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黄光志

双月刊

1674-6422

bianjibu@shvri.ac.cn

021-34293142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主办,农业部农业预防办公室协办的全国唯一的兽医寄生虫学专业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D株的分离及体外3D肠道类器官感染模型建立

    蔡鸿明张敏吕丽蕾姜一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主要感染仔猪小肠的肠道冠状病毒。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用于PEDV体外研究的仔猪小肠类器官模型。首先从PEDV发病猪场的临床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PEDV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1株PEDV,命名为PEDV SD株。另外采用肠道类器官的培养技术,从10日龄健康仔猪小肠中分离小肠隐窝组织,经过体外培养7 d左右分化成具有肠道隐窝结构的猪小肠类器官,并能进行连续传代。然后将分离的PEDV SD株感染传代培养的猪小肠道类器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PEDV可以很好地感染猪小肠道类器官,表明成功建立了PEDV感染肠道类器官的模型。猪小肠类器官感染模型可以在体外很好地重现PEDV感染肠道细胞的复杂结构的过程,为深入研究PEDV的致病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可再生的体外研究模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肠道类器官感染模型

    AIFM1分子与猪伪狂犬病病毒UL16蛋白互作抑制病毒的增殖机制研究

    徐晶晶高飞武吉强程雪飞...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凋亡诱导因子1(AIFM1)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线粒体蛋白,能优化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参与氧化还原代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caspase非依赖性的凋亡蛋白。本研究发现AIFM1能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pUL16相互作用,过表达以及RNA干扰试验结果表明,AIFM1能抑制PRV的增殖,且pUL16能减弱这种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试验表明,PRV感染细胞时,AIFM1从线粒体易位至细胞核,且AIFM1增强了PRV引起的细胞凋亡。本研究通过对PRVpUL16和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部分地解析了这两种蛋白在PRV复制、包装以及与宿主互作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PRV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伪狂犬病病毒独特长区16蛋白凋亡诱导因子1

    长非编码RNAlnc-ALVE1-AS1抑制ALV-J在鸡巨噬细胞中增殖

    柴文娴骆欢金松王姣...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表明,源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长非编码RNA可能是巨噬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鸡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衍生的长非编码RNA lnc-ALVE1-AS1与宿主遗传抗性有关,能够激活非免疫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为进一步探讨lnc-ALVE1-AS1在鸡巨噬细胞中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发现lnc-ALVE1-AS1在ALV-J感染鸡巨噬细胞系HD11后24 h显著下调。进一步通过lnc-ALVE1-AS1过表达实验证实,lnc-ALVE1-AS1可以显著抑制ALV-J在HD11细胞中增殖。机制上,lnc-ALVE1-AS1显著上调HD11细胞dsRNA识别受体(TLR3)、Ⅰ型干扰素(IFN-a和IFN-β)和其他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IRF7、MX1、OASL和IFITM3)表达。然而,干扰TLR3或者抑制TLR3信号后lnc-ALVE1-AS1诱导Ⅰ型干扰素(IFN-a和IFN-β)的能力显著减弱。共聚焦定位分析显示在HD11细胞中lnc-ALVE1-AS1可以与TLR3蛋白直接结合。这说明激活TLR3信号可能是lnc-ALVE1-AS1抑制ALV-J在巨噬细胞中增殖的一个重要机制。本研究揭示了lnc-ALVE1-AS1在巨噬细胞中抗病毒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为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遗传基础。

    内源性反转录病毒lnc-ALVE1-AS1禽白血病病毒鸡巨噬细胞

    羊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贵州不同品种羊TLRs MyD88通路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李梅杨源王军陈静...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肺炎支原体(Mo)可引起山羊、绵羊发生支原体肺炎。本研究旨在分析Mo感染对贵州不同品种羊Toll样受体(TLRs)MyD88通路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不同品种羊对Mo感染的差异性。本研究以Mo人工感染贵州5个主要品种羊,应用TaqMan RT-qPCR方法对不同品种试验羊肺脏和血液样本TLRs MyD88通路因子基因转录水平进行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羊感染Mo后,MyD88、TRAF6、NF-κB、FOS、JU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1)。同时发现,感染死亡的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血液和肺脏样本中MyD88、FOS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倍数均显著高于感染未死亡的波尔山羊、湖羊(P<0。05);感染未死亡的波尔山羊血液中NF-κB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倍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羊(P<0。01),这种差异表达出现的原因可能是Mo对不同品种羊的致病机理不同。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品种羊对Mo的易感程度与TLRs MyD88通路因子转录水平有关,为研究Mo对于不同品种羊的致病机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羊肺炎支原体Toll样受体MyD88通路因子转录分析

    GRA15Ⅱ在小鼠肿瘤微环境中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抗肝癌

    余焱霞张远王艳玲蔡亦红...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肿瘤的转归密切相关,探索刚地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分子(GRA15Ⅱ)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φ)极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肝细胞癌小鼠,注射LV-gra15Ⅱ重组慢病毒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法、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显示,GRA15Ⅱ可在体外诱导M2样Mφ向M1表型偏移。而且,在荷瘤小鼠注射LV-gra15Ⅱ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GRA15Ⅱ主要通过TRAF6途径激活NF-κB,诱导TAM从M2向M1偏移,且NO、IL-12、TNF-α的表达上调,发挥Th1免疫应答。GRA15Ⅱ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此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实验室基础。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肝细胞癌巨噬细胞极化

