我牺牲行为形成机制.分析表明:义务和权利动机均会驱动领导者自我牺牲行为;共生和互依自我建构领导者经由义务道德信念和义务动机展现自我牺牲行为,而能动和独立自我建构领导者经由权利道德信念和权利动机展现自我牺牲行为;嵌入性和等级结构组织文化经由义务道德信念和义务动机促使领导者展现自我牺牲行为,而自主性和平等主义组织文化经由权利道德信念和权利动机促使领导者展现自我牺牲行为.本研究有助于推动领导者自我牺牲行为形成机制的研究,为组织促进领导者展现自我牺牲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领导者自我牺牲行为领导者自我牺牲动机道德信念视角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