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Journal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制度设计的四重逻辑

    刘姗刘礼明周定财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退役军人安置制度设计应遵循历史、国际、理论和实践四重逻辑.历史逻辑表明各阶段退役军人安置制度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国际逻辑强调国际经验借鉴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理论逻辑要求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福利供给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设计制度;实践逻辑要求构建多元主体结构、多维权力架构和多环衔接的实施路径.

    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安置制度转业

    基层干部"工作倦怠"的样态表征、生成困境与破解路径

    蒋胜男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国家治理转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要素.基层干部作为行政系统的微观单元和面向群众的服务人员,不断推进的政务服务改革,对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存在"疲态""工具化""避责"等履职困境.文章以工作倦怠理论为基础,从情绪、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刻画了基层干部工作倦怠的现实表征,从角色、激励和履责三个方面分析了基层干部工作倦怠的生成动因,从支持、制度、行动三个层面探索了基层干部工作倦怠的破解路径,以期为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基层干部履责尽责提供有益思路和实践支撑.

    基层干部工作倦怠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情绪消耗干部履职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培养策略研究

    钟祖荣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素质优异、创造性突出、做出突破性和引领性贡献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其具有领域差异性、素质优异性、突出综合性、资源丰富性、突破引领性五方面特点.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首先,是优异内在素质和良好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优势累积的过程;其次,是实现高远理想追求与重要价值实现的过程;再次,是在名师指导下实现原始创新的过程;最后,也是个体与环境优化动态匹配的过程.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须采取分类培养、双轨培养、贯通培养、科学培养等策略.

    拔尖创新人才人才成长规律优势积累人才培养

    创意人才跨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范为党尚笛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2017 年)》数据和我国地级城市舒适物数据,重点考察城市舒适物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除了经济机会,创意人才选择流向某个城市,也是为了享受该城市提供的与其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舒适物,如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和创新氛围等.同时,研究发现社会宽容度较高的城市对创意人才也具有吸引力.创意人才的流动行为存在异质性,其流动决策和偏好与其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相关.城市舒适物建设虽然可以提升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但其效用有限.因此,政策制定者不能高估城市舒适物建设的引才效用,而应将社会宽容度也作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考量指标,并对创意人才进行分类管理.

    创意人才城市舒适物人才流动社会宽容度经济机会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路径研究

    傅启国秦琲琛赵晗王莹...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为更好发挥各地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国内一百余家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发展上存在职称晋升路径不够明确、知识结构有待优化、科研能力有待提升、专业素养与业务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建议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指导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明晰自身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多条职称晋升路径;鼓励和支持人员自我学习,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人员科研能力;借助多渠道平台资源,持续提升人员专业能力.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路径复合型人才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

    何以激活科技特派员"人才引擎"?——基于福建省的调查

    陈诚何盛嘉张廷君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特派员作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其人才队伍建设也成为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保障.福建省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对其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当前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经费支持和精神激励不到位、相关工作经历与个人职业发展关联度较弱、培训质量较低等问题.在未来工作中,需要通过优化选认模式,强化培训效能,改进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经费和创业支持力度等举措,有效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人才引擎"作用.

    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绩效分析模型

    人工智能的职场融入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影响——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检验

    马永刚汪豪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职场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且影响深远.文章探讨了员工对人工智能的感知如何影响其对人工智能的态度,进而影响工作表现,并分析了任务挑战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员工对人工智能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除了会直接正向影响工作绩效,还会通过正向影响员工对人工智能的态度,进而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此外,任务挑战性在员工对人工智能有用性、易用性感知与态度的关系之间存在倒U形调节作用.文章通过使用技术接受模型,探讨了员工对人工智能态度和工作绩效的正面效应和影响机制,提出管理者应促进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塑造其积极接纳的态度,并设计合理的工作任务以激发其利用人工智能的动力,达到提升工作绩效的结果.

    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智能工作绩效技术接受模型

    企业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对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基于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

    邓淳耀张蓝之李铁宁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员工工作环境稳定性被打破,组织在提供安全、稳定的雇佣关系和职业发展平台方面变得越发艰难.而无边界职业生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员工具备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有助于主动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文章将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分为无边界思维模式和组织流动性偏好两个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通过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对主观职业成功两个维度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边界思维模式与主观职业成功呈正相关;职业承诺对无边界思维模式与主观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承诺对组织流动性偏好与主观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职业承诺主观职业成功

    2024年全国人才人事科研工作交流会暨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会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

    李琪
    封3页

    全球和中国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发布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刘晔陈颖艺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