    基因缺失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王同燕仝晓丹苏晓蕊宋欢欢...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存在的表达量低和毒种种子批代次窄问题,加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产业化进程。本研究首次通过Red和Cas9两种重组技术,先后对影响蛋白表达的V-cath、ChiA、P10和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稳定性的FP25K和DA26基因进行缺失。同时基于对CSFV-E2蛋白的结构和糖基化预测分析,突变影响同源二聚体二硫键形成的糖基化位点。最后通过悬浮转染的方式提高拯救病毒的滴度。结果表明对E2基因突变后,表达的E2蛋白95%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供体质粒优化和病毒载体基因缺失,E2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约4倍,可稳定表达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毒株代次从P7代延长至P20代。悬浮转染获得的重组杆状病毒滴度提高约70倍,同时获得足量低代次的毒种,有效缩短从毒种构建到蛋白表达时间,有效解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量低和毒种种子批代次窄的问题,为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杆状病毒猪瘟病毒基因缺失E2蛋白

    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N蛋白的Vero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钱炳旭薄宗义白雪雁张成成...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核衣壳(N)蛋白的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系,本研究将PDCoV-N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LVX-PDCoV-N,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表达N蛋白的慢病毒颗粒,慢病毒感染Vero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目的细胞。RT-PCR扩增N基因和测序表明细胞系基因组中存在N蛋白编码序列,Western blot和IFA试验表明N蛋白可在细胞系中稳定表达。应用制备的细胞系对临床PDCoV阳性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与ELISA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DCoV N蛋白的Vero细胞系,为PDCoV N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和PDCoV的临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核衣壳(N)蛋白慢病毒稳转细胞系

    紫茎泽兰对钉螺代谢活性影响

    程文杰李红霞晏云涛项勋...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紫茎泽兰对钉螺活性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别检测紫茎泽兰处理钉螺组、氯硝柳胺处理钉螺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钉螺情况,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联合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活性成分可以干预钉螺的生长代谢,共筛选出79种差异显著代谢物,甘氨酸等31个代谢物显著上调,L-苏氨酸等48个代谢物显著下调,并得到18条代谢通路阐明了紫茎泽兰干预钉螺活性的代谢机制,为将紫茎泽兰研发为灭螺剂及灭螺药物靶标筛选奠定了理论基础。

    紫茎泽兰钉螺色质联用差异代谢物灭螺剂

    整合REV-LTR基因的MDV活疫苗与亲本CVI988/Rispens株的免疫效力比较

    张秀梅宋翠萍谭磊孙英杰...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整合进CVI988/Rispens疫苗株基因组中所构建成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株(rMDV-LTR株),具有较高的增殖效率。为比较rMDV-LTR株与亲本CVI988/Rispens株的免疫效力差异,开展了对这两种疫苗的比较试验。试验将这两种疫苗分别按照三个不同剂量经颈背部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接种后第7 d,攻毒马立克氏病强毒株rMd5,连续观察60 d后进行剖检。临床病理观察结果发现,以不低于250 PFU/羽剂量的rMDV-LTR株或CVI988/Rispens株免疫SPF雏鸡都可以提供大于80%的免疫保护效率;以125 PFU/羽剂量的两种疫苗虽均不能提供大于80%的免疫保护效力,但rMDV-LTR株免疫组试验鸡未出现死亡,仅有2只鸡出现消瘦,剖解脏器无肿瘤,而CVI988/Rispens株免疫组鸡出现2只死亡,其中1只剖解后检出肿瘤。rMDV-LTR株和CVI988/Rispens株免疫组的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77。78%和66。67%。由实验结果可见,在较小免疫剂量下,rMDV-LTR株免疫保护率高于亲本CVI988/Rispens疫苗株。说明重组毒rMDV-LTR疫苗株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新型MDV疫苗。

    马立克氏病重组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攻毒保护免疫效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在怀孕母牛中垂直传播能力评价

    孙艳永田赵勇徐瑞陈宁...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怀孕母牛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后检测胎牛组织中是否存在疫苗病毒,以评价该疫苗的垂直传播能力。试验将16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阴性,怀孕60~90 d的母牛随机分成2组,第1组6母牛肌肉注射2。0 m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另外2头牛不做任何接种作为哨兵牛同群饲养。第2组6母牛肌肉注射2。0 m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另外2头牛不做任何接种作为哨兵牛同群饲养。母牛免疫后血清抗体转阳,BVDV抗体明显升高。免疫后第56 d剖取免疫牛的胎牛,采集胎牛脑、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用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怀孕母牛在整个试验期内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流产现象。试验结束时胎牛发育良好,且未在胎牛的脑、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怀孕母牛和胎牛都是安全的,无垂直传播。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