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品工业
中国乳品工业

刘鹏

月刊

1001-2230

rpgy@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62740、86661195

150028

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一路2727号

中国乳品工业/Journal China Dairy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胆固醇降解能力的人源乳酸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李奕莛刘璐赵军英乔为仓...
    4-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筛选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人源乳酸菌,为开发良好的乳酸菌产品提供依据.对公司自建菌库中的28株人源乳酸菌中进行胆固醇降解率的初步测定,筛选出3株降解能力较高的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的特性试验,最终确定一株具有胆固醇降解能力及特性良好的人源乳酸菌.结果表明,28株人源乳酸菌中讲解率较高的6株乳酸菌分别为来自婴儿粪便源的格氏乳杆菌F020、F024和来源于母乳源格氏乳杆菌B1-26、B1-29以及母乳源罗伊氏乳杆菌B1-27、B1-28.对这6株乳酸菌进行体外胆固醇降解试验得到F024对胆固醇的同化量最高达到25.92%,F020的沉淀量最高达到了 10.49%;B1-28的胆盐水解酶活性最高.将格氏乳杆菌F020、F024以及罗伊氏乳杆菌B1-28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pH 1.5时,3株乳酸菌均不耐受,pH 2.0和pH 3.0 3 h时,格氏乳杆菌F020的存活率超过100%;在0.3%的胆盐培养基中,格氏乳杆菌F020 3 h存活率达到102.94%.本实验最终选出胆固醇降解率高并且特性良好的格氏乳杆菌F020,为进一步开发乳酸菌产品提供良好依据.

    人源乳酸菌胆固醇降解胆盐水解酶耐酸耐胆盐

    基于基因分析的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体外抗氧化研究

    吕青遥雷霜江包善思陈文文...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本实验室保藏的具有降解30%以上胆固醇的15株乳酸菌为筛选源,获得高产EPS的菌株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同时研究其EPS体外抗氧化能力,为该菌的生产应用提供基础实验数据.采用苯酚-硫酸法与DNS法测定乳酸菌所产EPS含量.对高产EPS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FRAP、ORAC的测定,确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经16S rRNA测序表明,得到C28为乳酸片球菌,R4、R40两株菌为屎肠球菌,C60、R5、R8、R10、R24、R27、R28、R39、R43、R47、J3均为鼠李糖乳杆菌,R38为植物乳杆菌.R5、R40产EPS能力最强产量达678.01±17.44 mg/L、710.73±23.25 mg/L(R5、R40两株菌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菌株EPS在DPPH体系中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R4、R5最强分别为 19.89±0.54、18.58±0.65Trolox 当量;R47在 ABTS 体系中最强达 190.77±9.53 mg/g Trolox 当量,R5为 163.78±7.64 mg/g Trolox当量;R39在ORAC体系中最强达101.40±4.20 mg/g Trolox当量,R5为68.38±7.19 mg/g Trolox当量;R5铁还原体系中能力最强,达到7.65±0.64 mg/g Trolox当量.将鼠李糖乳杆菌R5基因序列与NCBI上与产EPS有关的相关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鼠李糖乳杆菌R5基因中有19个与EPS产生相关的基因,R5所产EPS是荚膜类多糖.综合产EPS能力和所产E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R5具有高产EPS和抗氧化活性,并确定其产多糖基因序列,为进一步高通量筛选高产EPS菌株和构建基因工程菌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

    乳酸菌EPS抗氧化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基于HS-SPME-GC-MS分析加工方式对即食乳扇风味品质的影响

    廖紫玉魏光强田洋黄艾祥...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食、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关键风味物质,并测定其色泽、质构特性及蛋白质、脂肪、水分和丙烯酰胺含量.结果表明:生食、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中分别鉴定出62种、69种和8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17种醛类、23种醇类、22种酮类、12种酯类、17种酸类和4种醚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加工方式明显影响即食乳扇风味成分的产生.在生食、油炸、空气煎炸乳扇中分别有16、18、21种关键香气成分,从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中鉴定了 15种共有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如3-甲基丁醛、1-辛烯-3-醇、1-戊醇、2-壬酮等)是热加工乳扇高感官接受度的关键成分.热加工处理提升了乳扇浓郁的奶香味,赋予了乳扇金黄的色泽、酥脆的口感,且两种热加工乳扇中均未检出丙烯酰胺.研发的营养丰富、香味浓郁、食用安全的即食乳扇产品,有利于促进云南民族特色乳制品的发展.

