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饲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饲料
中国饲料

谷继承

半月刊

1004-3314

zgsl@chinafeed.com.cn

010-64246642

100710

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2号楼

中国饲料/Journal China Fee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中国饲料工业方针政策,报道饲料行业建设和发展信息,传播国内外科技和市场信息,介绍饲料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集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为一体,为繁荣中国饲料工业,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跨世纪论坛、科学实验研究、饲料加工机械、工作研究、添加剂、水产养殖、政策法规、动物营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舍饲公牦牛肉品质影响

    田磊董谭琴杨英魁柴沙驼...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牦牛肉品质以及饲养效益影响,选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年龄接近,初始体重(200±20)kg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各12头.Ⅰ组(低蛋白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2%,Ⅱ组(高蛋白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6%,两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均为11.7 MJ/kg.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记录试验期间牦牛增重和饲喂耗料量,以计算养殖收益.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头公牦牛,进行屠宰.屠宰后进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牦牛背最长肌pH45min影响显著(P<0.05),均在正常范围.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于公牦牛背最长肌pH24h、肱三头肌pH45 min和pH24 h影响均不显著(P>0.05),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于公牦牛肉色亮度、黄度、红度、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影响不显著(P>0.05).(2)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于公牦牛肉硬度影响显著(P<0.05),对黏性、弹力、内聚性、可恢复形变、可恢复功、弹性、胶着性均影响不显著(P>0.05).(3)相较于高蛋白组,低蛋白组养殖毛利润更高,毛利润提升约81.5%.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公牦牛肉品质影响有限,综合考虑养殖效益,代谢能水平为11.7 MJ/kg时,舍饲公牦牛全混合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为12%时最为合适.

    牦牛蛋白质肉品质养殖效益

    两种颗粒类型的精补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杨帆李璇玥李超肖海霞...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补饲不同颗粒类型的精料补充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哺乳期驴驹早期补饲选择不同大小颗粒粒度的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0头2月龄、体重(46.80+7.05)kg的哺乳母驴驹随机分为颗粒料组和碎粒料组,每组5头.2组哺乳驴驹饲养管理及精料补充料配方相同,颗粒料组饲喂的颗粒饲料直径为6~8 mm,长度为1~2 cm;碎粒料组饲喂的碎粒饲料是由颗粒饲料二次破碎加工制成,粒度大小为1~2 mm,可过3 mm 筛孔.饲养试验为期60 d,定期测量驴驹体重和体尺数据,在试验第55~60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测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颗粒料组总增重和日增重比碎粒料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4.82%和35.14%(P<0.05),体尺数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颗粒料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都高于碎粒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颗粒料组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5.76%(P>0.05).而颗粒料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6.21%(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饲料并不能显著提高哺乳早期驴驹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但颗粒饲料相较于碎粒饲料提高了哺乳早期驴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显著提高了驴驹的总增重和日增重.

    颗粒类型哺乳驴驹体重体尺

    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科戚营营柘丽侯嘉...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B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4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肉鸡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提高比例为14.00%.在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后肉鸡其他各阶段生长性能、肉鸡屠宰率、腹脂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在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和0.43 MJ/kg的情况下,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只肉鸡净利润分别提高0.89元和0.11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4.83和1∶1.57.综上所述,在肉鸡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能够弥补饲粮代谢能的降低,改善肉鸡前期生长性能,提高肉鸡经济效益.

    复合乳化剂代谢能肉鸡生长性能经济效益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陈俊祥鲁耀鹏张秀霞冼健安...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呈杆状、形成孢子且严格厌氧的细菌,其能够在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生物材料的前体物质(如氢气、丁醇和1,3-丙二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已被证明具有益生作用,在水生动物中,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同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丁酸梭菌在水生动物中的分离鉴定、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总结了丁酸梭菌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消化率、存活率、免疫反应、抗病性和肠道结构,以及调节肠道共生菌群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益生菌丁酸梭菌抗病性肠道菌群免疫反应

    花生粕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应用研究进展

    程牧范泽吴迪李晋南...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粕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具有花生的香味,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高等优势,但由于易受黄曲霉菌污染,释放大量毒素,对动物生产造成严重的伤害.而花生粕经发酵、酶解及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处理,能够改善其饲用品质,提高其在饲料中的利用率.本文对花生粕的营养价值、花生粕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花生粕未来应用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花生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花生粕营养价值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发酵

    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张燕王园杜涓李施垚...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玉米芯中多糖、还原糖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玉米芯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以105份微生物发酵的玉米芯为供试材料,采用苯酚-硫酸法和DNS法分别测定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不同预处方式和不同波长建立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多糖模型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1阶导数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82、9.28、9.3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2.37;还原糖模型采用1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化(Detrend)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84、4.03、4.0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2.48;预测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88.本研究构建的NIRS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均较大,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活性成分的筛选.

