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用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

桂明英

双月刊

1003-8310

zgsyj2005@yahoo.com.cn

0871-65151099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政教路14号

中国食用菌/Journal Edible Fungi of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食用菌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动态、实用技术和行业信息。是以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从事食用菌的商业贸易人士、广大菇农和食用菌爱好者为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球盖菇采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探讨

    滑帆邢万里高义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其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栽培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鲜品保存时间短、不易储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销售.采用适宜的采后加工工艺可延长食用菌产品的保存期,拓宽销售渠道,均衡市场供应.通过对大球盖菇采后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发展方向,为今后大球盖菇采后加工工艺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大球盖菇采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食用菌多糖保湿功能的应用现状

    杨璐敏熊永生廖灵芝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多糖、氨基酸、多肽等活性物质,其中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湿、调节免疫等功效.通过总结食用菌多糖保湿功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期为食用菌多糖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食用菌多糖保湿功能应用现状

    著作权转让声明

    《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13页

    羊肚菌菌株杂交条件初探

    唐禹婷马宏鲁铭颖张淑曼...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获得羊肚菌杂交双基因型菌株的时间,选择了 6 个七妹羊肚菌单基因型菌株和 4 个六妹羊肚菌单基因型菌株,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状态下杂交,利用PCR技术在第 1、3、5和 7d检测杂交菌株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七妹羊肚菌杂交成功率更高,不同条件下 3d基本能获得双基因型菌株;六妹羊肚菌杂交不太稳定,杂交 5d成功率较高.

    羊肚菌双基因型菌株杂交分子鉴定

    多孢自交选育大球盖菇新品种

    闫静周祖法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优质大球盖菇栽培品种明大 128 为亲本,通过多孢自交选育获得菌丝生长势强、产量高的新菌株S18,并进行新菌株鉴定和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S18 达到新品种认定标准,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球盖菇 18.球盖菇 18 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18~22℃,出菇最适温度为 14~25℃;子实体单生或丛生,粗壮,致密,不易破碎;菌盖半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有鳞片,直径为 4.81~5.19 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为 3.54~3.75 cm;平均生物学效率为 77.4%.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点,适于设施栽培和林下栽培.

    大球盖菇多孢自交球盖菇18品种选育

    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料的筛选

    刘珺史志超李冲伟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肝菌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领域的研究难点,适宜的栽培料是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保障.通过测定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长势和栽培过程中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酶活性,筛选该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菌丝体长势,初筛得到 5种栽培料配方,分别为C1(杨木屑 99%、生石灰 1%)、C3(橡木屑 99%、生石灰 1%)、Y1(杨木屑 50%、玉米芯 24.5%、麦麸皮 24.5%、生石灰 1%)、Y2(杨木屑50%、玉米芯 24.5%、棉籽壳 24.5%、生石灰 1%)、X2(橡木屑 50%、玉米芯 24.5%、棉籽壳 24.5%、生石灰1%).在栽培过程中,Y1 和Y2 栽培基质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在菌丝体生长时期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营养消耗速率快,Y2 栽培基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漆酶活性均较显著高于其他组.由此可见,Y2 栽培料基质更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试验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暗褐网柄牛肝菌培养条件栽培基质胞外酶

    不同品种羊肚菌和外源营养对其生产性状的影响

    谢春芹董明辉顾鲁同李勇...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配方的外源营养袋及其不同的放置时间对羊肚菌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 7 个品种中MH1 菌丝生长势强,产量最高,达 3 195 kg·hm-2;9 种不同配方外源营养袋中,配方Ⅴ和Ⅰ的菌丝长势强,产量较高,分别达 2 685 kg·hm-2 和 2 235 kg·hm-2;5 个放置营养袋的不同时间段中,适宜的放置时间为播种后 15 d,对应产量为1 785 kg·hm-2.

    羊肚菌外源营养袋生产性状

    澳大利亚研究显示:猴头菇含有的一种活性化合物能促进神经生长从而增强记忆力

    食用菌商务网
    39页

    福建地区灵芝主栽品种与栽培技术概况

    陈剑吴汉琼乐紫凌吴诚鑫...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福建地区灵芝主栽品种有 3 种,即沪芝 1 号、仙芝楼S3、武芝 2 号.通过对 3 个主栽品种进行调研,总结出福建地区大规模栽培的灵芝主栽品种的特性、栽培季节选择、栽培设施、栽培技术、虫害防控技术等.沪芝 1 号栽培地域广泛,为传统袋栽的品种,主要特点为产量高、孢子多.仙芝楼S3 主要在南平地区栽培,可采用段木栽培和袋式栽培,由太空诱变选育而得,主要特点为抗杂菌力强,产量较高,多糖和三萜含量高.武芝 2 号主要在龙岩地区栽培,为段木栽培的紫芝品种,菌丝长势强,抗病性强,染菌率低.通过调研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参考.

    灵芝品种栽培技术福建地区

    欢迎关注《中国食用菌》微信公众号

    《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