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型塞内卡病毒VP1蛋白的抗体制备及鉴定

    李佳乐郭子强罗梦唐银保...
    1643-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制备A型塞内卡病毒(SVA)VP1的多克隆抗体,并用重组病毒rPRRSV-SVA-VP1和真核质粒pcDNA3.1-VP1-Myc进行验证.首先对VP1序列进行优化分析,合成序列后插入克隆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VP1,并转化至感受态E.coliBL21(DE3)细胞,经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VP1蛋白.将该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获得重组VP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此外,利用本团队构建并保存的能够稳定表达SVA VP1蛋白的重组病毒rPRRSV-SVA-VP1感染Marc-145细胞后,用上述制备的VP1多克隆抗体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ET-VP1在大肠杆菌中于37 ℃经1 mmol/L的IPTG诱导12 h,成功表达约37 ku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VP1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rPRRSV-SVA-VP1感染Marc-145细胞后表达的VP1蛋白和真核质粒pcDNA3.1-VP1-Myc转染至293T细胞后表达的VP1蛋白.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VP1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为SVA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SVA VP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A型塞内卡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VP1蛋白多克隆抗体原核表达活病毒载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李云涛董雅琴刘晓君曲倩亿...
    1651-1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ED)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其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该病毒基因型众多,毒株变异较快,不同基因型毒株交叉保护效果差,增加了疫病的防控难度.对病毒抗原表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治疗性抗体、疫苗或诊断试剂的研发.笔者对PEDV主要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PED药物、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PEDV结构蛋白抗原表位

    多杀性巴氏杆菌天然弱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许青原关丽君张俊峰薛云...
    1658-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和致病,但对于动物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技术相对滞后,主要使用的仍是20世纪中期研制的传统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在前期报道中,我们对动物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同源保护力,但其免疫持续期较短,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弱.弱毒疫苗一般具有免疫持续期长、交叉保护力强、生产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在疫苗发展史上,多种弱毒疫苗被广泛使用,是防控人类和动物传染病、抗击微生物耐药性的重要工具,大幅度降低了地区性或国际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纵观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历史,主要包括天然弱毒疫苗、传统致弱疫苗和基因工程弱毒疫苗三个方面.本文就天然弱毒疫苗予以综述,以期为畜禽巴氏杆菌病新型弱毒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多杀性巴氏杆菌巴氏杆菌病弱毒疫苗研究进展

    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转录组水平分析

    陈碧君爱东于雯李子怡...
    1667-1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对肝细胞癌(HCC)增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利用构建的荧光蛋白LUC转染细胞系,建立裸鼠肝原位肿瘤模型,并把肝癌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又分为正常体型双峰驼血浆外泌体(N-Exo)和消瘦体型双峰驼血浆外泌体(T-Exo)组.各组裸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PBS、N-Exo和T-Exo干预3周,采用活体成像系统和HE染色方法检测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两组外泌体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利用筛选的稳定MHCC-97H-LUC细胞系,成功构建裸鼠肝原位肿瘤模型.经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处理后,T-Exo组裸鼠肝小叶结构消失,肿瘤细胞呈团块状、实性生长,肝脏荧光信号强度较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Exo组裸鼠肝组织形态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其荧光信号强度显著降低(P<0.05).转录组分析发现,两种外泌体中共鉴定出40个差异miRNAs(DE-miRNAs),包括 miR-21-5p、miR-320c、miR-144-3p/5p 等.这些 DE-miRNAs 在 Ras、Rapl、PI3K-Akt等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以上结果表明,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可能通过上述DE-miRNAs来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影响HCC细胞的增殖.

    双峰驼肝细胞癌外泌体转录组水平

    不同基因型弓形虫ROP16对人肺上皮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李光琪田梅周毓宁马少寒...
    1674-1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弓形虫Ⅰ型、Ⅱ型、Ⅲ型ROP16对人肺上皮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构建过表达Ⅰ、Ⅱ、Ⅲ型ROP16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人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中,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3种不同基因型ROP16细胞株,培养细胞并提取全蛋白及总RNA,通过RT-qPCR及Western-blot 检测 Ⅰ 型、Ⅱ 型、Ⅲ型 ROP16 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AX、BCL-2、Caspase9(CAS9)、P53 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6、P21、Cyclin D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基因型ROP16对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及RT-qPCR检测结果显示,3种不同基因型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BEAS-2B细胞后其ROP16 mRNA和蛋白均明显表达,提示细胞模型构建成功;针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ROP16均可引起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下调,Ⅰ型和Ⅲ型ROP16可以引起CAS9及P53表达水平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Ⅰ型和Ⅲ型ROP16均可引起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CyclinD1及CDK6表达下调,并有统计学差异;此外,Ⅰ型和Ⅲ型ROP16 过表达组BEAS-2B细胞中STAT3表达下调,而在Ⅱ型ROP16的BEAS-2B细胞中P-STAT3表达下调,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Ⅰ型和Ⅲ型弓形虫ROP16相比于Ⅱ型可更显著的调节BEAS-2B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及细胞STAT3磷酸化程度.

