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氏巴贝斯虫血清学诊断抗原的筛选

    年月丽王锦明张尚弟张卫军...
    793-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鉴定用于邓氏巴贝斯虫检测的潜在抗原,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筛选邓氏巴贝斯虫感染后释放到宿主血液中的分泌性抗原,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血清学反应分析并验证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力.结果表明,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到34种分泌性抗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中8种蛋白在近源物种中没有同源蛋白,为邓氏巴贝斯虫物种特异性抗原,6种蛋白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2种蛋白(ExoAg-1200和ExoAg-2451)可与邓氏巴贝斯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健康金黄地鼠血清无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两种邓氏巴贝斯虫物种特异性抗原,为今后建立其血清学检测方法提供了生物材料.

    邓氏巴贝斯虫巴贝斯虫病分泌性抗原蛋白质组学诊断抗原

    长角血蜱Septin-3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分析

    车丽妍王彦龙张振杰刘光远...
    801-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长角血蜱Septin-3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特性,通过基因克隆和原核蛋白表达解析Septin-3蛋白的分子结构,利用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和Western-blot检测分析Septin-3蛋白的免疫特性,结合动物感染试验验证Septin-3蛋白的功能.结果显示,Septin-3基因的目的片段大小为1 017 bp,可编码约338个氨基酸残基,表达38 ku大小的蛋白,抗体效价较高,为1∶256 000.新西兰大白兔攻蜱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重组Septin-3蛋白免疫后长角血蜱的饱血时间增加了 1.34 d,饱血后重量下降了 20.03~24.75 mg,饱血率下降了 11.04%.研究结果提示,重组Septin-3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对长角血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长角血蜱Septin-3基因原核表达抗体免疫分析

    益生菌细菌素防御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制研究

    李彩玉刘东慧权衡周继章...
    808-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巨大挑战,益生菌细菌素在提高免疫力和抗感染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效果.基于此,开发以益生菌细菌素为基础的新型抗菌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益生菌细菌素的来源、分类以及它对病毒和细菌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天然产物的筛选和新型替抗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益生菌细菌素病毒细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表达活载体的研究进展

    王树茂王桂花王安冉段宏勇...
    816-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美国(1987年)和欧洲(1990年)首次分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来,该病毒在全球流行已超过30年.直至今日,PRRSV仍然不断变异和进化,在我国的流行态势尤其复杂,在后非洲猪瘟时代仍然是影响养猪业的最具经济意义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市售疫苗包括传统灭活病毒疫苗(KV)和改良活病毒疫苗(MLV).然而,PRRSV的疫苗预防和控制尚未完全实现.当前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有效、通用的基因工程疫苗.基于PRRSV感染性克隆反向遗传平台表达外源基因,包括标记基因、免疫增强基因或其他病毒抗原基因,构建重组PRRSV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广谱通用疫苗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此,我们综述了近年来PRRSV作为病毒活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开发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工程疫苗感染性克隆外源基因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不同年龄牦牛附睾中的表达与分布

    祁正满崔燕余四九张虔...
    824-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脂联素(APN)及其受体在不同年龄牦牛附睾中的表达与定位,笔者采集幼年(0.5~1岁)、成年(4~5岁)、老年(7岁)牦牛附睾(头、体、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PN及其受体1(APNR1)和受体2(APNR2)在附睾(头、体、尾)中的表达与定位.qRT-PCR结果显示,APN和APNR1在老年牦牛附睾尾中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幼年和成年(P<0.05);APNR2在成年和老年牦牛附睾头、体、尾中的转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并且APNR2在老年牦牛附睾尾中的转录水平最高(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APN蛋白在幼年牦牛附睾头、体、尾中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P<0.05),而在成年和老年牦牛的表达趋势相反(P<0.05),且在老年牦牛附睾尾表达量最高(P<0.05);老年牦牛附睾中APNR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幼年和成年牦牛(P<0.05),且在老年牦牛附睾尾表达量最高;APNR2蛋白在幼年牦牛附睾头中表达量最高,而在成年和老年牦牛附睾头、体、尾中均呈上升趋势,且在老年牦牛附睾尾中表达量最高(P<0.05).IHC结果显示,APN、APNR1及APNR2分布于牦牛附睾上皮细胞、纤毛、间质和精子中.研究结果表明,APN及其受体在牦牛性成熟前后的表达差异显著,推测其对于牦牛附睾中精子成熟、转运和储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为高原环境下对于雄性牦牛生殖调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牦牛附睾脂联素脂联素受体

    梅迪-维斯纳病毒在绵羊4种细胞中的增殖特性

    方卉史晓娜陈思旭刘淑英...
    83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梅迪-维斯纳病毒(MVV)感染绵羊不同组织细胞的偏好性及其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情况,将MVVA2毒株接种绵羊成纤维细胞(OAR-L1)、绵羊脉络丛细胞(SCP)、绵羊滋养层细胞(STCs)、羊胎肾细胞(FLK-BLV),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PCR、Western-blot试验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病变特征及检测MVV 感染细胞后CA蛋白相对表达量,判断病毒在细胞中增殖情况.结果显示,SCP、OAR-L1这2种细胞在接毒组中可持续增殖,SCP出现多核合胞体细胞、拉丝等病变,并且细胞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死亡程度增加;O AR-L1出现拉丝且细胞随着病毒感染时间延长死亡明显,未出现典型病变多核合胞体,对照组及空白组细胞状态良好,未见显著差异.FLK-BLV、STCs这2种细胞接毒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均未见明显变化.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CP、OAR-L1这2种细胞接毒组出现绿色荧光,而FLK-BLV、STCs接毒组与对照组、空白组均未出现绿色荧光.SCP、OAR-L1细胞随着病毒感染时间延长,绿色荧光面积逐渐扩大,SCP接毒9d后绿色荧光面积达到90%以上,为最佳感染时间;O AR-L1接毒12 d后绿色荧光面积达到90%以上,为最佳感染时间.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25 ku处有明显条带,经ImageJ灰度值分析,CA蛋白相对表达量水平随着接毒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0 1).综上,本研究发现SCP、OAR-L1这2种细胞在感染MVV A2毒株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MVV 在以上2种细胞中可持续感染,并找到1株细胞系可以持续感染生产慢病毒.

    梅迪-维斯纳病毒细胞培养增殖特性致病变特性

    噬菌体内溶素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赵学慧曹青宋维丽苟惠天...
    845-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药性细菌毒株的出现给食品安全领域带来严重的威胁及挑战.噬菌体内溶素是双链DNA噬菌体在复制后期产生的一种水解酶,可以裂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在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时噬菌体内溶素的应用不仅安全、无残留,而且不易产生抗性.系统介绍了噬菌体内溶素的相关结构特点及裂解过程,综述了噬菌体内溶素在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内溶素噬菌体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抗生素

    口蹄疫病毒:一种抑制天然免疫的新机制

    Huisheng LiuQiao XueFan YangWeijun Cao...
    851页

    RNA解旋酶DDX5:细菌性炎症反应的调节器

    Jian XuLi-Yuan LiuFei-Jie ZhiYin-Juan Song...
    852页

    人物介绍

    前插1页