    热加工乳扇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主成分分析(PCA)营养品质

    吉尔吉斯斯坦传统酸马奶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丛琳袁婧刘文俊孙志宏...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离保藏吉尔吉斯斯坦地区自然发酵酸马奶中野生的乳酸菌资源,解析其中乳酸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纯培养方法分离乳酸菌菌株,运用Singer测序对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PacBio SMRT测序方法对样本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分离并保存的91株乳酸菌属于2个属,11个种.其中,副干酪乳杆菌为吉尔吉斯斯坦地区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的优势分离株,占所有分离株的29.67%.PacBio SMRT 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发现样品中的细菌隶属于4个门,20个属,30个种,优势细菌菌门为厚壁菌门(98.38%),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93.98%),优势细菌种为瑞士乳杆菌(48.04%).

    自然发酵酸马奶乳酸菌PacBioSMRT技术细菌多样性

    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玉米青贮中的应用研究

    霍瑞周亭亭赵景娜王昊乾...
    28-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L.plantarum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厌氧贮藏及有氧暴露过程影响.将L.plantarum IMAU80162、IMAU10585、IMAU20013单菌及3株菌等比例混合后以1×105 cfu/g的接种量添加到全株玉米中,25℃厌氧发酵42 d后开口暴露.结果显示,L.plantarum的添加不仅有助于增加青贮中乳酸菌的活菌数,减少酵母菌、大肠杆菌和霉菌的数量,还可以减少青贮发酵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其中LplantarumIMAU80162的抑菌效果最佳,且与IMAU10585、IMAU20013混合能有效维持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本研究为L.plantarum IMAU80162在玉米青贮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全株玉米青贮Lactobacillusplantarum发酵品质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陈清艳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添加单株双歧杆菌(分别为乳双歧杆菌BB12和长双歧杆菌BB536)的益生菌产品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实验.比较了在相同的稀释条件和培养条件下,倾注MRS、半胱氨酸盐酸盐+MRS(CYS-MRS)、BBL3种培养基,培养计数结果的差异.结果对添加乳双歧杆菌BB12的益生菌产品,3种培养基计数结果差异较显著(P<0.05),BBL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半胱氨酸盐酸盐+MRS、MRS最低;对添加长双歧杆菌BB536益生菌产品,3种培养基计数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对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产品进行双歧杆菌计数时,需先进行方法适用性实验,以选择最优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计数.

    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

    乳脂肪球膜蛋白组成及其功能特性

    李贺腾飞
    37-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 MFGM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对比牛乳、羊乳以及骆驼乳等5种乳源MFGM组成,解析了不同乳源MFGM的组成、结构及含量差异.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综述了牛乳、羊乳以及骆驼乳等不同乳源MFGM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阐述了不同乳源MFGM蛋白与人乳之间的相似性.筛选并系统地阐述了高丰度和高表达差异MFGM蛋白在乳化性和稳定性、消化稳定性以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作用.综述了 MFGM蛋白在抗癌、增强免疫力、修复肠道损伤、改善血脂、抗少肌症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提高认知能力过程中所参与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为开发与利用MFGM蛋白提供了参考依据.

    乳脂肪球膜蛋白结构营养生物活性

    浅谈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安全标准新、旧变化

    解楠宋妍陈若桐赵佳怡...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变化,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其接触材料安全标准的变化.文中关于婴幼儿配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变化主要从双酚A、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等三类化合物的化学毒性、国内外法律规范以及我国现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有关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变化主要综述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六大类营养素在新、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变化及不同,主要包括添加量、检测技术方法等内容.

    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

    基于专利分析羊乳产业创新热点及发展趋势

    钱文文辛宝马诚万红昌...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对1937年~2021年羊乳行业专利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从专利布局、重点技术领域、重点专利等角度,分析专利视角下国内外羊乳行业的研究思路、创新热点及发展趋势等.发现申报羊乳专利的时间较早,专利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以中国拥有的专利数最多.就发明专利而言,A23C9、A23K10及A61K8等为重点分布领域,乳品企业、生物科技公司及高校已拥有较多的专利,但专利的有效率、授权率及成果转化率低,高价值专利、国际专利等较少.通过羊乳专利信息分析,旨在为我国羊乳产业发展提出可靠性建议.

    羊乳重点技术领域智慧芽专利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奶粉中的脂溶性维生素

    郑国建林毅侃印杰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婴幼儿奶粉中维生素A、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K1的方法.试样经水溶解,甲醇沉淀后,使用异辛烷提取脂溶性维生素,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各化合物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0.99,维生素A、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K1的定量限在(1~20)μg/100g之间,回收率在81.7%~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3%~6.33%.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婴幼儿奶粉中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婴幼儿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