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用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

桂明英

双月刊

1003-8310

zgsyj2005@yahoo.com.cn

0871-65151099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政教路14号

中国食用菌/Journal Edible Fungi of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食用菌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动态、实用技术和行业信息。是以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从事食用菌的商业贸易人士、广大菇农和食用菌爱好者为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激素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任思竹桑青刘华高晴...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在食用菌中也具有显著生理作用.将植物激素应用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可以调控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影响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同时,植物激素还可作为一种保鲜技术延长食用菌采后贮藏时间,提高其抗菌性及抗病性.通过综述植物激素在食用菌生长和发育方面的生理作用,并重点探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萘乙酸和水杨酸对食用菌的作用机制,为植物激素在食用菌产业中的深度应用提供更多可行性参考.

    食用菌植物激素生理作用栽培技术食用菌产业

    著作权转让声明

    《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8页

    江苏省宜兴市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特征分析

    丁宁夏冬健师亮李熠...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兴市多样化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大型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试验采用随机踏查法对不同地貌中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计采集到真菌样品 609 份.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分属于 46 个科 93 个属的 192 种真菌,其中红菇科、多孔菌科和蘑菇科为优势科.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有 28 种食(药)用菌、26 种药用菌.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宜兴市海拔 0~150 m的松树林是野生大型真菌最适宜的生境.

    大型真菌宜兴市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

    欢迎关注《中国食用菌》期刊微信公众号

    17页

    野生泰国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敖成策锁浩南唐松明李娥贤...
    18-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采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腐木上的野生木耳鉴定为泰国木耳(Auricularia thailandica).经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并首次对中国采集的泰国木耳开展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和驯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时的最适配方为可溶性淀粉 20.0 g·L-1、豆饼粉 2.0 g·L-1、氯化钙 3.0 g·L-1、琼脂粉 18.0 g·L-1,pH为 7,培养温度为 32℃.液体培养时的最适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0 g·L-1、蛋白胨 2.0 g·L-1、磷酸氢二钾3.0 g·L-1,pH为 6,培养温度为 26℃.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其原基分化较快,耳片一致性较好,子实体肥厚、耳形规整,产孢面与野生子实体相同,有明显皱褶,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

    泰国木耳生物学特性固体培养液体培养驯化栽培

    贵州省2株野生二孢拟奥德蘑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驯化栽培

    张秀伟何大智蔡甫格牛力立...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茶叶基地内采集到 2 株野生菌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同时开展了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分析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2 个野生菌株MDCG-1 和 MDCG-2 均为二孢拟奥德蘑(Hymenopellis raphanipes).二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 25℃,MDCG-1 菌丝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MDCG-2 菌丝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栽培试验表明 2个菌株均可出菇,MDCG-1、MDCG-2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 33.72%、45.05%.

    二孢拟奥德蘑贵州省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猴头菇野生种质的采集及人工驯化栽培优良品种的筛选

    李凤美刘连强张志军罗莹...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吉林长白山地区采集分离纯化得到了 10 株野生猴头菇菌株,通过ISSR亲缘关系比对,可分为 6 个不同品种,对这 6个不同品种的野生猴头菇进行组织分离、纯化、人工栽培培养,观察和比较母种菌丝生长状态、子实体出菇的表型差异、畸形菇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综合比较获得的 2 株栽培性状较优的野生猴头菇菌株(菌株D和 9-8),是人工驯化栽培的优良品种,极具开发潜力.

    猴头菇野生种质筛选人工驯化栽培

    秦岭野生木耳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驯化试验

    曹建刚毛仪楠刘阳彭建文...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至 2023年采集到 8 株秦岭野生木耳菌株,经过组织分离、菌株分子鉴定、进化树分析、驯化出耳试验表明,丹凤野生黑木耳、山阳野生黑木耳、北耳、竹耳、镇耳、商耳 6 株菌株鉴定为黑木耳;洛耳为短毛木耳;商州区野生木耳为琥珀木耳.8 株秦岭野生木耳菌株 18S rDNA-ITS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其基因序列相似度为 69.58%,表明 8 株菌株有一定亲缘关系,但是亲缘关系较远.在NCBI上未发现与竹耳、镇耳遗传距离较近的已登记序列,推测其可能是新菌株.结合 8 株野生木耳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出耳情况及单袋产量结果,商耳和丹凤野生黑木耳早熟、产量高、中等大小、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综合表现优良,可以进一步驯化栽培;山阳野生黑木耳和北耳抗逆性弱、适应性差;竹耳子实体小、耳片薄,但是产量高;镇耳后期适应性差,不耐高温,但是颜色深,因此竹耳和镇耳可作为黑木耳杂交选育亲本.

    野生黑木耳秦岭分离鉴定驯化试验

    耐高温灰树花菌株的筛选与评价

    杨成梅王宝印崔维娜丁洋...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灰树花液体菌种受高温刺激后菌丝的生长和栽培情况,筛选耐高温的灰树花优良品种,测定了 9个不同灰树花菌株在 40℃高温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满袋数量、菌丝强弱、出菇产量、畸形菇率、未出菇菌包比例、子实体形态、生物转化率等性状.结果表明 5 号灰树花菌株受高温影响最小,满袋时间为 25 d,菌丝较强壮,每包平均产量 211.52 g,未出菇比例为 1.49%,畸形菇率为 4.48%,子实体颜色为棕褐色,子实体平均大小约为 14.8 cm×15.2 cm×7.6 cm,管孔深度为 0.79 mm,菌盖和菌柄品质较优.

    灰树花耐高温菌株栽培菌株筛选

    《中国食用菌》声明

    《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