    玉米芯多糖还原糖近红外模型偏最小二乘法

    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夹柔董丽喻怀礼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饲料原料供应不足,导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需要额外从国外进口原料,受限较大.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现有常规饲料原料的利用率,也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非常规饲料原料,有效解决饲料原料短缺问题.本文主要阐明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和种类,介绍了生物发酵饲料的组成,包括构成的原料、主要菌种、主要酶及其作用原理,重点研究了生物发酵饲料在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开发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发酵饲料非常规原料母猪仔猪育肥猪

    一种富含γ-聚谷氨酸的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的影响

    陈晓飞赵俊强张立恒李珊珊...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71周龄的京红3号蛋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5%、2%和8%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蛋重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破损+畸形蛋率下降,其中Ⅰ组较对照组下降52.6%(P<0.01);(2)各试验组的蛋黄颜色和蛋壳强度有增加趋势(P>0.05),Ⅰ组蛋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降低41.5%(P<0.01);(3)各试验组总蛋白、球蛋白和磷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血清中钙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16.5%、22.9%(P<0.05),Ⅰ、Ⅱ、Ⅲ组葡萄糖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6.6%、19.1%和17.4%(P<0.01),尿酸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4)各试验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HDL-C含量升高,其中Ⅰ组T-CHO和TG分别下降34.4%和30.9%(P<0.05),Ⅰ、Ⅱ组HDL-C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13倍和9.31倍(P<0.05).由此可见,产蛋后期蛋鸡的饲粮中加入适量的富含γ-PGA发酵饲料,可以增加平均蛋重、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及血清中的磷含量,降低破损+畸形蛋率、蛋黄丙二醛和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控制蛋鸡血清脂代谢,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维持在正常水平.因此,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蛋鸡的潜力,且0.5%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γ-PGA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

    发酵酒糟对西威牛血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肠道黏膜相关菌群的影响

    禹光美郑如雯吴道义王彬...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发酵酒糟对西威牛免疫指标、炎症指标以及十二指肠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将18头西威公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组分别添加15%、30%发酵酒糟,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免疫球蛋白G(IgG)、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Muribaculaceae分别显著提高了18.83%、27.99%、25.77%(P<0.05),试验1组疣微菌科UCG-010极显著降低了10.43%(P<0.01),试验2组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CD8、免疫球蛋白A、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和Muribaculaceae分别显著提高了22.22%、17.43%、19.31%、11.91%、18.91%、31.64%、41.5%、50%、42.86%和 25.41%(P<0.05),试验 2 组瘤胃菌科显著降低了27.17%(P<0.05),试验2组CD4分子、IgG、SIgA和毛螺菌科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4.53%、24.89%、38.52%和50%(P<0.01),试验2组疣微菌科UCG-010极显著降低24.51%(P<0.01).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CD4分子、毛螺菌科分别显著提高了6.01%、21.36%(P<0.05),试验2组普雷沃氏菌科显著降低了29.20%(P<0.05),试验2组疣微菌科UCG-010极显著降低了12.75%(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30%发酵酒糟可提高西威牛的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十二指肠菌群,效果优于添加15%发酵酒糟.

    发酵酒糟西威牛免疫肠道菌群

    基于EDEM的膨化饲料离散元参数标定及其破碎机制研究

    李晖王宝钢史子昂王雷...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膨化饲料破碎机制尚不明确,难以通过优化加工机械的关键结构、运行参数来降低膨化饲料破碎率的实际问题.本试验以膨化饲料为研究对象,应用EDEM软件建立了膨化饲料离散元模型,结合离散元黏结参数(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临界法向刚度、临界剪切刚度)测试与标定试验,确定了膨化饲料离散元黏结参数的临界法向刚度、临界剪切刚度的取值分别为10.86、2.31 Mpa,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的量级范围分别为[1010,1011]、[109,1010];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表明,当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的取值分别为1.52×1010、4.16×109 N/m3时,仿真模型的挤压、剪切破碎力与实际破碎力之间的误差均在5%以内,标定结果合理;膨化饲料破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饲料样本承受剪切力的能力较差,承受挤压力的能力较强,但受剪切时不会产生粉末.本研究可为设计膨化饲料加工机械及运行参数的设定、降低膨化饲料破碎率提供理论参考.

    膨化饲料EDEM黏结参数破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