    刚地弓形虫ROP16肺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凋亡

    玉米赤霉烯酮对性成熟前公猪性腺的毒性作用及牛磺酸的保护功能

    刘泮竹尚重兴苟克勉崔胜...
    1683-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40日龄巴马公猪建立玉米赤霉烯酮(ZEA)染毒模型,研究和分析ZEA对性成熟前公猪睾丸和附睾的毒性作用以及牛磺酸是否能缓解ZEA的毒性损伤.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研究结果证明,3mg/kg ZEA导致猪睾丸生精上皮发生空泡化现象;睾丸支持细胞中CX43、OCCLUDIN和 VIMENTIN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附睾输精小管中未变形精子细胞显著增加,大量生殖细胞不能完成分化过程形成精子.补充牛磺酸能显著缓解睾丸的空泡化、部分恢复精子发生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CX43和 VIMENTIN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ZEA主要通过损伤睾丸生精上皮和精子的发生过程影响公猪的繁殖力,牛磺酸在缓解ZEA的生殖毒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玉米赤霉烯酮牛磺酸性成熟前公猪支持细胞

    五味子多糖对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郭方超戴乾杨阳张婉蓉...
    1692-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索五味子多糖(SC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60只6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模型组(DSS)、阳性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5-ASA)、低剂量 SCP 组(DSS+50mg/kg SCP)、中剂量 SCP 组(DSS+100 mg/kg SCP)和高剂量SCP组(DSS+200 mg/kg SCP).试验结束后,称量小鼠体重和肝脏重,并计算肝脏指数.同时,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对一部分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另一部分肝脏组织用于抗氧化活性、转氨酶水平、炎症因子含量及其mR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SS处理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重和肝脏指数(P<0.01),肝细胞结构发生病理变化,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胶原纤维水平增加,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和总蛋白(TP)含量降低(P<0.05),血清和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AST/ALT比值增加(P<0.01),肝脏丙二醛(MDA)水平增加(P<0.01),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降低(P<0.01),肝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增加(P<0.01),其mRNA表达水平也增加(P<0.05).口服中、高剂量SCP,可显著或极显著改善这些变化,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可见,DSS诱发了小鼠肝脏组织结构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变化,SCP对其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五味子多糖(SCP)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肝脏保护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新机制

    《中国兽医科学》编辑部卢曾军
    1700-1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2(NSP2)与宿主细胞蛋白的互作机制,对于了解该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抑制宿主免疫应答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2024年10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卢曾军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PLoS Pathogens期刊发表了题为"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2 promotes the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adaptor protein SH3KBP1 to antagoniz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by enhancing K6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RIG-Ⅰ"的研究论文,揭示了 PRRSV通过降解宿主细胞蛋白SH3KBP1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的新机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2(NSP2)宿主细胞蛋白SH3KBP1

    高分辨抗原图谱破解口蹄疫疫苗免疫原性差异

    《中国兽医科学》编辑部郭慧琛
    1702-1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整的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暴露在微热或酸性环境时,很容易降解为VP4缺失的12S五聚体颗粒和不可溶的VP4聚集物,这种降解显著降低了其免疫原性,目前其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郭慧琛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antigenic landscape and reduced immunogenicity elucidated in atomic detai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 FMDV 12S及其与结合在病毒颗粒内部的纳米抗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首次报道了小RNA病毒的五聚体(12S)高分辨率结构,发现146S抗原的裂解导致五聚体(12S)表面区域的部分构象发生变化或位移;阐释了 146S疫苗裂解后在本动物中保护效力不够理想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疫苗质量的建议,为基于结构的FMD新型多价广谱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口蹄疫病毒(FMDV)低温冷冻电镜技术12S五聚体

    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